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张 飞
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是一所既有江南园林风格,又有浓郁现代气息的开放型、生态化、网络化学校。学校于2006 年易地新建,搬迁至苏州市吴中区木渎镇灵天路588 号。毗邻学校的天平山风景区有范仲淹纪念馆、“先忧后乐”坊、范公祠、高义园等大量关于范仲淹事迹和思想的人文资源。依托这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学校深入挖掘,组织开展系统研究,先后成功立项市级课题“基于项目学习的范仲淹思想研究课程基地”和市级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义田文化与劳动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并于2021 年成功申报省级课程基地“走进范仲淹:普通高中课程思政课程基地”。在扎实研究的基础上学校确立了以“范公思想”为引领的办学理念,开发校本课程,变革教学方式,着力构建“走进范仲淹”课程体系。
“走进范仲淹”课程是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要求纳入培养目标,通过构建同向同行的课程体系,形成全员、全过程、全学科育人格局,切实提高育人水平,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接受高等教育和未来职业发展打好基础。
在课程框架设计中,首先通过挖掘、提炼范仲淹思想中“先忧后乐”“家国大义”等优秀精神品质,形成聚焦学生核心价值培养的课程目标,引导学生在“范公精神”的引领下,培养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正确的思想观念、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优秀的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成为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见下页表1)
表1 “走进范仲淹”课程目标
各教研组梳理各学科核心素养要求,有机融合“走进范仲淹”课程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加强“范公精神”引领,把课程目标渗透进课堂、浸润进教材、滋养进学生头脑。
我校在抓牢第一课堂主阵地基础上积极拓展第二课堂副阵地,充分发挥实践育人的积极作用。通过开发与“范公思想”相关的实践活动课程,包括主题教育活动、志愿公益服务、学生社团、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等,进一步拓展学习内容,拓宽视野和格局,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将“范公精神”进一步内化,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首先,我们充分利用校园文化建设创设特色鲜明的教学环境。在校园内,已经建成范仲淹思想教育馆(一馆)、希文讲堂(一堂)、范仲淹文化长廊(一廊)、学范亭(一亭)、卧云书院(一院)、范氏义田(一田)、鸣园(一园)、碑刻碑拓非遗文化研学中心(一中心)等实物课堂。
其次,注重将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校园布置中。科艺楼门墙展示《岳阳楼记》大型碑刻作品,昊镜湖北边的斜坡上开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字样的绿植区,学范亭旁放置《范仲淹传》石刻作品,校园路灯两侧挂置“范公德为邻”系列警句名言等,让学校的每一个场馆、每一面墙壁都起到有效的育人作用。
学校组织教师深入研究“走进范仲淹”课程思政课程目标,加强与学科教学的有机融合,创新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开展“走进范仲淹”课程思政课例展示、教学设计评选等活动,带动教师改革教与学的方式。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注重挖掘与积累体现范仲淹思想的育人素材,在课堂教学中巧用案例对接知识讲授与价值引导,妥善处理融入载体的选择和适度适量等问题;注重构建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通过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校引导教师做到“经师”和“人师”的统一:教师既要精于“授业”“解惑”,更要以“传道”为责任和使命。学校将范仲淹思想教育融入教师校本培训内容,定期派遣教师参加苏州市范仲淹研究会组织的相关学术交流活动,开展“范公德为邻”教师演讲比赛,切实将“范公思想”武装进头脑,落实进课堂。
结合“四有好老师”标准,学校建立“学范”班主任工作室,为班主任专业成长注入“精神力量”,推动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积极探索将“范公思想”融入班级管理工作中,创新育人思路与方法,通过班级日常管理、主题班会、团队活动等形成“知范行范”的校园氛围。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我校创新活动课程设计,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搭建了广阔的学习平台。学校将“走进范仲淹”课程融入主题教育活动:录制的吴中区《开学第一课》以“范公精神”为主线,展示了吴中学子勇于担当、心怀家国的精神风貌;每年入团宣誓在《岳阳楼记》碑刻作品前进行,加强新团员爱国主义教育;高三百日誓师上全体师生背诵《岳阳楼记》,也成为高三毕业生的“固定节目”。
“义田”劳动是校园的一道靓丽风景线,目前已形成“班班有田、人人劳动”的格局,并在2021 年通过建立国家功能农业科技创新联盟科普教育基地,实现农业知识普及与劳动技能学习双收。学生在义田中开设试验田栽培蔬果,通过记录阳光雨水、收集检测土壤,制定科学合理的种植计划。
学生还通过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等其他活动课程,在真实情境中感受先贤之风,深化对范仲淹思想内涵的理解,实现“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以练为主”的转变,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学习与课外拓展相结合,课堂学习与生活、社会相结合。
学校鼓励教研组在学科渗透的基础上积极开发校本课程,语文组编写《范仲淹诗文选读》、政治组编写《庆历新政中的治国方略》、历史组编写《范仲淹历史小故事》、地理组编写《范仲淹在苏州》……这些校本读本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研究范仲淹思想的阅读材料。课程基地也接待了来自各地的多支参观研学队伍,开展了多场联合教研活动,形成了一批优秀的教学案例及活动方案。
学校特聘范国强先生、范敬中先生为课程基地的顾问,对学校的范仲淹思想研究给予指导。2023 年学校与苏州名人馆签约,实行馆校共建。学校还与中科大苏州高等研究院功能农业重点实验室合作,进一步拓展课程资源。通过加强与校外专家、单位组织和科研院所的合作,盘活资源,深入推进协同育人机制,教学资源得到丰富。
我校“走进范仲淹”课程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发挥了良好的示范辐射作用,我们将继续加大课程资源的积累和研究,进一步优化课程建设,构建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课程体系。通过课堂教学改革,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得到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为今后解决更复杂的问题打下基础。未来,我们将为把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学子培养成“价值的践行者,社会建设者,终身学习者,责任担当者”而不断奋斗。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