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王 菊
***总书记在北京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时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作为当年张謇读书的一个重要场所,我校开设了张謇橡皮章社、张謇书法研究社、沈绣手工刺绣社、国学社等,以社团活动来宣传和弘扬张謇精神,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
版画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古老画种,橡皮章雕刻是借鉴版画的表现样式,以橡皮为载体,以刻刀为工具,在橡皮上雕刻出丰富多样的图案、文字。橡皮章雕刻的艺术表现性很强,可以兼容篆刻、雕刻、版画、藏书票等形式;题材广泛,各种绘画、传统纹样、剪纸、书法等都可以表现。学生刻印橡皮章的过程正是表达美、塑造美、创新美的过程,通过橡皮章的雕刻有助于学生理解、认同、热爱中华文化,进而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此,我们将橡皮章社团活动和传播张謇精神结合起来,以橡皮章社团活动为手段,引导学生深入认识、深刻理解张謇精神。
下面笔者以“张謇文化传承”课程中“敢为天下先的张謇——张謇橡皮章社团主题展览”的教学为例,来谈如何创新张謇精神的传播路径,发扬张謇精神,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师播放我校自主编排的话剧《海中薪火代代传(张謇)》的影像资料,让学生谈谈对张謇先生及其精神的认识。之后教师提出张謇橡皮章社团拟举办“敢为天下先的张謇——张謇橡皮章社团主题展览”,请学生分组设计活动方案。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身边同学出演的话剧视频激发学生对本次活动的兴趣,通过请学生谈对张謇先生及其精神的认识活跃课堂气氛,最后以设计活动方案的任务情境点燃学生的探索兴趣,并在活动设计中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
(1)理论学习,实践考察
PPT 呈现部分理论学习的书籍,如《张謇散文选读》《张謇诗歌选读》《师山雅韵》等。之后教师带学生参观学校的张謇文化传承课程基地展览馆和传习馆。教师引导学生从“道德、爱国、仁爱、创新、责任”五个维度对张謇精神展开学习研究,各小组选择其中任一个维度展开学习。
(设计意图: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考察,让学生对张謇先生及其精神有初步的认识,感受其独特的人格魅力,为深入理解张謇精神打下基础。)
(2)素材整理,设计雕刻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张謇精神五个维度中的任一个,整理收集到的素材,挑选相关元素,进行图稿设计修改,完成雕刻。
(设计意图:在小组收集整理素材的过程中进一步锻炼学生的统筹与协调能力、交流与表达能力。图稿设计可参考现有图案,也可自主设计,学生在设计图稿时碰撞思维火花,在雕刻作品中精进雕刻技艺。)
(3)陈列布展,撰写解说
教师引导学生按照五个维度布展,并为作品撰写设计理念。各小组派专人在小组作品前讲解作品,融入张謇精神,介绍作品内容、设计理念、雕刻技法、色彩搭配等。教师引导学生挖掘作品丰富内涵,分析讲解的表达技巧。以学生橡皮章作品“柳西半街”(见图1)为例,学生是这样介绍的:“柳西”二字,取自张謇曾在老宅西南营建的“柳西草堂”。“半街”二字,源自张謇故里长乐老街,街市繁华,店铺的房子有一半建自张謇家,当年的常乐镇有“张半街”之说。“柳西半街”的街头巷尾随处可见张謇先生的遗迹,是张謇先生发展实业、“村落主义”的理想实践地,因此,我们选择了这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地点。整个画面以线条勾勒,用阳刻的方式表现,线条疏密相间,粗细相调。斯人已逝,斯事已往,个中精神永难忘,就像历史的风吹蚀了老街的屋墙,但吹不倒饱经沧桑却底蕴深厚的梁柱,吹不散凝聚其中的张謇精神。线条勾勒,画面中留下的大片空白,引领我们去想象那时的繁华,去理解张謇先生的理念,去传承张謇精神。
图1 学生橡皮章作品“柳西半街”
(设计意图:通过布展,提高学生的行动力、审美鉴赏力,增强其成就感。)
活动后请各研究小组发言,谈谈对张謇精神的新认识,教师总结活动。
上述案例是我校张謇橡皮章社团开展的一次主题活动,反映了学生对张謇先生及其精神的学习探究、创新传播的过程。在整个活动开展过程中,我们积极运用学校张謇文化传承课程基地的相关资源,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性学习,帮助学生了解张謇先生的生平经历、轶事典故、作品格言和精神内涵。此外,我们强调亲身实践,组织学生参观展览馆和传习馆,邀请基地负责老师现场介绍分享,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观南通博物苑、张謇纪念馆等教育场所,带给学生更多感性认识,积累更多资料。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