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校园心理剧“六环节”辅导模式与实施策略*——基于“能动学习”视角

时间:2024-05-07

庄续玲

一、校园心理剧活动过程具备“能动学习”范式特征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以下简称“心理课”)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新时代学校教育目标指向“立德树人”和“核心素养”,要求学生具有“在特定的情境下,能够运用知识、技能与态度在内的心理及社会的资源应对复杂问题的能力”,而新型能力的培养需要从课堂转型入手,即推动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向“能动学习”。

“能动学习”指面向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而开展的探究性、协同性、反思性学习活动,是学习者彰显“主体性”、能动地参与学习的教学方式总称。能动学习意味从“教”转向“学”的范式转换,而课堂转型是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前提条件,是促进学生转向“能动学习”,实现高效课堂的有效路径。

校园心理剧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将生活、学习及交往中典型的心理冲突和困惑创编成小剧本,并通过角色扮演、角色转化等戏剧化方式进行表演,以此表现并解决心理问题,从而使全体学生受到教育启发的一种团体心理辅导方法。校园心理剧活动过程符合“能动学习”范式特征:以学生为主体,贯彻学生主导,即“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运行逻辑;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聚焦问题情境,并通过小组协作方式探索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通过校园心理剧的创编、排演和讨论分享,促使学生进行自我体悟和自我反思。由此可见,校园心理剧彰显学习者的“主体性”、具备“能动学习”实践需要的三大要件——探究性学习、协同性学习、反思性学习。

本文旨在探索校园心理剧和心理课的有机融合,构建“能动学习”型心理课堂,提高课堂实效,促进学生知情行协调的心理健康与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校园心理剧“六环节”辅导模式及实施策略

(一)暖身活动:聚心凝力

暖身活动指利用音乐、影视、冥想、社会计量等方式营造安全接纳的氛围,调动个体内在的自发性和创造性,为演出做好准备。如《考后心涟漪》一课中,教师说:“当父母得知你成绩后,家里的氛围是怎样的?父母感觉开心的同学请站左边,父母感觉气愤的请站在右边。”学生站队后,教师接着说:“看来大家都不容易,互相握握手,将你的关心传达给对方,彼此支持。”通过共情纽带促使团队凝心聚力。

(二)主剧创编及表演:创设问题情境

主剧是基于课堂时间受限提出来的策略,教师课前组建学生创编小组并指导学生创编剧本。主剧要呈现以某个主题为核心的学生典型心理问题情境,体现主角心理冲突过程。主剧题材可以通过学生来访咨询案例或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获得。主剧创编和表演的方式有2种:课前创编主剧剧本,课堂上呈现剧情概要文本或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课前创编并录制主剧表演视频,课堂上组织学生观看视频。主剧创编和表演的目的是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索欲望,为续编“主剧”做好做铺垫。如在《考后心涟漪》一课中,学生课前创编了主剧《成绩小风波》剧本,在课堂上通过角色扮演呈现父亲得知孩子期中考试成绩时生气发怒的场景,创设亲子冲突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和共鸣,给续剧“留白”。

(三)续剧创编及表演:探究问题解决方法

续剧创编是“六环节”中最重要、最关键的环节。学生针对“主剧”中呈现的问题情境,通过小组协同合作、思维碰撞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法,在“主剧”故事的基础上,合理发展出新故事。此环节,参演学生根据自己对剧情发展及所扮演角色的理解,进行自发性、创造性的演出并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另外,观演学生也能通过观察学习受到启迪。为提升续剧效果,教师可通过给学生搭支架的方法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具体可以通过“3W+3H”方式引导学生创编续剧。“3W”即续剧中会有什么角色出现,会发生什么故事?各角色之间会说些什么?“3H”即续剧中各角色如何通过换位思考方式来修正自己的认知?如何调适自己的情绪?如何主动寻求亲人、朋友、同学等人际资源的帮助?学生创编续剧后可以用定格、雕塑或者角色扮演等形式呈现出来。教师要鼓励每组用“解决方法”给续剧命名,提升各组问题解决的自我效能感。这一过程不仅让学生学会如何担当和扮演社会期望的角色,还能激发学生主动创造角色。如《考后心涟漪》一课中,针对主剧《成绩小风波》呈现的亲子冲突问题情境进行续剧的编演,小组成员合作探讨采用何种方式应对发生在组员家里的“成绩小风波”,并分别用定格、雕塑或表演的方式呈现亲子冲突解决方法。有的小组通过角色转换方法体验父母感受,从而改变自身认知,并通过积极沟通与父母和解,因此将续剧命名为“换位思考+积极沟通”。

(四)讨论分享:表达感受

讨论与分享指全体学生充分表达与讨论在编剧、演剧和观剧中体验到的感受、想法和收获。此环节是校园心理剧“心理辅导”功能实现的关键,是团体宣泄情绪和经验整合的环节。教师在此环节要指导学生用真诚、温暖、尊重、支持的共情原则交流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在分享表达过程中,学生感觉自己被“看到”、听到及被接纳时,就会达到舒缓压力、宣泄情绪和整合经验的效果,从而促进学生自身认知与行为的改变。表达感受可以用言语、表情演绎或动作定格的方式呈现。如在《考后心涟漪》一课中,教师说:“现在是分享时间,小A同学刚才已经与各位分享了考试后的家庭风波,请大家谈谈小A 的演出如何触动了你?你有什么感受?如果你是小A,你会怎么做?请大家用真诚态度表达分享,同时用微表情或动作定格方式表达自己的收获。”

(五)自我审视:迁移应用

自我审视阶段是参演和观演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回归自我并进行深度反思、获得自我成长的过程。教师使用“去角色化”技术使角色扮演学生从“剧中人”回归“现实我”,启发全体学生推及自身、联系自身实际进行自我觉察、自我反思、自我探索。此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将辅导中获得的积极应对方法,以及通过体验学习和观察模仿习得的有益经验,迁移到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如《考后心涟漪》一课,教师巧妙设计“审视清单”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审视,其中包括“我与父母沟通方式存在哪些问题”“如再次与父母发生冲突,如何应用课堂所学积极应对”等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索亲子关系的建设。

(六)师生寄语:总结提升

辅导结束后,教师指导学生将本次活动中获得的感受进行总结提升,使课堂留痕及思维成果显性化。如《考后心涟漪》一课中,教师让学生选择一张自己喜欢的“涟漪卡”,联系心理剧辅导主题,说出选这张卡片的原因,然后将卡上的积极、充满能量的语言写在小组分享卡上,师生共同完成寄语,“赋能”自己和他人。这种方式不仅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建立了联结,还深化了辅导主题。

三、校园心理剧“六环节”辅导模式促进课堂转型,提升育人实效

首先,校园心理剧“六环节”辅导模式促使了校园心理剧和心理课有机融合,构建了充满生命活力的“能动学习”型心理课堂。校园心理剧主题取材于学生现实生活中典型案例,满足了学生解决自身心理困扰和自我成长需求,从根本上调动学生参与活动体验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向“能动学习”,实现高效课堂。

其次,校园心理剧“六环节”辅导模式以正向接纳和支持的态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成长平台,促使课堂从“知识本位”转向“素养本位”。学生在创编、续编、表演、讨论分享等环节协同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创作、表达、沟通及人际交往能力,还提升了自我察觉、自我反思、自我探索甚至自我改变的能力。

最后,校园心理剧“六环节”辅导模式实现了寓教于编剧、演剧、观剧和评剧。学生借助校园心理剧实践活动,释放情绪、缓解压力、改变认知、调整心态、整合经验、内化迁移,进而促进学生知情行协调的心理健康发展。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