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陈鹏程
班级是学校运营的细胞,也是师生共同学习、共同生活的地方,更是校本课程发生、发展和用实践检验课程价值的地方。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星河实验小学分校(以下简称“星河分校”)提出“培养当家少年,创造幸福生活”的育人目标,为师生画出了创意生活课程图谱。学校通过梳理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课程需求,构建了创意生活“身体、智慧、生存、品格、艺术”五大板块课程内容。那么,每个班主任、每个科任教师该如何在班级层面落实这一课程规划,让课程既有意义又有意思?
在不同的班级实施同一种课程,会因为人、物、时、地的不同,而出现不一样的课程效果。在明白了创意生活课程“满足新移民儿童成长需求”的立意之后,我们班级共同体立刻变身为“课程共同体”,对创意生活课程内容进行了交流与碰撞,对班本化实施课程的思路进行研讨,形成共识。
正如同世界上找不出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所学校也找不出两个完全相同的学生。但同一个班级的学生,面对的科任教师、教室环境、共读书目、活动参与等却是相同的。相近的学习生活,使他们比其他班级、其他年级更可能拥有共同感兴趣的话题。这也正是创意生活课程的雏形,是课程开发的源点。班本化实施创意生活课程,更贴近学生需求。
课程的实施水平与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有关系,也与班内学生的生活背景、家庭条件等有一定的联系。创意生活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资源的采集、课程实施的节奏、学生学习研究的深度与难度、课程开放的程度,都与班级实际分不开。
课程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创意生活课程的教育价值、对学生成长的促进作用,需要经受生活的检测。在班级生活中,我们可以观察经过创意生活课程洗礼的学生,是否有“积极主动的生活态度、良好的生活习惯、科学的生活认识和创意的生活实践”。如果学生的状态有明显改变,那么,该课程就值得继续推进。
正如学校课程总方案里所说,我们所面对的学生,一部分是武进的新移民儿童,他们在安家落户过程中,迫切需要提升自己的生活力;另一部分是“拆二代”,面对居住环境的改变,他们也迫切需要有能力来创造更高品位、更高雅的生活。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儿童走到一起,他们都期待过一种“文化共生、善于学习、勇于创新、相互促进”的新生活。
我们借学校进行环境改造的机会,组织学生对班级文化重新梳理,对班级环境进行了重新设计、布置。他们给班级起名为“水手班”,意喻每个人都是人生远航的水手,方向掌握在自己手中。他们还以水手宣言的形式制订了班级公约,买来船只模型、渔网、海星、许愿瓶等对教室进行装饰。教室后面的书柜上,不再堆满作业本,而是摆放了从图书馆、家里拿来的各种图书;窗台前,也摆满了学生带来的各种绿植,架子上更是摆上了学生的作品。整个教室明亮、整洁、大方——这不就是学生期待的温馨生活吗?就这样,传统意义上的四四方方的教室越来越趋向于成为一个学习空间。在这样一种生长着的、有创意的环境中,学生可以感知到生活源自创造,而我们有能力实现各种创造。班级的实践唤起了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对创意生活课程的向往。
学生是课程开发的出发点,也是归宿。儿童立场是课程建设的首要立场。我在跟班级的科任教师商量创意生活课程怎么开展的时候,有老师的第一反应是“我会编织,可以带孩子们编织各种各样有创意的物品,布置家庭,美化生活”。“我会……”式的思考,是教师视角。但在课程开发上,更应该考虑学生的需求是什么。当我们问学生,想要什么样的课程时,他们的答案大部分都是“好玩的、有价值的”。他们看到教室门口有一大片草地,就联想到《爱丽丝漫游仙境》中的那只兔子,期盼学校的草坪上也可以有一两只活泼可爱的兔子。于是,关于“校内科学养兔”的研究性课程诞生了。他们先讨论了“怎么说服学校养兔?养什么兔子?养在哪里更合适?怎么喂兔子?谁来管理?”等一系列问题,然后逐项研究。最终,学校草坪上有了美丽的“兔子之家”,学生会轮流去喂养兔子,给兔笼打扫卫生,会静静地观察兔子,与兔子聊天。后期,他们还将进一步研究子课程——“兔子生宝宝”。
