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积极关注”发展儿童的社会关系

时间:2024-05-07

蔡素文

社会关系是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儿童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会面临各种社会关系,积极的社会关系有助于儿童更好地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和实现自我。

如何发展儿童的积极社会关系?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提出的“积极关注”给了我们一些启示。他认为,心理咨询师要给予来访者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即心理咨询师要以积极关怀的姿态看待来访者,对他们言行的积极面、光明面给予关注,使来访者拥有正向的价值观,拥有改变自我的内在动力。

我们尝试将“积极关注”这一观点引入儿童的社会关系中,鼓励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亲子之间要关注与挖掘彼此的优势、长处,发展良好的社会关系,让儿童在肯定的、正向的、促进发展的人际互动中感受鼓励与希望,从而拥有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

为了让“积极关注”具有可操作性,可以将“积极关注”的落脚点细化到人际交往的五个可关注之处,即“五维度积极关注”:一是积极关注优势与长处,鼓励个体运用自身优势解决问题;二是积极关注进步之处,看到每个生命个体的细微的进步之处;三是积极关注表现的细节之处,对个体当下表现的细节予以及时的、正向的回应;四是积极关注被忽略之处,关注个体被有意无意忽略的、被偏见遮蔽的秉性与特质;五是积极关注可期待之处,对于个体未来的某个时刻或者状态表示关注。

在实践中,“五维度积极关注”引导教师、家长在人际互动中基于资源取向的价值观,以正向、多维的视角看待儿童,既看见优势,又看见潜能,既看见整体,又看见局部,既看见当下,又看见未来。这种积极的“被看见”“被关注”能够拉近互动双方的关系,满足儿童被尊重的需要,促发其内心积极的成长力量。

每个儿童的成长起点不同,发展态势也各不相同。运用“五维度积极关注”是希望处于不同成长起点的儿童在他人的“积极关注”中形成积极的“自我关注”,能够在与自己、与他人相处的过程中发展出欣赏、感恩、自信、合作、勇敢、坚毅等积极心理品质,为自己的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基。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