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有效引领 让学生如种子般生长——基于三年级学生生活体验的习作探究

时间:2024-05-07

张雨菁

(江苏省常熟市崇文小学,江苏常熟 215500)

引 言

我与班里的孩子们共读了《叶圣陶童话集》里的《一粒种子》。一粒种子的经历,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为什么小心翼翼地呵护没有开花,而没有特殊地照顾却有了收获呢?细品一番,孩子们说,这是因为国王、富翁、商人和士兵被种子的外表迷惑,而农夫对这颗种子没有特别的期望,以一颗平常心对待它,才会获得成功。课后,查阅资料,原来叶圣陶先生的“儿童种子观”蕴涵的主要意义是:种子般的儿童有自动生长的潜能,种子般的儿童有自我生长的节律。

在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中,最大的“拦路虎”便是起步习作,孩子们常常绞尽脑汁也很难有佳作。怎样做才能让孩子们对习作有如“种子般”自动生长的潜能呢?

叶圣陶曾说过:“倘若没有什么想要表白,没有什么发生感兴,就不感到必要与欢喜,就不用写什么文字。一定要有所写才写。若不是为着必要与欢喜,而勉强去写,这就是一种无聊又无益的事。”我觉得教师不该为写作而写作,应成为孩子习作的“引路人”。假如我们能换个角度,想象一下:当我们走进课堂时,让孩子们先闭上双眼:听,海浪轻轻拍打着沙滩;看,一群天真可爱的孩子快乐地奔跑在大海边,他们尽情地体验着……这样的画面是否能激发孩子内心最初的诗意,让他们想起曾经生活中的美好瞬间,写出好的文章呢?因此,我认为三年级起步习作应降低难度,教学时贴近学生生活,从生活中选材,从实践中悟情,在体验中提高。

一、“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基于生活体验,做学生阅读的点灯人。古语云:“厚积而薄发。”面对浩如烟海的童书世界,学生或是家长都是迷茫的。这让我想起了那个每天太阳落下后,就扛着梯子走来,把街灯点亮的李利。他让那些坐着喝茶的大人和孩子们,又看见了窗外柔和的光,使一天的生活有了完美的心情。我们教师能否像李利一样,也成为点灯的人,让孩子们学会阅读,浸染书香,朦朦胧胧间,使儿童一生的日子都有了方向。基于三年级的孩子理解能力一般,我们推荐的书目要贴近学生的生活。

紧系教材,在日常随文学习中推荐书目。如:教学写人叙事的文章《金子》(苏教版三上第22课)时,我通过抓关键词语让学生理解彼得的勤劳和智慧,同时在学习中渗透写人叙事作品的写作方法。课后推荐一些写人叙事的文章,如《名人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让孩子们体会他们成功的原因,再动笔写一写身边的事情,相信孩子们一定能学以致用,收获颇丰。紧系生活,从日常生活中发现闪光点,适时推荐课外书。大量的课外阅读能打下扎实的文学底子。这些经典的儿童化的精神粮食能让学生吸收许多优秀词句和写作技巧,补充丰富的素材。

二、“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基于生活体验,有效引领,拓宽习作素材。清楚地记得有一次上课,教室里飞来了一只可爱的小鸟,在窗户前一次又一次地盘旋,总也找不到出口。这下,教室里炸开了锅,一双双好奇的眼睛紧紧地盯着它。我刚想放走它,转念一想:这真是个好机会!于是我对孩子们说:“同学们对这只小鸟都很感兴趣,那么我们就来认识认识它吧!请同学们看一看,这只小鸟长什么样子?它是怎么一次又一次努力要飞出去的?”这时,教室里鸦雀无声,孩子们都目不转睛地盯着这只小鸟。过了一会儿,一只只小手争先恐后地举起来了,每个人都争着要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

“这只小鸟全身是灰色的,像是穿着一件灰色的大衣。”

“我猜它这时一定在想:‘奇了怪了,明明没有东西挡着,我怎么就飞不出去呢?’”

“小鸟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也没有打垮它对自由的渴望,就像《第八次》中的蜘蛛和布鲁斯王子一样,他们都坚持不懈。”

……

这是一节临时生成的作文课,没有烦琐的讲解,没有绞尽脑汁的思考,但是孩子们的奇思妙想却让我惊喜不已。

此后,我经常会用类似的方法,比如结合季节、节日教育,布置学生写情境型写话。如中秋节,让学生跟爸爸妈妈一起赏月,并把这件事记叙下来;金秋十月让学生放风筝,领略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再把活动的过程写下来。这样的活动能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学得知识,锻炼能力。

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基于生活实践,有效引领,激发学生情感。我常根据学生习作过程的特点,精心设计一些与教学相关并且符合学生特点的活动,以此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有感可写。

1.引领学生体验家庭生活的情感

家庭是学生除学校以外最重要的场所,为此,我设计了“我有一双巧巧手”三部曲,分别是“我的家务我做主”“今天我当家”“今天我掌厨”。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感受体验长辈的艰辛,这样的习作往往言之有物,寄情于其中。

2.引领学生体验社会生活的情感

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到残疾人或孤寡老人家中,开展“手拉手互助”活动,体验他们的不易,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情感。引领学生走进社会,接触三百六十行,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的情感,这样写起文章来更是如有神助。

3.引领学生体验大自然的情感

例如,冬季会飘雪,这时就应该抓住这一景物引导孩子们进行观察。先引导孩子仔细观察下雪的情形,再引导孩子看那一片片小雪花,从天上飘下像什么?飘到屋顶上、小树上、草地上……你又看到了什么景象?然后连起来说一说。由于与大自然的接触,孩子们的思维会特别活跃,各有见解。

四、“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有效引领,肯定成果,激励学生的习作信心。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此,呵护孩子的习作热情,显得特别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毫不吝啬,用心肯定。

多留少删,呵护童心。学生的自作也许有的写得不美,有的甚至像是“杂草”,但是教师必须耐心培植,哪怕只有一枝红杏,也要引导成满园春色。多鼓励,多面批。动笔改的时候,让学生站在旁边,与他商量,共同商定该怎么改,使学生的困惑及时释然,自信心得到增强。

结 语

只要我们教师做好“引路人”,儿童便能有如“种子般”自动生长的潜能。在教学中基于学生生活体验,引导他们发现生活之精彩,体验活动之有趣,读写结合,让他们在习作的天地里尽情地倾诉,自由地喷发,用自己的声音说自己的话,表现独有的童真童趣。

愿我们的教师都学习叶圣陶老先生笔下的农夫,该耕就耕,该锄就锄,该浇就浇,让孩子在习作的海洋中快乐、茁壮地健康成长。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小学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1.

[2] 吴忠豪.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指要——写话习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3] 叶圣陶.怎样写作[M].北京:中华书局,2007.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