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化学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

时间:2024-05-07

李 庆

(江苏苏州市吴江平望中学,江苏苏州 215221)

引 言

在科学的探索研究过程中,发现科学理论的引导标志恰恰就是科学的美,而科学的美更是其进行研究探索工作的目的和推动力。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及合成的自然科学,整个课程就是一个充满美感的和谐体。

一、问题的提出

美育指的是审美教育、美感教育,它是通过借助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来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高尚的道德情操,提升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高中化学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是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科学素养,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需要,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在化学教学中进行化学美育教学,正是实现高中化学新课程目标的保证,也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二、化学美育教育的效用

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中学化学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是指通过化学教学活动中的审美活动,给予学生直接的、有益的、愉悦的心理影响,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审美心理活动,产生正确的审美态度,提高审美的感知力、理解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正确表现美和善于创造美的能力,同时形成一定的化学审美意识和修养。审美能力的提升可以让学生的无意注意转化为有意注意,有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与新课程理念中“引趣动情”“以美启真”“激发思维”的审美教育不谋而合。

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化学中有许多事实都是与学生经验相符的,容易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能获得愉快的审美感受。化学教学中利用美育素材刺激学生产生心理愉悦,就能高度地调动、诱导、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持久的内在动力,提高学习效率。

实践表明,化学反应过程中的颜色、气味及其他奇特现象都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如果能够将这一求知欲望保持下来,就会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目的。

⒊培养学生爱国情感

美育与德育两者都作用于人的心灵,现行化学教材中含有大量的化学科学研究发展史,诸多中外化学家呕心沥血、执着追求真理的动人故事,以及他们献身祖国的爱国情怀。例如,我国重化学工业的开拓者侯德榜先生,立志要掌握科学技术,用科学和工业来拯救苦难的中国,突破氨碱法制碱技术的奥秘,克服重重困难发明了“侯氏制碱法”,而且他还将奥秘公之于众,让世界人民共享科技成果。在教学中,通过深度挖掘教材中的美育素材,让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树立良好的、健康的思想品质,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气节,从而产生对美的热爱,对真理的追求。

⒋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化学教学中的美育即是用审美的眼光审视和进行化学教学,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它是创新学习的“催化剂”。研究表明:在美的感知、体验、欣赏、表现中,学生的注意、情感、意志、感知、想象、思维等认知操作和非认知动力系统不受外界的束缚和干扰,多种感知协同活动,思维就灵活变通,自然就延伸了教学内容,增强了学生的创造欲望与创造灵感,从而产生创造性思维,激发并释放学生不竭的创造潜能。

三、化学美育教育的策略

⒈转变教师的传统美育观念,增强审美意识

现代教育模式要求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让学生将知识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接受,而不是作为一种痛苦的任务来负担。充分地理解、尊重学生,从学生的角度来向他们展示化学之美,更有利于学生接受美丽的化学现象、化学规律,从而使其热爱化学学科,增强其探索化学科学奥妙的好奇心。

教师必须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转变传统美育观念,充分认识到美育的作用。遵循美的认知规律开展教学工作,是教学最优化的理想境界,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教学中要善于发现美,学会鉴赏美,力求创造美,及时捕捉素材,准确理解美的内涵,积极地进行审美教育,引导学生去发现和欣赏化学中的美,逐步树立化学审美意识。

⒉充分挖掘美育素材,创设美的教学情境

化学科学理论不仅能够反映真的内容,而且闪耀美的光辉,如化学理论美、化学反应的现象美、物质的色彩美、结构美和化学实验美等,是真与美的统一。在富有美感的学习情境中,利用美的教学内容吸引学生注意力,在快乐的情绪下获得新知识,可以达到活跃思维的效果,提升课堂学习效率。现代教育呼唤我们在遵循化学教学的基本规律和原则的前提下,通过努力挖掘教学内容中的美育素材,充分发挥化学美育的作用。

⒊以生为本,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教师必须尊重学生,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美育教育也应该以学生为本,引导学生自主活动,从学生的角度来向他们展示化学之美。

新教材比较多地提供了启发性的感性材料,如插图、挂图、教学模型、实验装置等,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感受化学的美,严肃、紧张、热烈而不乏愉快轻松的气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地去欣赏、发现美,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

⒋加强实验教学,充分发挥实验在美育中的作用

实验是化学理论产生的基础,是检验化学理论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实验具有大量现象等感官材料,可以为学生提供最直接的感性认识。一个好的化学实验往往体现着设计者对完美的追求,整个实验过程就是在引导学生追求实验美,欣赏实验美,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接受美的熏陶,激发他们认识美、感受美、创造美的愿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中学化学教材中有许多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我们要对实验进行精心设计,通过规范化的操作,使实验现象清晰明显,再结合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发现其中的美。例如在学习Na的化学性质时,先演示Fe置换CuSO4溶液中Cu的实验,让学生观察现象并提出疑问:“为什么铁丝很快变红?”追问“如果将金属Na放入CuSO4溶液中呢?”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学生很容易得出生成Na2SO4和铜的结论,此时再演示Na和CuSO4溶液的反应,却得到了学生意想不到的结果,没有红色的铜析出,得到的是蓝色沉淀,让学生既惊讶又疑惑,产生新旧知识间的矛盾,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鼓励他们大胆想象,突破原有的思维定式,无疑会起到“以美引真、引趣”的教学效果,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结 语

化学的美不容置疑,教师应紧紧抓住这一有利条件,创设愉悦、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将美育教育渗透在化学教学中,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得到美的熏陶和享受,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意识和能力,在充满美的化学教学中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习兴趣,激发创造力。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刘知新.化学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邹正.新课程高中教师手册:化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