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杜云信
(黄岛区黄山经济区中心中学,山东青岛 266424)
自新课改以来,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得到了张扬,学生主体性地位受到了尊重,教法也变得更加科学、先进。但毋庸讳言,教改中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形式上的求新求异,滋生着不同程度的形式主义。教学《香菱学诗》一课时,从黛玉教香菱学诗的过程中,我们领悟到了原色、原汁、原味的本色语文的美。黛玉教诗或许对目前的语文教学改革带来一定的借鉴意义。
《香菱学诗》是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中的一篇课文,是小说《红楼梦》第四十八回节选。文章讲述了一个叫香菱的女子在林黛玉的指导下成功学诗的故事。香菱的成功,固然有个人素质与环境因素,更与饱读诗书、深谙教法的黛玉有关。未受过教师专业训练的黛玉,在教授香菱作诗的过程中,本原、本真、本位,真真切切地让我们感受到了本色语文的魅力:返璞归真、铅华洗尽、清水芙蓉。其成功之处主要在以下几点:
清代颜无先生留下一句名言,“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多给学生一些自信,一些激励,我们就能得到更丰厚的回报!香菱学诗要拜黛玉为师,黛玉说:“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香菱悲为苦女,贱为人妾,没有接受多少教育,想学习属于阳春白雪的诗歌,黛玉没有嘲讽她,也没有故弄玄虚将诗歌搞得神神秘秘,而是根据自己对诗歌的感悟,将复杂的理论简易明了地传授给香菱。这对初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做事情,方法很重要。用科学的方法,事半功倍;否则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学习也是如此,学生如果掌握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就能取得好的成绩。因此,教师不仅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黛玉结合香菱的学习情况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了引导:
黛玉让香菱诵读王维的五言律诗一二百首,杜甫的七言律诗一二百首,李白的七言绝句一二百首。因为随着诵读数量的增加,学生对诗歌的语言感知能力就会越来越强,诗歌的阅读水平也就会越来越高。其次,黛玉认为,要学诗就要学一流的。学不到一流还可以成为二流,要是一开始就学二流的,那只能学成三四流了。她让香菱学习名家作品,汲取名家精华,既能很快拓宽视野,丰富诗歌知识,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于初学诗歌的香菱来说,这是一条既正确又快捷的路子。
情感既指学习兴趣、热情和动机,更指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的丰富。黛玉善于把握情感契合点,激活香菱的情感体验。如指导香菱读了王维的《塞上》一诗后,香菱笑道:“我看他《塞上》一首,那一联云:‘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若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还有‘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这‘白’‘青’两个字,也似无理。想来,必得这两个字才形容得尽,念在嘴里倒像是有几千斤重的一个橄榄。还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这‘余’字和‘上’字,难为他怎么想来!我们那年上京来,那日下晚便湾住船,岸上又没有人,只有几棵树,远远的几家人家做晚饭,那个烟竟是碧青,连云之上。谁知我昨日晚上读了这两句,倒像我又到了那个地方去了。”
香菱读诗,细心地体会了诗的好处是“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她举了三个例子进行分析,深得其中奥妙。宝玉夸她“会心处不在多,听你说了这两句,可知‘三昧’你已得了”。
在这里,香菱就是读了诗句,联系自己的生活加以理解,她将自己的生活和诗中词句背后的真实情景进行了联系与契合,唤起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和生活经验去理解作品。
“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2]教人射术,张满弓而不发箭,只是做出要放的样子,启发他们理解,激发他们跃跃欲试的愿望;善于引导的老师总是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恰到好处的中道上站立指导别人,这样,学习的人就能紧紧追随。
黛玉深谙此道。如她首先开出书目,待香菱读完五言律诗后,又跟她“探究讨论”。当香菱作出第一首诗时,黛玉给出的评价是“意思却有”,接着却又丢下诱饵,“这话有了些意思,但不知你从何处见得。”激发香菱继续探究的欲望。
