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张祖润
评价改革是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的关键环节,尤其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更要求各地加大探索评价改革的力度,构建区域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进一步创新教学评价的内容、方式,保障教育教学的高质量发展,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助力学生全面发展。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关注区域性评价改革,立足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探索义务教育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构建区域增值性评价的实践体系。
在以往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过程中,评价体系较为单一,往往侧重对学业成绩的评价,容易忽略对学生的品德养成、学习习惯、学习品质、运动精神、劳动能力等方面的关注,导致评价体系缺乏对学生成长过程的全面关注。再者,以教师为评价主体,较少有学生自评、互评或家长参评,长期下来会导致评价主体相对孤立、评价效度不高,更会导致评价结果失真。这需要从区域层面引入多元评价主体,关注学生的校园生活、家庭生活与社会生活,形成科学、合理的评价观。同时,由于区域评价模式和评价结构基于共同平台,也容易产生单一性。这需要在评价过程中变革评价模式,通过区域整体设定评价体系,强调五育并举,鼓励学校基于学校特色进行学生综合素质个性化评价。
在新课程方案理念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更需要明确学生是全面发展的人,要以核心素养的培育为主要目标,在评价体系的建构中牢固树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理念。基于五育并举建构区域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品德养成、学业水平、身心发展、审美创造和兴趣特长,牢固树立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区域综合评价观。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建构,需要考虑评价主体的协同多元,要依据不同年段、不同学生的个体特点,以及学生所在家庭、社区的差异情况展开针对性评价,这就需要确立多元化评价主体。通过教师、家长、社会全员参与评价、全过程记录评价、全方位综合评价,精准评价学生的整体发展水平。
在综合素质评价过程中,区域需要依据五育并举的基本要求整体设置分类、分项的评价指标,指导各学校创新开展各类评价活动。德育突出品德发展,强调价值体验,提升学生的思想认同;智育从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品质、创新能力、思维能力等多个角度着手,强调学习过程;体育从学生运动能力、运动精神、运动品质等方面展开,强调过程参与;美育着眼学生的审美、创造、赏析等能力的评价,强调个体感受;劳动教育关注学生的家庭劳动、学校劳动、社会劳动等,强调劳动经历。
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过程中,我们需要通过系统性思维关注学生的发展,找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关键点和切入点,构建属于学生个体成长的轨迹图谱。基于学生的品德养成、学习习惯、学习过程、身心健康、审美创造、劳动实践等角度,兼顾学生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的实际情况;利用区域综合评价平台,立足过程,着眼发展,形成个性化的学生评价“画像”。
“双减”背景下探索区域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新路径,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及教育质量提升尤为重要。要主动将高质量发展要求转化为贴地行走的区域实践,以评价驱动区域素质教育的整体性改革,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根本目的在于改进和提升区域教育教学质量。就区域教育部门来说,评价结果是教育质量的“晴雨表”,是制订工作计划的“指南针”。一方面判断区域教育教学和学生发展的综合水平,另一方面判断区域行政部门的投入管理和社会对教育的认可程度是否合理。因此,区域教育部门要转变评价观念,深刻认识到学生综合评价改革的必要性和前瞻性,强化整体把控、精准靶向。
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以全面育人为准则,引导学校、家长和社会共同建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全面实施新时代素质教育,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钟楼区将学生的品德养成、学业水平、身心发展、审美创造、兴趣特长和劳动实践等都作为评价的主要内容,形成了集品德评价、学业评价、长程评价的“三位一体”区域评价体系,改变了以往评价过于单一、狭窄的样态。如品德评价不再是以往简单一个等级或一句话进行评价,而是从品德发展、学业发展、身心发展、审美素养、劳动与社会实践等方面进行过程性评价,彰显德育评价的核心作用。
结合区域实际,我们基于前瞻性、整体性、科学性的需要,优化了评价指标体系,增强系统性、可行性和操作性。
1.品德评价
钟楼区从品德发展、学业发展、身心发展、审美素养、劳动与社会实践等5 大方面研制了11 类共24 个统一评价指标。内容涵盖了学生的“三观”养成、行为习惯、道德法治意识、责任担当、人际交往、身心健康、劳动实践、主动创新等多个成长方面(不含学业水平评价)。
2.学业评价
