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周 婕
儿童道德教育一般包括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道德信念四个方面,其中道德情感是道德教育的基点,是道德认知转化成道德行为和道德信念的中介,是联结其他三者的纽带。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道德情感是道德信念、原则性、精神力量的核心和血肉。”诸多研究表明,音乐是引发儿童道德情感共鸣的有效途径之一。古代就有孔子闻听《韶》乐而“三月不知肉味”之说。音乐正是以情感共鸣为逻辑起点的,且遵循情感逻辑。音乐不是说教,而是“以自身的快乐本性,使人沉浸在美的享受中”,“对于小学生道德情感培养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问题是在新时代背景下,班主任该如何通过音乐去深度引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共鸣呢?成尚荣先生曾经指出:“班本课程存在是必要的,有其存在的价值。”班本课程有别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是一种由班主任开发与实施,更接近班级师生生活现状的课程形态,是《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提出的“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的具体体现。因此,班本课程的合理开发与实施,是引发学生道德情感共鸣的一条捷径。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指出,要重视课程设计,“发展学生道德认知,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因此,班本课程的开发需要对准学生道德情感共鸣的“音弦”,注重学段衔接,强化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强调课程的吸引力与感染力。
了解学生的道德需求,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是引发学生道德情感共鸣的前提。因此,班本课程的开发要依据学生的班级生活现状和学习需求,力求解决班级的突出问题和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倪施思老师所设计的班本课程就是为了解决她所带班级正面临的问题的,即一年级新生从幼儿园升入小学,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学生需要熟悉新环境、了解新规则。倪施思老师正是基于此背景,设计了系列课程,以乐曲助力学生树立规则意识,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所以,只有道德需求与现实需求一致,才能有效引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共鸣。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要求中小学德育要“符合中小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和教育规律,注重学段衔接和知行统一,强化道德实践、情感培育和行为习惯养成”。班本课程的内容需要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因此,班主任首先要关注学生、了解学生,以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为道德教育的重点内容。倪施思老师针对班级现状,根据一年级新生的身心特点,以“预备铃、上课铃、下课铃”为行为规范切入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模拟训练,用乐曲帮助学生树立规则意识。她还善于利用不同风格的乐曲,帮助在不同情境中学习的学生。
情感最能育人,最能动人,也最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这也正是道德情感的优势所在。《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要“充分发挥协同育人功能”。班本课程要重视发挥班主任的学科特长,对准学生的“心弦”,以此达到良好的道德共鸣效果。倪施思老师凭借自身的音乐学科优势,创建了七彩“乐”班,用“七彩音符”统领班级文化,建设和谐团结、蓬勃向上的班集体,让学生在乐文化的浸润下不断提高道德认知、滋养道德情感、强化道德行为,成长为一个个“优雅自信、谦虚乐学的翩翩小君子、小淑女”。
教育的本质和目的就是自我教育,而“道德本质上是实践的”。所以,班本课程的实施需要加强道德体验,通过学生自主“调试”及有效的课程评价,引发道德共鸣,实现自我教育,不断提高课程的实践力和思辨力。
道德,需要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成、累积。道德体验是从人的内心世界把握德性与德行的重要元素和环节,是连接德性与德行的桥梁,也是形成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的基础。学生在班集体建设中不应只是被动接受,而要有主体地位,班主任应让学生主动参与班本课程的实践,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自主管理。因此,倪施思老师从班级实际出发,巧妙结合“七彩音符”班级文化,在班级中设置了“乐律”岗位,让七彩“乐”班中的每位学生都有职务,每位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锻炼,每位学生都能提升自主管理能力。同时,“乐律”岗位具有文化情境,与音乐元素相互融合、交相辉映,彰显了班级文化内涵,更具班本课程品味。
英国哲学家怀特海认为:“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班本课程评价就是激发、引导、促进学生成长的有效途径和手段。因此,倪施思老师创设了“音效”积分评价方式。这种分组量化评比活动,整合了“自评、互评、师评”,为小组加分、升级、排位。她有创意地使用“七彩音符”设置评价等级,从“do”到“xi”,七个等级,每个等级需要十枚音符小星。学生在组员的彼此牵制中反省鼓励,在榜样学习中自我发展。
普鲁塔克说:“儿童的心灵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个需要点燃的火炉。”班本课程就是点燃儿童心灵的火种,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展示,获得自我确证感,实现从道德共鸣到价值“共振”,从而焕发课程的创造力和生命力。
每一名儿童都是不可复制的奇迹和独特的存在,是有独立人格的、生动活泼的生命个体。研究儿童、发现儿童、引领儿童,从儿童出发,构建儿童能够感受到自己生长的魅力课程,是班本课程设计的首要原则。在构建班本课程时,班主任可以激发、引领、指导学生自主设计部分课程内容,并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丰富课程形式。倪施思老师开发的“七彩艺术课”,每位学生自主、自愿加入一个艺术小组,小组自主设计活动内容与形式,充分满足了学生个性化成长的需求。学生在自主设计中不断感悟自身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发现课程魅力。
自我确证是指主体从对象身上以类似直觉的方式意识到自我的存在,即在具体的实践情境中不断确立和维系自身活动的统一性。倪施思老师所带的七彩“乐”班,融合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每个学生有时间、有空间、有资源去了解自我、把握自我、实现自我。她在追求美好事物的过程中,不断帮助学生获得自我确证感,每一位学生都是“优雅自信、谦虚乐学的翩翩小君子、小淑女”,是自带“七彩光环”者。这对于学校教育而言,最为重要的启示就在于,需要高度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和意义世界,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成长为一名有理想、有道德的社会公民。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