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刘小洁
在经典名著的整本书阅读中,教师可以借助不同媒介,聚焦文本中有深意、有内涵、有开放性的细小内容和角度,从这样的微点出发,引导学生深阅读,发展学生素养、提升学生能力。具体来说可从几个方面进行。
1.对比影视片段从微点推动,发展学生思辨能力
名著中很多细微之点,都是有深意、有内涵的,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抓住这个微点,通过比较延伸学生思维的张力,助力学生的思维从片面走向立体,从肤浅走向深刻,向高阶推进。
例如,在《水浒传》的整本书阅读中,在研究林冲的性格变化这个微点时,教师可以将影视资源引入课堂,关注其中的一个小道具,用它引导学生思辨。
师:我们来看看电视剧《水浒传》中林冲刺杀陆虞候的画面片段。请大家聚焦文章第16小节,留心电视剧中对林冲的形象作了哪些改编,是否合理?(播放98版电视剧《水浒传》第7集中林冲刺杀陆虞候片段)
生:我发现,林冲到最后走的时候,他花枪上挂着酒葫芦,可小说中林冲是扔了酒葫芦的。
师:你真是细心,酒葫芦可有可无吗?
生:酒葫芦不能带着!酒葫芦应该象征着林冲过的那种委曲求全、随遇而安的生活,从此以后,他应该与这样的生活彻底决裂了,他要提着枪闯荡江湖了。
…………
师生借助影视媒介,在与原著的对比中林冲性格的发展变化被剖析得淋漓尽致。在如此碰撞后,学生阅读时在一些有深意的细节上会有意识地停留、思考、解读,他们对人物、文章主题的感悟会更加深刻,真正与作品同频共振。
2.参与视频拍摄从微点浸入,提升学生审美境界
整本书的阅读过程中,我们需要学生自觉体验、理解那时那地那境中的人物的情感,并能主动地移情想象。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短视频新媒介的录制,抓住那些有深意、有情绪的细微之点,真情浸入,帮助学生角色代入,让他们更好地接受情感的熏陶,获得审美体验。
例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整本书阅读,在探究保尔的爱情观这个微点时,笔者跟学生选择了保尔和冬妮亚最后一次见面的情形,分A和B两组录制短视频,让学生在评鉴中“同理”“共情”。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看到的是A和B两组同学表演的短视频,内容都是保尔在筑路时遇到初恋女友冬妮亚的情形,比较一下,你觉得哪一组的同学在处理这部分情节时更合理?
生1:我们觉得A组的稍微好一点,因为从全书来看,冬妮亚的性格是温和的,B组中冬妮亚眼光冷漠,咄咄逼人,我们觉得不太符合人物的整体性格。
生2:我的想法正好相反。这时,冬妮亚这样的资产阶级小姐内心对保尔是不屑的,表现得冷漠点是正常的。
……
师:大家看看书上这里的情节是怎样的?我们分角色来朗读一下。
学生分角色朗读。
师:大家发现了书本情节和你们表演的不同了吗?
…………
学生仅通过阅读可能不会关注这个情节,对人物的解读也是符号化的,但是通过短视频的拍摄,学生要以同理心代入去理解人物并还原保尔作为普通人的正常情感,这样的过程让学生在直觉体验的基础上,又进行了认同体验和反思体验,全方位解码了人物的情感和态度,深化了对文本的理解,提升了其审美境界。
3.设计邮票画面,从微点触发,激发学生创造热情
运用多种媒介指导学生阅读名著,也是为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提供路径,超越了纸质媒介的声、色、画等给学生一种创造的冲击,促使学生更有兴趣参与其中。
例如,在《儒林外史》的整本书阅读中,在研究文本中少有的几个正面读书人的精神追求这个微点时,笔者尝试借用邮票,来帮助学生理解人物形象,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师:刚才大家看到的都是《儒林外史》的经典邮票,我们来给每一张邮票取个小标题。
生1:第一幅是王冕画荷,第二幅是范进中举,第三幅是两根灯草,第四幅是杜少卿夫妇游山。
师:假如还要选一个正面的读书人形象,制作一张纪念邮票,你会选谁?请试着说说自己的创意。
生2:我选庄绍光。
师:说说你的构图设想和原因。
生2:我想让庄绍光和他娘子坐在窗前看芭蕉。因为老师前面讲词的时候,说到清朝文人蒋坦那个有关芭蕉的趣事,我觉得有一种世事和他无关的自得,庄绍光也有这样的心境。
…………
这样的教学借助邮票这一媒介,是一种“本体(文本)—审视客体创造(融合媒介呈现)—再创造(学生综合生成)”的层递式创造过程。学生将自己有限的生活体验借助于创造性活动展现了出来,这也是融合不同媒介帮助学生进行深阅读的方式展示。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