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彼此融通:以精准问题迈向精确目标

时间:2024-05-07

曹海燕

(江苏省南通市开发区小海小学 ,江苏南通 226000)

引 言

对话理念认为,阅读教学就是师生双方围绕着关乎文本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对话,学生的认知思维就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重新焕发新问题”的过程中周而复始地向前推进。因此,对于阅读教学而言,基于课堂教学的整体性目标来设计问题有着深刻的价值和意义。笔者以《爱如茉莉》一文的教学来谈谈阅读教学在目标制定、问题研制、彼此连接三个维度中自己的实践与思考。

一、基于三种立场,准确确定目标

1.以语文课标为基点

《语文课程标准》是一切语文教学行为的最高纲领,是教师开展语文教学活动的准绳。新课标不仅具体阐明了语文课程的基本属性,提出了鲜明的教材建议,更基于总体视角和分段层次提出了语文教学的具体目标。因此,针对某一篇课文设定的教学目标必须要以新课标为蓝本,要真正体现新课标精神。

《爱如茉莉》一文被安排在第三学段,而新课标对第三学段提出了一条重要的教学目标:考查对文章的表达顺序和基本表达方法的了解领悟。而对于这篇课文的具体内容而言,作者究竟是运用怎样的方法来表现父母那如同茉莉一般的浓浓亲情的,就应该成为学习这篇课文的目标,其所连接的教学内容就应该是这篇课文运用最多的写作方法——细节。

2.以具体学情为基点

丰富的生活、广泛的阅读,使得学生已经积淀了相应的认知经验,这就决定了阅读教学目标的制定和问题的设置必须要落实学生为主体的意识,从基本的学情入手,让目标制定更具针对性。

《爱如茉莉》一文的内容情感学生并不难理解,但对于作者借助细节描述整个事件的方法以及借物喻人等写作策略的感知却未必能够洞察。基于此,教师可以将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定位于:能够概括父母之间相互体谅、彼此关爱的事件内容;紧扣课文中的细节,感悟父母之间的亲情,并感知作者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

3.以文本特质为基点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选文丰富多样,生动形象,是夯实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资源。而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时,不仅要关注文本的内容和表达的主旨,更要关注文章的体裁形式以及言语风格,深入捕捉能够促进学生言语生命发展的生长点。唯有如此,目标的制定、问题的设计才具备唤醒和激发的功能。

《爱如茉莉》中没有极富诗意的浪漫,也没有壮怀激烈的山盟海誓,就是通过父母之间真切质朴的语言、行动,让读者分明感受到爱与亲情的存在。如父母为了不影响对方睡觉,宁可两个人都承受着痛苦等。另外,行文过程中前后穿插着茉莉的元素,虚实相生、情物相融,形成了较好的表达效果。因此,教学这篇课文掌握细节描写的策略是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生长的重要方式,而学习运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来展现课文流淌出来的浓郁亲情也应该成为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

二、契合认知规律,合理设置问题

1.要具备唤醒学生的驱动能量

问题是激发学生思维、引领学生思考的纽带。真正有价值的问题并不是要学生机械地到课文中寻求现成的答案,而是要唤醒学生内在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以最佳的状态融入到课文的学习中去。因此,教师对问题的设置一方面要契合学生的认知需要,将问题的聚焦点、落脚点落实其中,多从学生的视角出发设置问题,真正激发学生的内在欲望;另一方面,要将问题与文本融合,使问题置放在对应的情境氛围中,避免问题指向空泛,导致学生无从下手。

如在《爱如茉莉》一文的教学行将结束之际,教师可以相机设置问题:在母亲住院期间,父亲对母亲的照顾,两人之间的行为都显得普通平常,难道这些再普通不过的行为也能算是一种“爱”吗?

这一问题不仅将学生的思维从故事的表层向纵深迈进,更能鲜明地感受到亲情如同茉莉一般平淡无奇而又感人至深的特点。

2.要形成挑战学生的思维广度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对于阅读教学而言,这种实践性主要体现在学生运用自主权利对文本内容的感悟与思考上。这就意味着教师设置的问题不能是毫无思考含量的肤浅问题,应针对文本形成的众多零散的问题进行整合,既要迎合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同时也要能够促进学生个性化的理解。

如在课堂教学总结之际,教师就可以引领学生从课文的题目入手,引领学生结合课文所描述的事件进行思考:父母之间的亲情之爱,为什么会像茉莉一样,这种情感与茉莉之间有着怎样的相同点和联系?

这一问题的指向不仅落实在文本的内容上,更落实在作者意欲呈现在价值意蕴上,具有极强的广度和深度,要给予学生充分自主的时间进行品读、体验。

3.要关注最具价值的表达方式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学习应该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注重三维目标的整体发展。其中,“写”作为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指标,应该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开掘教材文本的表达价值点,重在引领学生积累表达方法,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

《爱如茉莉》一文中感人至深的细节描写众多,如父亲在病房照顾母亲的语段在描写上就极具代表性,既有关于人物的细节描写,又有环境的衬托与渲染,同时也有茉莉的衬托。教学中,教师设置了这样的问题:这一段中有哪些细节描写让你觉得感人至深?如果去除的话,对表达效果会有怎样的影响?……

三、紧扣内在联系,强化勾连链接

1.设置达成目标的学习路径

阅读教学的目标一旦确定,达成目标的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寻找最佳切入点,充分发挥问题的杠杆式作用,使得学生获取丰富的阅读信息,铸造良好的阅读心理,为学生开动思维运转,实现自主性学习奠定基础。

《爱如茉莉》这篇课文借助问题不断向教学目标逼近的切入点,就在于课文中所描写的父母平常之举与涌动出来的浓烈亲情之间的矛盾上。教师如果紧扣这一问题,引领学生深入思考就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释放学生的思维动力,为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探寻文本的核心指明方向。

由此不难看出,有了鲜明的教学目标,教师的问题设置就无需面面俱到,更不必事无巨细,而应该找准目标与问题之间的连接点,由此创设高速认知的思维路径,直抵课堂教学的目标,让阅读教学变得简约而高效。

2.选择达成目标的学习方式

新课标在具体“教学建议”中曾明确指出: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研读文本,在主动而积极的情感活动中,强化学生的理解和体验,既要善于运用集体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也要谨防用集体研讨的成果代替学生的个性化思考。因此,教师要针对具体情况,鼓励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而在学生自主学习遇到困难时,可以组织集体合作的方式展开研讨。

如在《爱如茉莉》中,学生对于理解环境描写所起到的作用可能具有一定的障碍。教师则组织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进行研讨,让小组成员在相互启发与补充下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从而深化对环境描写的作用。

结 语

教学目标的制定需要具体、扎实的问题加以引领,这就离不开对学生基本学情、文本特质等方面的综合考量。教师需要对教学板块进行智慧提炼,借助合理高质的问题,引领学生不断向教学目标迈进。

[1] 王应雪.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充满乐趣[J].知识窗:教师版,2014(05).

[2] 周宏伟.关于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思考[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5(09).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