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教育综合改革的现实意义和实践路径分析

时间:2024-05-07

牟 宇

(湄潭县湄江高级中学,贵州遵义 564100)

引 言

我国的课程改革可以追溯到新中国成立开始,到目前为止中国已经经历了八次的课程改革,第八次课程改革主要是从1996年开始延续至今。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提出并开始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要求有别于应试教育的课程。2013年8月22 日,教育部发布了《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征求意见稿),并于9月4 日修订后再次向社会征求意见。随着时代的发展,现有的教育体系当中仍有一些不适应时代要求的部分,之前的教育改革仍存在着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会阻碍教育改革的质量。现如今所提倡的教育综合改革有望弥补以往教育改革的缺点,从而促进教育事业与社会环境发展相适应,提高教育水平与质量,有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一、以往教育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1.“部门割据”的碎片化改革

近代以来,我国的教育往往是各学科、各部门之间相互独立发展,虽然学科间、改革部门间的相对独立在某些时候有利于改革教育的实施发展,但是在这种形势下,往往会将某一方面的问题只用单方面的专业视角来分析。而对于具体的教育问题,并不单单是教育学、社会学或者是心理学某一个学科的问题,而是多个学科多方面的问题。而“部门割据”、壁垒森严的碎片化改革模式,会限制人们全面分析问题、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会使教育改革脱离现实经济、政治、社会改革,从而使得教育问题很难得到全面具体的分析,更不要说得到彻底的解决。

2.“避重就轻”的外围性改革

虽然我国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经历了大大小小八次的教育课程改革,然而对于学校教育的既定规则并无明显的改变。因为之前的教育改革均未对学校的体制改革提出相对的挑战,在教育模式不变的前提下,教育内容的改变往往不能真正地触及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

3.“政治导向”的仪式化改革

教育改革往往是通过政策来提出教育改革的目标,规定教育改革的方向。因而在教育改革当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现象,那就是关于教育改革的政策要求多,行动落实的较少;关于教育改革的表面行动较多,实际成效不明显,即使是有一定的改变,但是民众的社会赞许度并不高,且还有些改革措施是拥有一定的短时效应,缺乏可持续的动力。正是这种“政治正确”的仪式化改革形式使得民众对于教育政策的解读、落实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疑问,长此以往会造成严重的社会性问题。

二、教育综合改革的特征

1.以教育制度创新为本质

教育综合改革是中国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而提出的教育改革战略,其目的在于通过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的“先行先试”,进行制度创新,形成教育制度创新增长极,并通过国家的顶层设计将试点的成功经验进行推广,从而实现教育改革的整体推进。从这个层面上可以看出,教育综合改革的本质是制度创新,只有在制度创新的基础上才能保证教育综合改革的顺利进行。

2.以多领域全方位协同推进为基本内容

改革内容为综合的是教育综合改革与以往的教育改革的最大区别之一。教育综合改革不是对某个领域或是某个单一问题的改革,而是对整个教育改革对象的全方位、多学科、多领域的综合性的改革。

3.以统筹兼顾、综合配套为方法论

教育综合改革以统筹兼顾、综合配套为方法论,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主要是通过制度之间、措施之间、部门之间以及教育与社会、经济之间多方位多领域的统筹规划,将各个要素与关系均纳入到教育改革的范围当中,从而促进整个教育改革的优化升级。

4.以顶层设计与试点先行相结合为根本特征

顶层设计与试点先行相结合是教育综合改革的根本特征。“顶层设计”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分别是改革项目、实验区、实验方案以及改革推进思路的顶层设计。而“试点先行”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针对现有教育的空白区,可以先在试验区当中进行制度设计并实施这种新的教育制度,然后观察改进这种制度,并进行推广。第二是试验区可以打破原有的教育体制的束缚。第三是试验区有对新兴教育改革项目的优先试用权。

5.以追求教育制度创新红利为动力机制

追求教育制度创新红利是教育综合改革的动力机制,只有当个人的利益得到满足时,个人间的利益冲突才会得以缓解。教育综合改革的主要利益体是政府,通过利益改革建立起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才能做到人才强国,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

6.以教育现代化为战略目标

教育综合改革的战略目标是实现教育现代化,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现代教育。教育是提升社会经济地位的主要途径。教育的现代化,有利于提高民众的生活满意度,有利于社会安定和谐。

7.以制度创新增长极原理为理论根基

教育综合改革的理论根基是制度创新增长极原理。制度创新是教育发展的动力。制度创新是教育综合改革的本质。教育发展的方式在于培育教育制度创新增长极。建立教育制度创新增长极是教育综合改革的基本任务之一。

三、教育综合改革的实践路径

第一,教育综合改革需要树立以立德树人为导向的全面创新育人模式。实施素质教育,改善中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问题,需要国家、社会乃至个人层面团结协作,共同改革。教育工作者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需要强调学生个人素质、品德修养的塑造,社会、家长对于孩子的评价也不应局限于分数。

第二,以促进有质量的公平为重点多方位缩小教育差距。教育公平是教育综合性改革须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发展会导致诸多的社会问题。优质教育资源最重要的是师资,择校的关键在择师,因而在教育综合改革过程中需要优化师资力量的合理分配。

第三,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龙头优化教育体系和成才通道。虽然教育综合改革需要以立德树人为目标,但是教育还有一个重要目标,即选拔各行各业合适的人才,而人才选拔需要以考试招生为主要手段,因而考试招生制度的改革对于人才选拔具有重要意义。教育部推动20多个省市共同行动,清理加分,减少加分项目、降低分值。

结 语

教育综合改革是扭转我国以往教育改革“碎片化管理”的弊端、改变“避重就轻”的管理模式以及政策多落实少的局面,且因其基本特性,有助于社会公平和谐发展,因而落实好教育综合改革对于国家富强、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

[1] 孟照海.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制度逻辑——兼论学生“减负”政策低效的根源[J].中国教育学刊,2014(1):28-31.

[2] 杨道宇.试论教育综合改革的基本特征[J].江苏高教,2014(4):31-35.

[3] 曾天山.教育综合改革的现实意义和实践路径[J].教育研究,2014(2):4-12.

[4] 刘传铁.深入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 全面推动湖北地方高校内涵式发展[J]. 高等教育研究,2014(6):31-38.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