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薛义荣
【个人简介】
薛义荣,江苏省扬州中学校长,正高级教师,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优秀教师,第九届中国教育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入选教育部“双名计划”。近五年,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333高层次人才”科研资助项目1 项、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3 项,荣获省课题研究成果评比一等奖1 项。出版著作《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统整课程研究》1本,参编普通高中教科书《物理(必修二)》1本。曾获首届江苏省中学物理名师赛第一名,全国第二届中学物理名师赛一等奖,获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一、二等奖各1项,获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学校好不好,校长起关键作用。教育家于漪说她自己“做了一辈子老师,一辈子在学做老师”。人民教育家做教师尚且如此,更何况努力做一名好校长的教师呢。回想自己学习与工作的二十多年,似乎命中注定与教育结缘;学习的不同阶段,始终在为做一名好教师而努力;工作的不同经历,又无意之中在为做一名好校长而奠基。从成长岁月中获得影响,到试着学做校长,到真正践行校长使命,于漪老师一辈子学做教师,我也一直行走在学做校长的路上。
在村小上学时,我就扮演着小老师的角色:学校没有喇叭,老师让我站在泥地操场前喊广播操口令,带领全校同学一起做操;为论证同底等高圆柱体体积是圆锥体体积的三倍,学校没有实验器材,老师让我从家里带来半袋米演示给同学看;农忙时老师家里有事,我被安排带班看自习……这些经历既塑造着我的领导力,也仿佛预示着我的未来,所以中考报名时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高邮师范。
进入中师后,美丽温馨的校园、和蔼可亲的教师、纯朴善良的同学、积极向上的氛围、和谐快乐的生活,这一切使我越来越向往成为一名教师。尤其每天下午第四节课,音乐房里悦耳的琴声、校园里琅琅的书声、操场上的阵阵呐喊声……是我听过最动听的声音。现在回想起来,什么样的学校才能真正称得上是一所学校?我认为20 世纪80 年代的中等师范就是最好的回答。高邮师范的美好形象为我未来办一所什么样的学校勾画出了一个轮廓。
在乡镇读初中时,我的成绩比较优秀,可到了高邮师范,优秀的人太多了。一开始我有点迷茫,尤其面对那些我从来没有见过的“豆芽菜”(音乐五线谱),我不知所措,阴差阳错又被指定为音乐科代表。怎么办?唯有努力。教室里、琴房里、操场上,时常能见到我的身影。三年下来,我走在了最前面,后来有幸被保送到扬州师范学院。高邮师范的三年,提升了我的综合素养,塑造了我的人格。对体育、艺术的重视,对组织能力的培养,学会自我管理,重视自我发展,开拓进取,力争上游……所有这些都为我今后要培养学生什么样的素养指明了方向。
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我很开心,但更担心。开心的是作为中师生我幸运地走进了大学,担心的是我被保送到物理系,以中师的物理基础,我能学好大学物理吗?事实证明,一开始的我的确很不适应,也学不好。但经过努力,一年后我又走到了年级的最前面。和高邮师范有所区别的是,在大学里我学到的更多的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是思维方式的转变,是格局境界的开拓。这也是为什么工作后我始终把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作为最重要的目标。
小学教师的淳朴善良、中学教师的仁爱尽责、中师教师的多才率性、大学教师的严厉包容,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工作后,全国各地的优秀教师影响着我,吴加澍老师的“三条基本序线”和实现“三个转化”,魏书生老师的教育睿智和执着坚持,李红霞老师的幼小初高“四阶梯”育人理念。他们热爱教育,博学多才,有特点,有情怀,是我心中教师的模样。在我的记忆中,无论哪个学段的校长,他们集会讲话慷慨激昂,谈天论道旁征博引,即使教育批评人也是娓娓道来。于漪校长在“三个制高点”指导下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张桂梅校长一心为了大山里的女娃,刘长铭校长课程研发的“四个构建”,刘彭芝校长的“人生为教育这一大事而来”,激励着我、引领着我。境界高远,勤于实践,永不满足,不懈追求,他们有魄力更有魅力,是师生的楷模,是教育前行的力量,是我心中校长的模样。
教育是爱的事业,没有对教育、对学校、对学生的爱,就不可能做一名好校长。因为心中充满了对教育的热爱,大学一毕业,我就来到扬州市新华中学,成为一名物理教师。二十多年的朝夕相伴,我了解它辉煌的历史,知道它衰败的原因,也见证了它崛起的过程。2015年4月,我担任扬州市新华中学校长,从此开始了我学做校长的历程。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校长,我将二十多年对它的热爱以及对它未来发展的思考,融入初做校长的行动中。
无论什么时候,在哪所学校,遇到一些重大问题时,广泛开展调查、细致深入研究是我惯用的举措。2015年暑假前,我召开了20多场大大小小的座谈会,涉及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后勤和队伍建设五大方面。参加人员有干部、班主任、教研组长、教师、职员、临时工等,收集建议200多条。2015年暑假,我们确定了包括“管理、教育、教学、后勤、绩效、职称”等在内的全方面改革措施,但始终把“三课”(课堂教学、课题研究、课程建设)改革作为促进学校全面发展的重中之重。教育不是单一孤立事件,涉及方方面面。教育也不是抓好课堂教学就行,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全方位支持。尽管“三课”是学校抓好质量的关键,但为了“三课”改革,我们建立了配套的制度,搭建了对应的平台场所,组建了相应的师资队伍,办好食堂、办好职工之家,尽可能提高教师的幸福感和荣誉感。
