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应试下的高中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策略

时间:2024-05-07

张 程

(苏州吴江汾湖高级中学,江苏苏州 215211)

引 言

目前,相当部分学校应试教育思想作祟,信息技术课程不正常开设,只组织安排学生在等级考试前集中突击复习,考试通过后便不再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学生没有自由进出微机室使用微机和网络的时间和空间,学生毕业以后的信息能力和信息素养缺乏,问题原因何在?如何解决?

一、问题缘由

1. 应试教学模式

我们现在信息技术课堂为了赶进度,往往只是把测试内容的知识点讲解一下,根本没有时间去培养学生的全面信息素养。根据考试纲要,在有限的课堂上把该补充的知识补充完,然后加强训练,到最后考试前的一个阶段,基本上就只是做练习。止于教会学生使用,没有安排时间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去解决问题。

教学方式上我们说着新理念,走的还是旧方式。老师讲解知识点,学生按照老师的任务完成练习,新课程要求我们从“知识和技能、方法和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向设定教学目标,而我们的教学仍然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总是忽视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因为考试不考这方面的内容。

2. 等级评价机制

江苏省的信息技术等级考试已经变成今天的学业水平测试,实质上只是换了一种叫法,内容和操作仍然是等级考试时候的模式。在各科学业水平测试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信息技术是必过之科,但是也只需及格即可,所以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都只是要求过了就行,过了就扔掉,然后集中精力攻破其他科目,争取其他科目能拿到A级。

信息技术是2008年高考方案制订时归入学业水平测试的,在高二学年的两个学期中都有考试日程。一次不过,可在高二下学期或高三时候进行补考。考试是在机房进行,试题由选择题、操作题组成,单项选择占50%,多项选择占20%,操作题占30%。

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二、问题策略

1.改变教学观念,走持续发展路

如果没有信息知识,没有信息技术,当然也就谈不上信息素养;但你即使储备了很多的信息知识,掌握了很高的信息技术,而缺少对待信息的积极态度,没有良好的信息道德社会水准,那也不能说具备了很高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是一个内容十分丰富的概念,通常我们说一个人有文化有素养,大多数是指这个人有知识。当我们称某个人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的时候,这个人应该具备相当丰富的信息科学知识,信息知识应该是信息素养的基础,而不是全部。

培养信息素养不是一日之功,需要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一点一滴地积累。信息技术知识的积累会改变我们的内在思维方式以及外显的行为方式,这也许是信息素养的重要体现。因此我们不能把考试作为唯一目的去学习信息技术,考试只是对某一个阶段的学习进行的一个评价。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理解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要性,而不应该有意无意地去为考试而服务,让学生感觉到只是为了考试。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在确立新课程理念的今天,从近几年实行的信息技术等级考试评价办法到现在的学业水平测试办法,都是大大冲击了信息技术的素质教育,没有把我们引上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健康发展轨道,考试过关就获得资格点燃了信息技术教学的应试之火,愈考愈烈。

我们应当重视这一现象的存在,警惕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极端应试行为,从根本上加以解决,真正利用好现有的信息技术环境,培养好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学生负责,为社会负责,为国家负责。

2.更新教学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虽然信息技术课程有学业水平测试的要求,但是我们也不能为了测试而放弃对技能和情感的培养。如今的信息技术老师聚在一起,开口就会问:“你们学校复习得怎么样了?”“你们是怎么复习的?”很少老师会这样问:“你们学校现在课堂上在上什么内容?”因为大家都知道,现在是复习迎考阶段,基本上都是采取题海练习方式,不再增添什么其他内容。而且在平时上课时也因为要赶进度,往往不会增添什么与考试无关的内容。周而复始,学生对信息技术课堂也渐渐失去了兴趣,觉得自己只是考试的机器,根本不是为了兴趣而学习。所以我们应该适当增添一些知识点的综合主题,比如可以出一个课题“解决实际生活中文件传输的问题”,让他们在已学的基础上考虑这样几个问题:文件传输常用方法有哪些、各方法使用时需注意的事项、举例生活中使用某种方法的情境。文件传输的常用方法,如FTP、即时聊天工具传输文件功能、电子邮件等都是大纲要求掌握的内容;而各使用方法需要注意的事项是想让他们去深入探索;创设生活中的实例情境更加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的变化已经随着新课程的改革而变化了,只是我们上课有没有变化呢?很多老师还是按照考试的软件来讲解使用方法,对于一些文明素养、价值人生观、世界观都采取了冷处理,甚至完全不理会这些内容的体会和理解。信息技术课堂不再仅仅是计算机知识的学习,还加入了很多人文因素,如学习网络,要培养正确的上网观念,正确引导,强行压制只会产生更强烈的逆反。我们在课堂中可以增加一些活动,如对于一个问题来一场激烈的辩论大赛。也许这场辩论赛会不那么正规,但是能让学习自主的学生去搜集支持自己观点的资料,处理、总结、表述、反驳,这些在计算机操作过程中是无法学习到的。

3.整合其他学科,成为学习工具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必然会带动教育从目的、内容、形式、方法到组织的全面变革。课改后,各科都争先恐后兴起与信息技术课程的整合教学方式,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课程,优势显而易见。

有这样一种模式的网络课曾经流行成风:精美的课件演示课堂知识流程,然后留出讨论空间,以BBS的形式让学生共同参与讨论某个主题。在这堂课中,课件的制作对于非信息技术专业的老师老实说也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材料的准备、版面的设计、功能的实现,都可以在网络上得到帮助,资源一般可以从网络上搜索获取,版面设计可以参考其他形式的设计理念,功能可以通过搜索主题边学边做或请教信息技术教师。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教师自身的信息技术素养也在提高。在讨论实践中,信息技术作为交流工具,将信息技术以辅助教学的方式引入教学,主要发挥了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作用。最后进行总结归纳,把师生之间的合作成果展示出来,让课堂更加完整,增进师生之间的协作精神。

结 语

在这个警惕信息技术课应试化的过程中,对于信息技术教师来说,我们要做到“手上有点技术,嘴里有些知识,教学方可有效果”;信息技术教师不但要能讲解知识、启迪思维,还要指导软件操作,引导技术实践,更要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强调通过合作解决实际问题,唯此方能使学生动手与动脑结合,渐入“知其道、用奇妙”的学习境界,真正提高高中生的信息素养。

[1] 商翠杰.论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双素养”实现的途径.内江科技,2014(10).

[2] 王栋.从信息、技术到信息技术素养——反思高中信息技术教学[J].学苑教育,2015(18).

[3] 郭志刚.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34).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