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张炎祥
(连城县新泉中心小学,福建龙岩 366214)
科学教学中要重视两种能力的培养
张炎祥
(连城县新泉中心小学,福建龙岩 366214)
小学科学教学要重视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掌握科学观察的方法,倡导探究式学习,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从而提高学习科学的能力。
小学科学;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培养
小学科学是一门科学启蒙课程,又是一门基础性、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而这种素养主要是通过科学探究活动获得的。在这种探究活动中,实验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我们现行的传统教学模式压制了学生活泼好玩的天性,抑制了学生潜能的发挥。要转变这个问题,提高学习科学的效率,更好地学习科学,就要重视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掌握科学观察的方法,倡导探究式学习,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从而提高学习科学的能力。
在小学科学学习中,离不开观察,并且需要观察的东西很多。可以说,不会观察就不会学科学。科学的观察方法是指人们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进行考察的一种方法。科学教师在教学生观察物体或现象时,要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并学会观察的方法,逐步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一般来说,科学观察的目的是为了获取丰富的感性材料,再通过思维活动形成科学概念和科学知识。有了目的,还要明确观察对象是什么;制订好观察计划,确定是否要借助仪器,都要事先做好安排。
其次,要教会学生观察方法。所谓观察方法是指学生直接用自己的眼睛、耳朵、皮肤等多种感官或借助仪器去感知观察对象的方法。小学阶段主要指导学生掌握四种常用的观察方法:(1)“由整到分”观察法,即从整体到部分按顺序进行观察的方法。例如对蚕蛾的观察,先观察整个身体的外形特征,再分成头、胸、腹、翅膀、触角等部分进行分别观察。足长在什么位置?触角像什么?雄蛾与雌蛾的触角一样吗?(2)对比观察法。如观察四年级“溶解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对比实验。实验一:搅拌对溶解的影响,注意控制相同的水温、相同的水量、准备相同重量的盐或糖(都碾碎),最好还要用相同的烧杯装水。把溶解物同时倒入水中,一杯进行搅拌,一杯不搅拌,观察哪一杯里的物质溶解快。像这样用对比的方法很容易观察到实验现象,并得出结论。(3)工具观察法,即使用一些观察仪器进行观察。如观察微小物体,可以用放大镜,更小的用显微镜;观察温度是多少,用温度计测量。(4)间接观察法。如观察空气的存在,可以把塑料袋装满空气,然后挤压塑料袋,在塑料袋上刺个洞,挤压塑料袋并让小洞对着自己,间接地感觉到空气的存在。
再次,要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良好的观察习惯包括:(1)有目的、有计划、有序地进行观察。(2)让多种感官或借助仪器去感知观察对象。(3)既分工合作又细心、安静地观察。(4)及时准确地记录实验现象。例如,在观察“给白糖加热”时,动手实验前,应指导学生:①观察:看到什么?会怎样变化?还听到什么?并做好记录;②还要注意什么?(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手抓汤匙要抓在尾部,避免烫伤);③进行实验,详细、准确地做好记录:
形态:固态 液态 固态
气味:无气味 香甜味 焦臭味
颜色:无色 淡黄、黄色、深黄 红褐色、黑色
其他:不断冒泡(破裂时有声音)、有烟、最后会燃烧
这个实验就要求学生学会用多种感官参与观察: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鼻子闻,去获得信息,并做好详细而准确的记录。
蒙台梭利说过一句话:“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领会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可是长期以来,科学课在小学并不受重视。专职的科学教师不多,专职中年轻力壮的就少之又少;大部分教师不重视实验教学,许多实验根本就不演示,更不会安排学生动手做,造成大多数学生实验操作能力都很差。“从黑板教学走向实践世界,看似只有一步之遥,但其间绝不仅仅只有一转身的距离。”《新课标》明确指出:“探究式学习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从课标的要求和现实的情况来说,实验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而迫切。那么,怎么做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呢?
在科学教学中如果能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动手做实验,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科学教师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实验条件,在教学中增加学生实验,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例如在教学六年级《月相变化》一课时,原本要求是分组实验,我们可以改为个人实验或同桌合作实验,这样学生动手的机会就多了。又如在学习做“用纸造一座桥”时,我都要求每位学生独立用一张报纸“造”一座桥;给你的“桥”取一个好听的名字,并及时进行评比、拍照留念、颁发奖状;学生兴趣高昂,每年都会发现许多好的作品创意,又增加了动手实验的机会。
所谓演示实验,是指由教师完成操作的实验,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可以让学生参与实验,可是每次只有一两个同学参与,大部分学生还是没有动手的机会。如果实验器材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把一部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增加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例如在学习六年级上册“斜面作用的研究”实验时,一般情况下,简单机械实验盒是不够的,大多数教师是做演示实验。其实在这个实验中主要缺少的是做“斜面”的木板,教师完全可以请木工师傅做一些薄木板,用书本的多少搭成不同的斜面,其他器材实验室都有。这个实验就可以改为学生分组实验,从而增加了学生实验。
实验室是学生在学校动手做实验的主要场所,如果利用课余时间开放实验室,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实验仪器和进行实验,这显然又是增加学生实验活动的重要途径。我在充分考虑学校(征得学校同意)和学生情况后,哪怕自己辛苦点,也要开放实验室,其作用是:(1)学生可以对自己所设计的一些实验有更多的时间进行验证。例如:六年级下册“观察硫酸铜与铁钉的反应”这一实验,光靠学生在课堂上做几分钟实验,很难看到:溶液的颜色变浅,更看不到沉淀物的产生。有了开放的实验室,我们就可以把实验留下的反应物留在实验室,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观察;(2)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实验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想想我自己在初中学习物理时,最快乐的事就是跟着物理老师做实验,那么,现在的小学生又何尝不是呢?(3)有目的地增加一些有趣或有实用意义的课外实验,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例如:如何使一枚针浮在水面上(利用水的表面张力使针浮在水面上)。如何使一根细小的棉线,在酒精灯的外焰上加热十秒而不断,带领学生测量浮力……
教师想方设法增加学生实验,使学生在科学课堂和课余时间都有更多的机会熟悉科学实验的仪器、训练实验操作技巧和改进实验方法,从而逐渐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在科学课程教与学的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很多。如思维能力的培养,自学能力的培养等。我们永远在探索的路上……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小学科学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2] 课程教材研究所,思想政治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科学教师教学用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
张炎祥,1970年2月25日出生,男,专科学历,现任职于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小学,小学科学名师、骨干教师,小学高级教师。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