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高中化学课堂“四唯”教学设计初探

时间:2024-05-07

朱慧琴

(海安县立发中学,江苏南通 226611)

高中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它具有自然学科的科学性,同时也具有课程资源的人文性。学生在认识这充满感性的科学领域时,需要借助丰富而又抽象的理性思维。结合高中课堂教学实际,形象认识与抽象思考的有效融合,需要借助课程资源的感性与科学世界的理性的有效桥接,建构适合高中学生的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才能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借此,笔者在教学实际中,结合教材内容,有效拓展,追求“唯美、唯实、唯真、唯情”的教学设计,设计合理的教学途径与方法,让化学课堂教学充满感性,引导学生建构科学理解,破解学习难点,达成学习目标。

一、唯美:在审视中启迪

知识源于实践,作用于实践,弥散着美的光辉。2014年,清华与科大共同打造《美丽化学》唯美大片,展示化学反应过程和化学结构的美丽画面,让学生心驰神往。化学现象的对称美、和谐美、自然美,化学理论的简洁美、统一美,化学家的思想美、精神美,均能激发学生“唯美”的欲望。

许多化学物质直观的外在表现具有形态美、色彩美。如晶莹剔透的金刚石,艳丽华贵的绿宝石,色彩斑斓的酸碱指示剂,火树银花的缤纷焰火……均给人以美的视觉冲击,让学生感受到美无处不在。实验中的美提供给了学生审美和求美的时间和空间,促使他们不断探索问题,体验实验成功的愉悦。如氢氧化铁制备实验中的色彩斑斓的颜色变化,美丽炫目的喷泉实验,神奇的水火相容,动人心魄的铝热反应,等等。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知识让学生回味、体会,感受到化学的神奇与美好。化学理论之美处处可见:勒夏特列平衡移动原理的简洁明快之美;酸碱中和、氧化还原、溶解平衡结晶的对立统一之美;质量守恒、能量守恒的变化永恒之美[1]。元素周期表是体现化学理论美的典范。化学史中科学家的创造历程体现了科学审美想象的独创性和新颖性。如科学家凯库勒发现苯分子结构;居里夫妇分离出氯化镭的过程。

作为教者要充分遵循科学规律,不断提高自身艺术修养,巧妙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化学美,欣赏化学美,追求化学美,努力创造化学美[2]。

二、唯实:在探究中求证

科学探究是学生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如在学习《金属钠的性质》时,笔者巧妙地设计了几个小组探究实验:(1)钠在空气中的变化;(2)钠在硬质玻璃管中的燃烧;(3)钠与水的探究实验。在每个探究实验后,都要求小组发现并共同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在第一个试验中思考:为什么钠可以用刀切?为什么银白色的表面很快变暗?为什么钠可以保存在煤油中?为什么手触摸到钠会有灼烧感?

在第二个实验中思考:为什么钠燃烧前变成球状?为什么会变成黑球后变亮?白烟为什么会变成淡黄色的固体?

在第三个实验中思考:钠为什么会变成小球?钠在水中为什么会四处游动?为什么有响声?究竟产生什么气体?滴加酚酞为什么会变红?

问题的出现,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每个学生都由参与者变成了探究者,他们大胆猜想,尝试推理,借助自己已有的理论知识和现象特征两方面进行思考探究,论证推理,最终得出自己的结论,并在组内交流,去伪存真,精练归纳,达成一致意见。整节课都是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贯穿于教学探究的全过程。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让学生主导课程的方向,融入知识的探究,在与教学目标的不期而遇中让学生思维活动得以发展,完成预定的教学内容。学生在研究过程中,不论是自己发现问题后调整思维方向,还是被合作对象据理反驳后再起炉灶,或者在小组交流中达成一致,学生都能在此过程中体验到科学探究的艰辛,成败得失的历练。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教者要大胆地还课堂于学生,结合教学内容,课前合理预设,课上给学生留有充分探索的空间,适时点拨,巧妙引导,在实验过程及探究过程中努力培养学生刻苦钻研、追求真理的良好品质。

