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生态文明: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时间:2024-04-24

文|夏一璞

浙江杭州,千岛湖广场上人声鼎沸,千人聚集参加以“实施以鱼护水 共建生态文明”为主题的千岛湖大型生态环保增殖放流活动

***生态文明思想的提出是要从根源上扭转粗放发展、无限度开发压榨自然的思想观念,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重塑再造适合经济健康运行的良性循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之一。自然界为人类生产、生活与发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物质资料,构成了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生态环境变化直接影响文明兴衰,正如中共中央总书记***的科学论断“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人活天地间,必须按照自然规律活动,做到“取之有时,用之有度”,方能常保文明之兴盛,社会之发展。正是在这层意义上,***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深入,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中共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题中应有之义。

寓生态于文明,于文明中建生态

“生态”一词源于古希腊文字,一开始指代城邦,后又引申为家园或者人类生存的环境,后泛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包括它们彼此之间以及与环境间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文明”一词内涵丰富,是人类社会进化发展的成果,指称人类文化的发展程度。生态文明是一个社会是否机体健康、体魄强健的重要指征。

生态文明所形成的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经济持续健康良性发展的重要保障,反映了人类社会进步程度,体现了人对自身与自然关系认识的程度。生态文明提倡尊重自然、热爱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并非要求人们消极地面对自然,对自然规律无所适从,在自然面前无所作为,而是主张在客观认识、准确把握自然规律的基础上,积极、能动、合理地利用自然,在人类与自然之间保持合理的界限,从而起到保护自然,使之更好地、更加持续地为人类服务。也是在这个意义上,***总书记强调,“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

***生态文明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在实践和认识上不断深化的重要成果。这一思想要求人们以尊重和爱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引导人们走上持续、和谐、健康、绿色的发展道路为切入点,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路径。生态文明更加强调在他律之外,人的自律与自觉,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的可能性,主张将人与生态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包容发展于绿色发展之中。生态文明建设源于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反躬自省,体现了人类文明理念、价值导向的发展、路径和模式的重大进步。

生态文明建设关乎民族未来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关系人类社会发展方向、前途命运的大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对促进中国经济建设良性持续发展、保障广大人民福祉、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着重要意义。

纵观世界发展史,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两山论”的提出,明确了一个社会共识—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是一种健康强劲的生产力,甚至可以构成一个地区的核心竞争力,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越来越强大的正能量和助推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离不开快速工业化,其拉动经济的效率和动能明显,然而弊端也很明显,表现为发展模式粗放、高投入高能耗低产出、发展不协调不充分不均衡、可持续性差等。***生态文明思想的提出就是要从根源上扭转粗放发展、无限度开发压榨自然的思想观念,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重塑再造适合经济健康运行的良性循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随着中国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生态环境在群众生活幸福指数中的地位不断凸显,环境问题日益成为重要的民生问题。”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也反映出人民群众从吃得饱、穿得暖的基本需求,向生活和谐、环境美丽等高质量需求转换,由生存到生活再到生态,由温饱到富足再到环保,体现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重进步,体现了保护生态、治理环境是维护人民群众基本生态权宜的必然要求,符合新时代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

维护全球生态安全的中国担当

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对维护全球生态安全,促进和推动世界可持续发展作出的庄严承诺和重大贡献。

当今世界,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等一系列生态危机和挑战威胁着人类共同的前途与命运,成为各国发展的严重障碍,也是导致国际关系紧张的重要因素之一。面对这一严峻挑战,世界各国都应负担起应有的责任,维护人类唯一的、共同的家园,为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态环境和资源尽义务、负责任、做贡献。

2017年12月,***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中指出,“我们要努力建设一个山清水秀、清洁美丽的世界。”头顶同一片蓝天,脚踩同一片沃土,我们千百年来的发展都有赖于与自然共存共生共荣,我们千百年后的发展也应该依然坚持这一原则。

1996年开始,中国正式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的基本发展战略,并在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相关领域,如人口控制、节能减排、生态建设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积极推动全球性的生态保护和环境建设方面付出了巨大努力,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推行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始终把推动绿色、生态、低碳的发展作为深化改革的重点,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制度化、体系化、法治化的轨道,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实现美丽中国目标,为维护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更大的贡献。

古人说,“故土难离”,情难离,也是身难离。我们生于斯,长于斯,更要爱护她,保护她。现在的地球家园已然伤痕累累,却依旧以博大的胸襟容纳着人类的生存,那么人类也要同样以爱回报我们的家园,“共同营造和谐宜居的人类家园,让自然生态休养生息,让人人都享有绿水青山。”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