时间:2024-05-07
陆建青
(江苏省苏州市阳山实验初级中学校,江苏苏州 215151)
时代发展的脚步不会停止,教育模式的创新工作同样会积极开展下去。生物作为初中阶段难度较大的主要课程之一,也要紧跟时代的发展脚步,从学生角度出发,创新更多令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本文所提出的“学案导学,小组合作”这一组合式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凸显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全面提高生物课程的教学效率。
简单地说,“学案导学,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是指,根据课程主题,以学案为载体,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促进师生与生生之间的高度配合,以此高效达成教学目标。通过在生物课程中运用“学案导学,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它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他们有更多表现自己的机会;另一方面则可以让教师全方位地掌握学生的真实学习状态,通过系统总结与评价,不断调整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相较于常规的教学模式,此种教学方法更加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教学原则,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关系变得更加融洽,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得更加高涨。
想要保证“学案导学,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实效性,进行科学分组是首要条件。如果教师在没有对班级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摸底前就盲目分组,不仅会导致小组合作效率低下,而且会影响到教学任务的顺利进行。基于此,教师首先要综合考虑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能力、学习基础以及兴趣爱好等,保证各学习小组水平基本持平,小组成员的性格和能力均可达到平衡状态,这样才能构建良性竞争的课堂氛围。
由于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各学习小组需要根据教师所布置的学习任务展开讨论,教师就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密切观察各学习小组的动态化表现,适当给予他们以帮助和指导。例如,在教授有关植物呼吸作用的相关课程时,教师可以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为学生设计如下问题。
问题一:各位同学对这一结论持有怎样的意见?
问题二:小组内提出了怎样的不同意见?
问题三:如何评价自己及其他组员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
在这些具体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变得更加频繁,这不仅能够有效锻炼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还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优点和缺点,刺激他们不断产生新的想法,强化学习感受。
如果想要确保学案设计的科学性,教师可以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首先,尽可能全面地整合此堂课所需的教学资源,综合分析教材内容、教学条件、目标要求以及教学方法等,找到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关联,从而给出更加明确的教学目标。
其次,教师要多参考与新课程相关的优秀教案资源,对比自己所设计的学案,在现有框架基础上进一步扩充、优化内容。
最后,参考之前的学生分组情况,对学案框架中的核心内容展开进一步优化,尤其要重视对学习过程中的细节设计。设计过程中,应当重点考虑教学目标的层次性,确保小组所有成员都可以得到锻炼的机会。
按照所提到的三个步骤,生物课程的学案内容要符合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原则,从而有利于“学案导学,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高效开展。
学习目标是保证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初中生物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厘清此堂课程的教学内容,挑选其中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1]。应着重注意的是,教学目标的设定,要按照“普遍撒网,精准帮扶”的原则,不仅要保证基本教学任务的高效率完成,还要考虑到班级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性,让各学习小组都可以准确找到自己的定位,从而有一定的发展与进步空间。
首先,教师要明确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自己所担任的是课堂中的引导者角色,切记不可在口头上说学生是主体,但如果在教学中又过多干预,就会导致课堂过于混乱。其次,教师要尽可能自然地进行教学导入。教学导入的方法有很多,教师应优先考虑用学生喜爱的方式。由于生物课程教学难度较大且学习内容比较复杂,为了增强课程的趣味性,教师可以采用故事悬念导入法,通过情节生动的故事,将学生的注意力带入课堂。讲故事时,教师要采用生动的语言,并带有丰富的情感,必要时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背景音乐或视频片段,同时为学生预留一定的想象空间,让他们对接下来的课程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2]。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采用知识迁移法完成教学导入,以学生所熟知的生物知识为切入点,发掘新旧知识之间的关联性,以此降低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对新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产生信心。最后,设计教学导入时,教师应当从学生日常生活出发,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生物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增强他们对生物课程的学习兴趣。
生物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积极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提供表达个人意见的机会,让他们对当前生物课程提出具体意见,如怎么学、学什么、学多久等。教师要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整合问题,利用学案导入为学生布置课前自学任务,让他们将此堂课的教学重点、知识难点划分出来,为接下来的小组讨论打好基础。
通过上文介绍可知,学习小组的安排需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教师要鼓励学生不断增强自身的合作意识,并在小组中挑选出组织能力强且具有一定威望的学生担任组长,带领其他组员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根据不同的课程主题,每个课时都需要设置3个左右的开放性讨论问题,并预留一部分的课堂时间,由各小组代表将讨论结果在班级中公布,以此强化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3]。
通过在初中生物课程中应用“学案导学,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教师可以成功从讲台中“解脱”出来,获得大量的辅导时间。在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可以全程参与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密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动态化表现,从而给予他们一对一的指导和帮助。此种教学方式的确可以让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活跃,但教师要注意的是,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并不意味着放任不管、听之任之,而是从平等角度出发,通过正向引导帮助学生改正不良行为。基于此,在初中生物课堂中,教师要不断调整课堂评价方法,采用组内互评、师生互评、生生互评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将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整合到一起,及时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案[4]。
总的来说,随着初中生物课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不断变化,“学案导学,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要求,能够让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更加融洽,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得更加高涨,营造良性的课堂竞争氛围,增强学生对生物课的学习兴趣。此外,一线生物教师还要不断探究、整合、创新生物课程教学方法,以此促进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