三、唯真:在去伪中求真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严密的逻辑推理,严谨的演绎归纳,需要构造唯真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学习体验中形成真品性。对于疑难问题,我们可以在辨析中找到正确的答案。如化学平衡中反应物转化率是衡量可逆反应进行程度的一个重要物理量,它与化学平衡移动方向有什么关系呢?是不是平衡向右移动,反应物的转化率就一定增大呢?对于这一问题,许多学生并不能很好地理解。教者可以通过下列习题让学生辨析:

1.恒温时,有反应aA(g)bB(g)+cC(g)在一容积固定不变的容器内进行,反应达到平衡后。(以下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①若a=b+c,增大A的浓度,A的转化率____。

②若a>b+c,增大A的浓度,A的转化率____。

③若a<b+c,增大A的浓度,A的转化率____。

2.若在恒温条件下,将反应改为aA(g)+bB(g)cC(g)+dD(g),容积体积固定不变,当反应达到平衡后:(以下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若只增大A的浓度,则A的转化率____。

(2)若按原比例同等倍数同时增加A、B浓度,平衡____移动。(填“向左”或“向右”或“不”)

①若a+b=c+d,A的转化率___;B的转化率___。

②若a+b>c+d,A的转化率___;B的转化率___。

③若a+b<c+d,A的转化率___;B的转化率___。

通过这样的问题讨论,辨析,学生就不难理解对于多种反应物参与的可逆反应体系,增加某一反应物浓度,使另一反应物转化率升高,自身转化率下降;若只有一种反应物时,则要看具体情况。同时更明确平衡右移,反应物的转化率不一定增大。通过有效的辨析,剔除假象,让学生在老师的有效的引导下,逐步形成“不唯书,只唯实”的科学精神,学会透过表面现象揭示化学现象变化发展的内在规律。

四、唯情:在育人中树人

党的十八大报告郑重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什么样的人的唯一答案便是“立德树人”。作为教师应该正确利用教学课堂的主阵地,以教学活动为主线,以学生的成长为目标,激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实践,探索思考,为培养合格公民发挥出自身学科所应有的育人功能。

热爱伟大的祖国是我们中华民族历来优良传统,更是中华民族持续繁荣富强的潜动力。如在必修一《用途广的金属材料》教学设计时,我以“神十飞天”的视频引入课题,学生在凝视飞天的瞬间,倾听着掌声与欢呼声中,带着油然而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进入教学,融入课堂。课中,通过大量的图片,翔实的数据,让学生从古代的含有高超冶炼技术的“司母戊鼎”,到现代的新型合金的广泛应用,充分认识到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才能,认识到合金在工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让学生在古今化学的发展变迁中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将爱国情怀转化为刻苦学习、报效祖国的内动力。高中化学教材蕴含着丰富的爱国

主义教学内容,在日常的化学教学工作中,我们教者应紧密结合教材,不失时机地向学生介绍我国化学方面取得的成就以及我国化学家对现代日新月异的科学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逐步树立学生内心的祖国自强,民族自尊的爱国情愫。如在《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中的实践活动——角色的扮演活动中,我们可以让学生认识到使用铝质饮料罐利弊,认识到回收铝质饮料罐是目前扬长避短的最有效也是最急迫的做法。从细微入手,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面前,在示范引领的推动下,树立环保意识,养成良好习惯。

结 语

以上是本人在高中化学教学实践中,结合教材内容,努力追求“唯美、唯实、唯真、唯情”的认识渗透,让课堂教学“入理”也“入情”,让学生在“知识”中也“知人”,避免单纯注重知识传授,有效促使学生学习兴趣、动机、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提升和发展,能够更全面、更丰富地实现化学教学的内涵提升,形成课堂效率叠加,让学生爱化学,学化学,用化学。

[参考文献]

[1] 艾英俊,李惠芳.用化学科学之美启开学生的创新之门[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3.

[2] 张应龙.美育在化学教学中渗透与学生创造力培养探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