引导学校回归教育的本原,涵盖义务教育课程所有学科,关注学生过程性评价、结果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等维度,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意志、学习习惯、作业完成、课堂表现等考核评价。评价采用多元化的等级制,既注重过程性评价,又关注增值性评价。同时出台了《钟楼区小学低年级期末评价改革指导意见》,取消期末纸笔考试,以动态发展的眼光多方位评价学生。
3.长程评价
反映学生个性化特点,开展基于实证的长程性评价,倡导通过观察展示、合作交流等路径,采用自评与同伴互评、纸质成长记录档案袋与电子手册等多种方式,收集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多元素材,实现科学全面评价。
区域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的学业评价改革是难点之一,也是学生、家长和社会最为关切的内容。要引导学业评价回归教育本原,从过度追求分数转向追求人的全面发展的评价,从过度注重解题技能转向追求素养发展的评价。基于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核心素养要求,全面推进学业水平评价研究,研制了区域中小学各科学业水平评价方案及具体评价标准,设计学业水平评价方案。基于学科素养设定,关注学生过程性评价、结果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对学生的学习全过程进行全面记录评价,采用多元化的等级评价方式充分凸显成长性。
以体育学科为例,在学业评价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健康第一的理念,每学期以教师上好每一节体育课、学生学会一项体育技能为底线,构建“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教学模式,建立了“学习表现+运动知识+运动体能+运动技能”的评价指标体系,帮助学生掌握体育运动技能,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在评价过程中我们采用多元化的等级评价方式,特别是学期末的学生综合素质报告单,改变了以往报告单只见评价结果不见学习过程、只有综合等第不知具体内容的样态,让学业水平评价更合理、更真实。
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过程中,主动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创新运用评价工具,积极探索学生学习过程评价与德智体美劳全要素评价的整合应用。我们高度重视基于“证据”的过程性评价,重视非智力因素的表现性评价,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过程性管理与记载,科学、准确、合理地实施评价。如江苏省常州市觅渡教育集团针对语文学业评价,设计了《课堂学习表现记录表》《写字记录表》《口语交际记录表》《作业情况记录表》《作文成绩记录表》等,将评价过程贯穿学习始终,数据的搜集确保了学生评价指标的可信性,教师能通过数据纵向对比,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在具体指标上的起落,并进行积极的干预和调控。
为了寻求多证据源的比较,我们在品德评价中引入自评、互评、师评和家长评等评价方式,不同评价主体对同一评价指标结果进行横向比较,提升评价的有效性,让评价更符合学生的一贯表现,更接近学生的本真状态。常州市钟楼区研制了《钟楼区低年级期末评价改革指导意见》,在取消一、二年级期末纸笔考试的背景下,鼓励各校因校制宜,以动态、发展视角看待学生,科学研制校本化评价方案,以主题化、游戏化、综合化的方式开展学业水平评价,让期末阶段性评价更符合低年级儿童的身心规律,促进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我们将数据采集等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建立学生成长数据库,突破了以往综合评价依赖主观经验、依赖具体分数的局限,丰富了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充分借助教育信息化建设平台系统,收集、整理、分析教学中的过程性、表现性数据,让数据可信、让结果可用,使得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过程更精准。
1.平台建设
优化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数字化管理平台——珠峰网络平台,逐步实现学生在线数据采集、整理、分析及数据库的管理、结果发布等的信息化。在应用过程中也不断优化平台建设与管理,凸显了科学性和便捷性,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精准性,同时也节省了人力、物力。
2.功能提升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拓宽评价领域,进一步丰富过程性评价、非学业指标的质性评价,从而充分凸显学生综合评价过程中的客观评价、能力导向等,鼓励各学校设定校本化的评价模块与评价环节。同时,基于区域学校的差异,在评价指标、评价标准、评价结构给予调整和优化的弹性。基于不同学段、不同学校的个性化要求对评价模块精准设定,在数据采集和分析整理的个性化使用中给予学校充分的自主权,从而构建系统化、生态化、科学化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未来,我们将利用信息技术全面采集学生的个性发展、学习历程、学业成就等数据,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进行结构化、模块化分析,系统构建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数字画像;有效落实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健康发展,进一步推动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构建与结果的科学应用,为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基护航。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