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在希望的田野上

时间:2024-04-24

马迪

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农民很可能不用再看老天爷的脸色吃饭,看看手机就够了。

民以食为天,但遗憾的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吃得饱。2018年,全球77亿人口中,超过8.2亿人没有充足的食物。另一方面,联合国在最近发布的《2019年世界人口展望》报告中指出,2050年全球人口将接近100亿。

那么问题来了,该如何养活100亿人?

8亿多饥饿人口和预计新增的20多亿人口,意味着世界粮食产量必须在现有基础上增加60%到70%,更意味着需要对全球粮食和农业系统做出深刻改变:必须尽可能地精耕细作,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必须注重全局资源配置、科学技术和人力均衡投入带来的效益的提高。

这个问题的唯一答案就是智慧农业。智慧农业就是指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中,更合理分配资源,实现农业生产的高效低耗、优质环保。整个智慧农业的运作过程,就像人类躯体一样,简单地分为三个部分:要有“眼睛”“耳朵”等感知器官,也要有“大脑”负责运算、决策,还要有“手脚”去施展行动,几个部分缺一不可。

在智慧农业中,传感器和物联网相结合,通过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使得收集大量数据进行分析成为可能。其结果是对农业因素的深入了解,可用于优化许多过程。例如,在南美洲,粮农组织利用物联网设备、云存储和大数据技术开展节水项目,帮助农民在灌溉的时机方面做出更好的决定。

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农民很可能不用再看老天爷的脸色吃饭,看看手机就够了。

随着传感器和物联网的快速发展,智慧农业的数据收集和分析市场前景越来越好,成为各大IT和云服务公司的主要争夺目标:田间环境及气象数据、作物生长数据、农事操作数据等,通过网络传输到云端,云端的信息化应用整合了决策支持技术,经过运算,输出有效的指导信息供农民或自动化装备使用,包括灌溉指导、虫害种群动态、作物营养情况等。

这个过程中,最关键的就是人工智能,它是智慧农业的“大脑”和“中枢”。人工智能就是应用计算机的软硬件来模拟人类某些智能行为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在整个农业信息化、数字化领域都离不开人工智能技术—从种子的选育和检测,到通过人工智能管理灌溉用水、监测杂草和害虫问题,甚至通过人工智能预测农作物正确的收获时间,以及根据土壤环境、市场行情,推测出明年这块地适合种什么……

从产前的种植规划、产中的农事指导和产后的物流销售网络,有了人工智能快速、精准、智能的决策加持,用最少的投入达到最高的农业资源利用效率,最终产出最优质的农产品—这将直接惠及每个农民,同时大大降低土地对劳动力的需求量。

在农业一线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的大背景下,自动化装备、机器人、精准导航技术和自动化技术都迎来了快速发展期。

有人研究无人驾驶的小轿车,自然也有人关注无人驾驶的拖拉机,但后者要想被普遍使用还需要很长的时间。另一方面,无人机技术后来居上,开始深入到农业的每个种植周期,最常用的莫过于药物喷洒作业,无人机的空中喷洒速度是传统机械的5倍。

农业领域的机器人跟我们常见的工厂机器人相差甚远,比如:田间除草机器人,通过机器视觉技术,可以准确识别出杂草,通过机械手臂对杂草进行除草剂喷洒,使除草剂使用量比传统方式减少了20倍,并可以高精度、完全自主地作业。还有苹果采摘机器人,利用像真空吸尘器似的“手”把苹果从树上吸下来,采摘苹果的速度平均每秒1个,如此7x24小时地工作,效率可观。

无论机器人、无人机或是智能农机,都能够极大地提高效率以及解放劳动力,实现节本、提质和增效。随着这一领域的快速发展,以前由人类做的工作,据说2050年有一半都将被机器所取代。

智慧农业不仅仅带来了解决粮食危机的希望,更是致富的商机。根据国际咨询机构预测,到2025年,全球智慧农业市值将达到182.1亿美元,发展最快的是亚太地区的中国、印度等国家。无怪乎近年来频频传出阿里养猪、腾讯养鹅、京东养鸡、美团种菜等消息,连互联网巨头都已进军智慧农业,市场潜力之大可见一斑。

未來,在地球这片“希望的田野”上,人类还将用智慧继续创造奇迹,迎来农业爆发的黄金时代。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