过去,我们把教材当成世界;而今,我们提倡把世界当成教材。当创意生活课程落实到班级的时候,我们坚持打好组合拳,多维开发、多元实施,形成创意生活课程的立体架构。一方面,所有科任教师在国家课程中深挖创意生活课程元素,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班本化。例如,学习“认识人民币”之后,可以进行班本化延伸,或开展“超市体验”——以应用为主的体验课程,或开展“钱币认识”——以拓宽视野为主的生活课程。另一方面,在校本课程时段中,班级之间的重组、学科教师的流动授课,都可以给班级创意生活课程的开发带来新的活力。例如,走班的选修课中,几个学生学会了刻纸艺术,感受到了光影的魅力,回到班级,看到阳台上的瓷砖破了,就提出了一个改造计划——用剪影遮盖住瓷砖破裂处。而在创客空间学习的学生,则学到了一个观点:“生活中的问题是创造的最大来源。”他们想为教室建一面“问题墙”。当两组学生的创意融合到一起时,一片用软黑板做成的“剪影墙”诞生了。接下来,有本班数学老师参与的数学难题挑战课程拉开了帷幕,学生的质疑、解答、悬赏,都上了这面“剪影墙”。总之,在国家课程、校本课程落实过程中,班本化实施给创意生活课程以最鲜活的生命力,为学生营造了一种“创意为先、创造为上”的文化磁场,他们在这样的磁场中,主动求变,积极创新。
关起门来的教学最容易操作,却对学生的成长最是不利。创意生活课程提倡把教室的门打开,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遇见真实的问题,经历真实的探究,从而获得真实的体验,形成具有儿童特色的解决策略。创意生活课程还承担着一个历史使命——改变学生的学习样态,使他们由“单一式学习”“模仿式学习”“浅层次学习”转向追求“综合型学习”“创造性学习”和“深度学习”。如语文课上学习到克隆羊多莉,学生对克隆一词产生兴趣,对如何进行克隆充满好奇。于是,班主任带着学生开启了植物克隆的课程之旅,专门在教室里建立了“克隆吧”,进行了植物的克隆实验。很快,语文老师发起的这场词语理解学习,引来了科学老师、美术老师、数学老师的加入,有了科学老师对变态茎的教学,语文老师对观察日记的指导,数学老师对测量与计算、养料浓度配置的指导,美术老师对写生的指导等。学生们不仅了解了植物的繁殖知识,还学到了一些叶插、枝插、块状茎种植的技术,并且自主养殖了一些植物,用来装扮家庭。
创意生活课程班本化实施需要教师提高自身的设计思维,用“创意化”的生活课程,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积极阳光的生活观,进而提升生活力。
除了从国家教材中挖掘创意生活课程题材外,教师还要抓住“三机”开发课程,“三机”即时机、地机、事机。
一是抓住时机。2021年9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返回舱返回,班主任就提前联合科任教师一起开发了“航天周”课程,课程周期一个月,课程内容包括:了解神舟十二号出发前后的过程,讲讲中国航天故事;观看直播,写信给航天英雄,欢迎航天英雄回家;合作设计、制作航天飞船模型,分享航天梦。
二是抓住地机。语文老师发现,许多学生对校园里的小池塘很感兴趣,一下课就跑到池塘边玩。一些学生会仔细观察水底植物的形态,一些学生会关注到游鱼或者水里的小昆虫,还有一些学生会关注池塘里的水。当学校后勤部门把池塘里的水抽干时,一些学生看得甚至不愿意回教室。于是,“一亩方塘”的班本课程应运而生,学生们围绕池塘的生态系统展开了研究学习。
三是抓住事机。当看到校园扩建的效果图时,六年级学生的第一反应就是学校有很多建筑,还有花园吗?绿化足够吗?于是,数学老师带着学生开展了“我为学校绿色献计策”的项目化学习课程。
只有最贴近学生的课程,才是他们具体可感的、可以想象的、真实可做的。
“三长”即学生成长、课程生长、学习增长。我们的课程目标是促进学生生活力的提升,让学生有能力创造更有品位、更加美好的生活。这决定了课程的使命是促进学生成长。我们发现一些学生对低龄化的玩具很感兴趣,对课程的需求停留在浅层次的“好玩”上。那么,教师就必须有意识地提高学生的课程意识,让学生感受学习该课程前后有什么变化,即反思“我从课程中收获了什么、成长了什么”。同时,教师“需要思考我的课程给学生带来了怎样的变化?他们的学习方式是否有明显的改善?学习能力是否有提升?”这也是我们评价创意生活课程的重要标准。另外,好的课程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与时俱进的,具有自然生长性。例如,四(1)班开发的“克隆吧”课程,学生们花了整整一个学期研究植物的繁殖。一个暑假过后,他们向学校提出,能否将一片空地开发成“星星农场”,给他们继续研究植物。这就是不断生长的课程,带来不断前进的研究脚步。
生活即课程。我们呼唤教育回归生活,课程也应如此,必须来自生活,而又用于生活。具体来说,是要做到“家校结合、学科融合、学用契合”。学校生活是学生生活的重要部分,但也只是一小部分,最终,他们要走向社会,回归家庭。而创意生活的理念、创造生活的能力,只有到更广阔的生活空间里,才可以得到更多的锻炼与应用。为此,我们在实施创意生活课程的过程中,一直注重“家校结合”。一方面是借用家长夜校,提出创意生活课程理念,邀请家长和教师一起给学生创设更具学习力的、更有创意的生活空间;另一方面,也不断鼓励家长与学生一起提升创意生活力。同时,创意生活课程绝对不是一个教师、一门学科的封闭式课程,它不仅需要多学科融合,更强调学用结合。我们在指导学生设计学习活动时,鼓励他们广开思路,把探究延伸到学校之外,沉浸到生活之中,让课程与自我、社会和世界融合。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