调查研究是改革的前提,最终还是要落在具体的实践中。我们边思考边实践,边实践边探索,我们坚信只要遵循教育规律,事情就能办成,质量就会提高。其实改革本身就是对教育真爱的反映,没有爱就不会有面对种种阻力的勇气,不会有更多的付出与努力,更不会有长久的执着与坚持。
印度哲学家奥修说:“当鞋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好的教育首先是适合的教育。夸美纽斯曾经说过:“人只有受过一种最适合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因此,我也时常想,我们该如何构建适合生命差异成长的教育生态?如何寻找适合学生、教师、学校发展的有效路径,不断实现超越呢?担任校长以来,适合与超越,就成了我的教育追求。我认为,适合是教育的基础和条件,即遵循规律,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提供顺应学生学习和生活天性的教育。超越是教育的目标和追求,即追求个体发展最大化、最优化,追求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帮助学生实现持续发展。
不到两年的时间,扬州市新华中学就有了变化,质量与内涵同步提升,学生与教师共同发展。学生的发展尤其自主发展的能力明显提升了,参加活动的种类多了,获奖的档次高了,获奖的数量多了,高考质量也发生了质的飞跃。教师的专业发展尤其自我要求明显增强了,指导学生各种课程、各类社团的人多了,开发课程的能力强了,发表论文的质和量高了,省级以上教育教学比赛的获奖人数也在大幅增加,名师队伍迅速壮大。学校的发展尤其高品质发展加快了,年年大市综合考评一等奖,年年被评为“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来学校参观学习的省内外教育代表团也越来越多了。在老百姓中的口碑也越来越好,受到更多学生和家长的欢迎,美誉度越来越高。校园的环境美了,师生的活动多了、欢乐多了,高中校园生活增添了几分活力,还原了高中校园应有的舒展姿态。这就是“适合与超越”教育价值追求带来的结果。2019年,我们又开始了“适合与超越”升级版“特色与卓越”的追求。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今天的教育决定国家的未来。于漪说:老师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现在,一个肩膀挑着国家的未来。教师的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就是校长的初心使命。2020 年9 月,我来到江苏省扬州中学工作,这是一所有着120 多年办学历史的老牌名校,培养了一大批杰出人才。“突出树人宗旨,努力服务社会”是学校的办学理念,“科学与人文相融合”是学校的办学特色。在底蕴如此厚重的学校,我又该如何做校长?
做教师时我时常思考:只有花费最少时间让学生收获最大的老师才是优秀的老师。知识是学科外在学术形态,育人才是学科内在的教育形态。学科教学要注重科学境界、人文境界与艺术境界,努力实现真善美的统一。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异的,只有找到适合个体的发展路径,才能成就最好的自己。做了校长后又多了几个经常琢磨的问题:办一所怎样的学校,才能真正称得上是学校?普通生源学校,如何让学生成长为最好的自己?优质生源校,又如何在自主发展上有所建树?如何让学校成为师生向往、家长和社会高度信赖的精神高地?
高中是青少年聚集的地方,应该有生命气息,应该生机勃勃,应该能够促进生命自然生长。近年来,学校安排了系列化的活动,搭建“6+3”(科技节、艺术节、读书节、体育节、社团节、劳动节+义演、义卖、义工)活动平台,开展联合中外、团结民族、传承文化、发展家乡的四大志愿服务活动,主题活动正常化,特色活动经典化。让学生的特长有展示的舞台,形成自己难忘的青春记忆。
2020 年10 月,江苏省扬州中学提出“五育并举,融合育人”的办学主张,进一步提炼学校育人目标:培养具有“四高”(高尚人格,高端学术,高健身心,高雅品位)特征的时代青年。要达到这一目标,激发教师工作的热情,点燃学生心中的火焰,实现师生自觉自主、自律自动至关重要。“自治自动”恰是百廿扬州中学文化的内核,已经深入每一位扬中人的骨髓。魏书生曾说过:学生最初没有自学习惯,好像一部静止的汽车,产生培养好习惯的欲望好像打着了火,第一次推动不能急,要慢,慢才符合运动规律,才符合人的心理状态。刚进入江苏省扬州中学的新生,他们还没有真正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从他们入校开始,我们就将“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理念与方法交给他们。近些年,为真正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顶住外界压力,甚至家长的不理解,执着追求教育的真正目的、追求教育的育人本质、追求教育应有的舒展状态,决不急功近利。
全校师生形成共识:坚持“让学生因为遇到我感到幸福,让教师因为教过我感到自豪”的师生观;坚持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必须让学习真正发生在学生身上;坚持每周只有周一到周五上课,每天只上8 节课,在开齐开足所有课程前提下,确保每周两节体育课和两节团体活动课,多开设信息技术课;坚持周末学生可以到校,但坚决不允许上文化课,哪怕是在高三,学生也可以开展社团活动、体育比赛、艺术活动、劳动实践、志愿服务等;坚持提供丰富多彩的选修课程,确保学生充分选择,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坚持追求教育质量,不图眼前利益,关注学生长远发展;坚持教学质量的提升要立足课堂,必须给足学生自主学习时间……这也许就是扬州中学的毕业生进入大学后,为什么高校都称赞学生有后劲的主要原因吧。这种有别于现在绝大多数学校的做法,源于办学的使命、育人的初心,始于机制的激发、文化的熏陶,成于教师的自觉、学生的主动,胜于时间的抢占、机械的刷题。只有内心认同、内生动力,才能有强大的生命力。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