又如,黛玉给香菱作诗命题后,又指定了韵部,这看起来是严了一点,但“十四寒”的字相当多,不限“字”,这就有很大的自由度,给她的创作提供了很大空间;对香菱所作诗的前两稿,她的批评是较严厉的,却又鼓励香菱“另作”,而如何“另作”又一句不说。这种指导方式对“苦志作诗”的香菱来说是很合适的,对她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是极为有用的。
评价对学生学习具有激励作用。通过多种方式和手段关照不同水平的学生在不同方面的发展需要,能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其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更高层次的发展。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微小进步、对学生的特殊表现应予以及时、恰当的评价,教师给学生一个喝彩,学生会给教师一个惊喜。一个成功的评价往往可以改善教师的教学,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香菱交上的第一篇“作业”仅写景物缺乏抒情,在技巧上着实稚拙。诗中首联以“皎皎”写月色,“团团”摹月形,显得俗套。颔联形象单薄,意思显豁,毫无余韵。颈联、尾联也无新意和韵味,只是堆砌“翡翠楼边”“珍珠帘外”等华丽词藻来吸引眼球,中看不中用。黛玉看后只是笑道:“意思却有,只是措词不雅。皆因你看的诗少,被他缚住了。把这首丢开,再作一首,只管放开胆子去作。”“意思却有”大概指此诗咏月不离题,能用比喻、形象语言等技法来描述月亮形象,这是对香菱作诗的肯定。但黛玉并不一味附和说好,而是委婉地指出缺点,“只是措词不雅”而已。让香菱既知道此诗的不足之处,也愉快地接受了“指正”。接着,黛玉又向香菱指出:“皆因你看的诗少了,被他缚住了”,这样用平和的语气分析缺点的原因,追根溯源,让初学者知道错失在哪里,才能更好更快地纠正毛病。最后,黛玉说:“把这首丢开,再作一首。放开胆子,只管去作。”黛玉没有批评香菱这个不对,那个也不对,而是点拨后,让香菱重作,自己领悟。好一句“放开胆子,只管去作”,让香菱倍受鼓舞。香菱终于放开胆子,写了第二首咏月诗。结果,放开倒是“放开”了,但又偏向另一端——“过于穿凿”。首联写从月色到月盘还是较为形象生动的。颔联、颈联写月色很有情韵,但却离题了,写的只是月色非月轮。尾联收尾显得贫乏无力。但黛玉只是说:“自然算难为他了”。这是黛玉在肯定香菱写得不错。同时,她也在肯定后指出了不足之处:“只是还不好。这一首过于穿凿了,还得另作”。既指出了问题,又考虑到香菱的自尊心,保护了香菱学诗的积极性,体现了黛玉可贵的人格、高超的语言艺术和聪慧的头脑。正是这样,才使香菱在黛玉的指点下,经过一番艰苦的自我探索之后,终于踏入诗歌的门槛,从而写出了“新巧有意趣”的第三首咏月诗。
“感人心者,莫过于情”。爱,是教育的灵魂,只有爱学生,才能耐心去雕塑、去帮助每一个学生。世界上有太多美好的事情,原本看似意想不到或不可能,却最终变成了现实。有时原因很简单,仅仅因为人们心中有爱。爱,也是一种智能。
黛玉与香菱,在实际身份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但他们之间的关系却是和谐融洽的。
课文开头部分,两人之间没有繁文缛节,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和谐。黛玉一见香菱进来,“自是欢喜”,很高兴。香菱一进屋,就直截了当,要请黛玉教她作诗。黛玉也很爽快地答应了。而且,两人都是“笑”着,而不是“板”着,“阴沉”着。气氛和谐,关系融洽。在整篇文章中,两人之间的对话,至少有15个“笑”字。虽说现实中的“笑”有多种,但黛玉和香菱的“笑”至少没有虚伪的成分,两人都是真挚的,真诚的。因为她们之间,并不存在根本的利害冲突,也不存在高低贵贱的心理。香菱学诗,黛玉教诗,都不涉及什么利益,都是出于相处的需要,出于丰富生活的需要。因此她们根本就没有必要戴着虚假的面具交往。和谐融洽的关系,使她们之间的交流就既直接又有效。因为师生关系只有处在这样一种关爱、平等的和谐气氛之中,学生才能直言面对教师,大胆投入到学习之中,去体验、去完成学习任务。
香菱学诗有成,离不开黛玉的指导有方,教学过程中体现的一些先进的教育理念,尤其是她的本色教学,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教育是朴素的,也是朴实的。黄厚江老师在他《语文的原点——本色语文的主张与实践》的扉页上也写过这样一段话:“本色不是守旧,本色不是倒退,本色也不是无为。本色,不排斥其他风格;本色,不反对创新;本色,更不放弃更高的追求。本色是语文教学的原点。你可以走得很远,但这里是出发地。”[3]正如清文艺批评家刘熙载所说:“出色而本色,极炼如不炼。”[4]本色语文的简单,不是随便的简单,而是超越了繁复以少胜多的简单;不是不追求教学形式的创新,而是追求语文学习活动的创新,追求真正属于语文课堂的精彩。不是不注重课堂表现,而是更注重扎实的语文素养、语文功底和深厚的人文底蕴。
[参考文献]
[1] 第斯多惠.德国教师培养指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2] 孟轲.孟子[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5.
[3] 黄厚江.语文的原点:本色语文的主张与实践[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
[4] 刘熙载.艺概[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