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3~6岁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矫正对策研究分析

时间:2024-05-07

朱婷婷

(江苏省响水县幼儿园,江苏盐城 224600)

引 言

现在家长对孩子的需要基本上有求必应,甚至对孩子溺爱成瘾,结果就是造成幼儿不良习惯的形成。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一书可以看出幼儿期的发展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6岁幼儿不良行为习惯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偏食、不按时作息、挖鼻孔、咬指甲、打断谈话和具有攻击性行为等,其中情绪和身心障碍等方面问题比较突出,需要我们尤其注意。

一、创设合理情境,提高幼儿接受能力

3~6岁的幼儿心理和生理发展并不成熟,没有成熟的认知能力,其行为往往是以模仿为主。这时教师应该创设具体情境,通过讲故事、播放视频等方式,在具体情境中使幼儿了解到不良行为给人们带来的危害和如何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园建构式课程指导》小班上“小不点儿”这一活动主题主要是让幼儿看到万事万物都有大有小、有强有弱,都处于不断变化和成长中,从中使幼儿感受到自己从小到大的成长,看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并学习改正自己的缺点。“小不点儿”这一主题计划两周讲完,以十一个活动开展,主要以讲故事的方式进行。在讲课前让幼儿回家搜集自己在成长中所用过的物品以及成长过程中父母给自己拍摄的照片,在课堂上张贴出来,让幼儿有一种亲切感,知道自己在慢慢成长。在课上教师根据活动的不同,准备一些道具,讲故事的过程中可以适时拿出道具来生动演绎故事,让幼儿更直观更形象地了解故事里所赋予的道理。在这一主题的讲解中使幼儿知道如何正确使用餐具、睡觉不要带玩具上床、不东张西望和取放文具要轻拿轻放等。合理情境的创设,使幼儿认识到自己的不良习惯,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并促使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不断进行模仿,最终促使其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二、引入微课程摄制,促使幼儿行为养成

网络和多媒体进一步向学校和家庭拓展,智能手机和微视频等在家长的生活中越来越普及,农村的幼儿家长也在以不同方式应用多媒体。这时教师借助录制微课程,不仅可以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还可以让家长通过对微课程的学习,认识到自身的不良行为习惯,并通过日常生活对幼儿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幼儿园建构式课程指导》大班上“你变我变大家变”这一活动主题要求幼儿在发现自己的变化中发现他人的变化。主题开始前,教师应录制一些关于幼儿不良习惯的微视频发到家长手中。家长和孩子一起观看的过程中,指导孩子认识到有哪些不良行为习惯,并指出改变方法。在课堂上,教师播放微课程的相关视频,让孩子指出哪些行为属于不良行为习惯,并分小组讨论哪些习惯是自己所具有的,怎样改变这些不良习惯。在主题活动进行到一半的时候,教师再次播放前段时间放过的微课程,让同学讨论指出哪些同学经过学习改变了自身的不良习惯,并发小红花以示表扬。微课程这一教学方法的应用,拉近了教师与家长的距离,使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也能指导幼儿学习。

三、开展亲子活动,培养良好习惯意识

人们对早期教育逐渐重视起来,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关注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不少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也存在许多困惑,如:孩子只听老师的不听家长的等。这时需要的亲子活动是一种促进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幼儿情感交流的活动。

《幼儿园建构式课程指导》大班下“大自然的语言”这一活动主题是教师在三周的时间里引领幼儿去感受大自然,倾听大自然美好的声音,体验大自然的魅力,从而激发他们热爱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教师以故事、多媒体播放的形式向幼儿展示大自然的美。在主题进行到一半的时候,教师应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亲子活动,让家长带领孩子参观自然体验馆,亲身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然后进入沙漠戈壁馆感受大自然的衰败。强烈的对比使幼儿涌现出许多问题,比如:为什么草地会变成沙漠、为什么树木会死等。这时家长应及时给学生做出解答,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节约意识,改变幼儿不良行为习惯,如洗完手不关紧水龙头、浪费纸张等,从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紧密结合在一起,才能够对幼儿产生巨大影响,促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1] 刘建君.幼儿健康教育与不良行为习惯矫正的研究[J].幼儿教育,2001(5):4-5.

[2] 孙胜男.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养成及矫正措施[J].教育教学论坛,2016(49):277-278.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