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如何提高中学生心理素质的研究

时间:2024-05-07

李 萍 王 梅

(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城关初中,甘肃静宁 743400)

引 言

心理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国家对中学生重点教育的方向之一。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的《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改革的决定》中提道:“应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们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事实上,心理素质教育相比实践教育仍然落后,甚至无法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因此,应从新的角度出发,运用新的方法提高中学生的心理素质。

一、中学生心理素质不过关的主要表现

(一)无法跟上学习进度

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学习,当学生出现心理素质方面的问题时,最容易反映在学习方面。中学的学习与小学等低年级学习不同,讲究的不仅是勤奋,还在于学习方法、学习效率等。有些适应能力强的学生,很快就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但很多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在寻找学习方法时往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这时他们就容易产生浮躁心理,失去学习兴趣与信心,面对考试容易产生畏惧心理,学习没有动力与目标,最后甚至是自暴自弃。

(二)无法正常与他人交往

很多学生的心理素质不过关,体现在不擅长与他人交流方面。这种情况主要分为两个方面:首先,自我封闭导致交流过少,这种学生即便是在家里与父母的交流也是少之又少,他们只顾干自己的事情,表现出对其他事物的冷漠,久而久之,就会忘记如何与他人进行沟通。其次,由于性格原因不愿意与他人进行交流,主要体现在害羞、自卑等方面。这种学生缺少的是与他人进行交流的勇气。

(三)物质方面体现出极端表现方式

中学生正处在能够接触外界事物的时期,对他们而言,很多事物都是新鲜的。追求潮流、时尚,进而产生追求虚荣、互相攀比的心理。例如,看到名牌就要买,过生日一定要到大饭店宴请朋友等。在这样的风气下,很多经济条件一般的学生就会产生压力,造成心理负担。很多学生还会产生自卑心理,认为自己比不上其他同学,变得胆小、自我封闭。无论是哪种情况,都不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

二、中学生心理素质不过关的主要原因

(一)家庭因素

家庭因素是造成学生心理素质较差的最根本的因素。现在,大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很高,都希望孩子能成为栋梁之材。这就导致家长容易用过高的期望来要求孩子,只要孩子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就会用语言甚至行为伤害孩子,导致孩子的内心更加叛逆,或者是自卑[1]。不仅如此,即便家长没有直接管教孩子,他们的言行举止也会对孩子造成很大的影响。例如,有些家长成天出去打麻将、早出晚归、酗酒、游手好闲、说话不干净等,都容易造成孩子的不良心理。除此之外,家庭不和睦、父母离异等因素,也会造成学生心理素质脆弱。

(二)社会因素

在我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中学生的心理素质受到社会的影响也是很大的。有些学生过早地接触社会,以至于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对自身的心理容易产生很多不良影响。这是因为学生的社会识别能力较低,思想比较脆弱,面对复杂的社会问题很容易被同化。除此之外,接触的社会层次不同,也容易造成学生不同的心理素质。生活在大城市的学生,接触的是先进的事物,但是过分的繁华使他们盲目追求物质享受,容易产生心理上的虚荣感;生活在农村的学生,缺乏对外界事物的认知,思想比较封闭,再加上农村思想的影响,很容易产生自卑、与他人交流困难等心理问题。总而言之,无论哪种心理素质方面的问题,都对学生的发展极其不利[2]。

三、有效提高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对策及建议

(一)加强学生与家长、教师之间的沟通

教师可以针对学生最近的表现,判断出学生心理素质脆弱的根源,然后从根源上出发,有效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为此,教师可从家庭和学校两个方面出发,主动联系学生家长,争取家长合作以及协同工作。一方面,多召开家长会,让家长正确管教孩子;另一方面,多找学生进行单独谈话,引导学生说出心理问题,争取帮助学生合理解决问题。教师还可以多进行家访,让学生与父母进行面对面交流。

(二)引导学生多参加集体活动

丰富的校园生活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且有助于学生陶冶情操,促进自身性格的全面发展。中学时期是与他人交往的年纪,培养学生正确的交流观念与能力,对完善他们的心理素质是十分重要的。为此,教师应该多多开展集体活动,增强学生的集体观念,并且引导他们正确解决集体活动时发生的冲突、过失等问题,力求让每名学生都能用正确的态度在集体中与他人交往。这对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是非常有效的。

(三)给学生营造健康的环境

环境对学生来讲很重要。学生处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决定其会成为怎样的人,也就决定他们会拥有怎样的心理素质。例如,如果课堂氛围十分紧张,教师本身又十分严厉,学生难免会紧张;如果课堂氛围十分轻松自如,学生也会渐渐喜欢上学习,打开自己的心与他人进行交流,能够拥有正常的心理素质。除此之外,家庭环境也是很重要的。教师可以根据上面的方法与家长进行沟通,力求给学生创造适合他们健康成长的生活环境。

(四)教师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就是学生的表率。学生会不自觉地观察教师的言行举止以及处理问题的方式。这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很深的影响。因此,教师要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遇到挫折的时候一定要正确对待,不能沮丧地进入课堂,更不能将气撒在学生身上,也许一件小事就能造成学生的心理变化。除此之外,教师要多多关怀学生,给学生以鼓励,学生受到鼓励后,心理就会变得积极阳光。反之,一旦处理不当,学生很可能出现自暴自弃的不良后果。

结 语

总而言之,中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师只有抓住学生出现问题的源头,正确对待,营造积极健康的环境,让学生的心里充满信心与阳光,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学生只有提高了心理素质,才能应对将来在社会上遇到的各种挑战,成为心理健康、阳光向上、对社会有用的人。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