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依托幼儿园性教育课程帮助幼儿认识家庭结构类型

时间:2024-05-07

李佳洋 刘文利 郭爱华 李 涛 郝 荣

一、家庭结构类型及其对幼儿的影响

(一)家庭结构类型概述

家庭是通过血缘、姻缘或收养关系组合成的社会生活基本单位。家庭结构则是家庭成员之间不同的组合关系和组合方式,它包含了两方面的要素:一是家庭人口要素,如家庭由多少成员组成,家庭规模大小如何;二是家庭代际要素,即家庭成员的代际分类是怎样的,不同的家庭人口要素和代际要素是如何组合的。

根据不同的划分依据,家庭结构有不同的分类。上海大学邓伟志等人认为,按家庭成员的结构划分,家庭可分为核心家庭和扩大家庭。[1]核心家庭一般认为是由父母、子女组成的家庭;扩大家庭是指除了核心家庭的成员以外还有其他家庭成员,如祖父母、外祖父母或伯叔姑姨等。也有人认为,核心家庭单指由夫妻二人组成的家庭,家庭成员超出了夫妻范围的称扩大家庭。若按家庭规模来划分,家庭可分为小家庭和大家庭。小家庭、大家庭与核心家庭、扩大家庭有一定的联系。一般来说,核心家庭是小家庭,扩大家庭是大家庭,但如果家中没有夫妻或夫妻缺少一方,只要成员众多,也可以称为大家庭。天津社会科学院关颖认为,按照家庭代际层次和亲属关系来划分,家庭可分为核心家庭、主干家庭、联合家庭和其他家庭。[2]核心家庭即由父母和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含重组家庭);主干家庭则是由父母和一对已婚子女组成的家庭(含重组家庭);联合家庭指由父母和两对或两对以上已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或兄弟姐妹婚后不分家的家庭(含重组家庭);以上类型以外的家庭则被归在其他家庭分类中,如隔代家庭、单身(人)家庭、单亲家庭、空巢家庭、儿童留守家庭等。

(二)帮助幼儿认识家庭结构类型的意义

不同的家庭结构类型具有不同的家庭功能,可以在生理和心理上满足家庭成员的需求,同时由于家庭结构不同,家庭成员所扮演的角色和责任也有所不同。帮助幼儿认识基本的家庭结构类型,可以使其通过对这些知识的了解,意识到不同的人、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生活方式,且生活在不同的家庭结构类型中都可以获得幸福,进而建立多元及尊重多元的价值观。

二、帮助幼儿认识家庭结构类型的教学实践

《我爱我家》是北京师范大学刘文利教授带领北京师范大学儿童性教育课题组(以下简称“课题组”)研发的幼儿园全面性教育系列课程之一,其课程内容包括帮助幼儿认识家庭、家庭结构类型、家庭成员的角色和责任。通过对该单元课程的学习,幼儿可以进一步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成员之间的爱,认识到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关心、爱护的重要性,并通过学习有效的沟通交流方法,提高亲子情感水平。

“认识家庭结构类型”是《我爱我家》单元课程中的第一个教学活动。整个教学活动由“暖场活动”“认识自己的家庭”“认识不同的家庭结构类型”三个教学阶段组成。

(一)暖场活动

暖场活动是课题组在每一个正式教学活动开始之前为幼儿安排的游戏活动,一般以歌曲、舞蹈以及绘本阅读为主要形式。游戏主题会根据不同的教学活动进行选择,在保证主题内容一致的前提下,教师可以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和喜好安排合适的暖场活动。本文以2020年课题组在北京HD幼儿园开展的3堂性教育课中的暖场活动为例做介绍和分析。

1.中班L老师的暖场活动。

中班L老师在这次的暖场活动中为幼儿选择的游戏活动是歌舞游戏,她选择的歌曲是《让爱住我家》。在播放歌曲之前,L老师先告诉幼儿:“老师将为你们播放一首歌曲,这首歌叫《让爱住我家》,你们听一听,歌里唱的家庭成员有哪些?”随后开始播放歌曲,L老师与助教老师带领幼儿一边唱歌一边随意地摆动身体,借由韵律带领幼儿逐渐进入本活动的学习。歌舞游戏结束后,L老师提问:“刚才的歌曲里出现了哪些家庭成员?”幼儿积极举手回答问题,有的说爸爸妈妈,有的说弟弟妹妹……气氛开始变得热烈。接着,L老师总结:“小朋友们回答得都特别准确,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小朋友们的家里都有哪些家庭成员吧。”

L老师在播放歌曲前的这种引导能够将幼儿听歌的关注点放在家庭成员上,然后再借助提问将话题引入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两个教学阶段的衔接十分自然。

2.中班H老师的暖场活动。

中班H老师在这次的暖场活动中为幼儿选择的游戏活动是绘本阅读,她选择的绘本是《珍爱生命——幼儿性健康教育绘本》之《我爱我家》。活动开始前,H老师故作神秘地对幼儿说:“今天,老师请了一个小朋友来班里做游戏,在小班的时候他也来过,你们猜猜他是谁?”H老师的开场白一下子就引起了幼儿们的好奇,他们纷纷问:“谁啊?”这时,H老师拿出《我爱我家》绘本,幼儿们一下子就兴奋起来并大声说:“小吉,是小吉。”H老师介绍了小吉的家庭成员后提问:“小吉家里有哪些家庭成员?”这是一个很好的总结形式,可以加强幼儿对家庭成员的认识。

3.中班G老师的暖场活动。

中班G老师在这次的暖场活动中为幼儿选择的游戏活动是家庭角色手指游戏。G老师根据本次的教学主题编了一首游戏童谣《家庭手指舞》:“大拇指是爸爸,爸爸在炒菜,刷刷刷;二食指是妈妈,妈妈在唱歌,啊啊啊;三中指是哥哥,哥哥在跳绳,蹦蹦蹦;无名指是姐姐,姐姐在拍球,啪啪啪;小拇指就是我,我最爱敲小鼓,咚咚咚。”在游戏活动中,G老师一边唱一边用手指做着相应的动作,幼儿跟着教师念童谣并模仿动作。G老师利用幼儿的好奇心,通过拟人的手法将家庭成员与手指结合起来,设计十分新颖,将幼儿的兴趣引入教学主题。

(二)认识自己的家庭

“认识自己的家庭”是帮助幼儿认识家庭结构类型的基础性知识教学。在这个教学活动中,幼儿通过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对家庭结构建立一个初步的印象。父母提前为孩子准备好全家福,然后由幼儿向大家介绍全家福,分享自己的家庭成员,这是这个环节较常用的活动形式。但是,在不同教师的课堂中,活动形式可以丰富多样。例如,G老师会在上课前把这些全家福贴在班级的照片墙上,让每个分享的幼儿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全家福,增加活动过程的趣味性。

(三)认识不同的家庭结构类型

在“认识自己的家庭”的教学铺垫下,教师接下来会向幼儿介绍有关家庭结构类型的教学内容。课题组为教师提供了不同家庭结构类型的图片,这些图片均来自《我爱我家》绘本,包括小家庭、大家庭、独生子女家庭、多子女家庭、重组家庭、收养家庭、单身家庭和隔代家庭的图片。在为幼儿讲解这一知识点时,难点在于如何讲清楚“为何同一个家庭图片会有不同的名称”。例如,爸爸妈妈和一个孩子的一家三口,既可以被称为小家庭,也可以被称为独生子女家庭;爸爸妈妈和两个孩子的一家四口,既可以被称为小家庭,也可以被称为多子女家庭。对此,课题组建议根据幼儿学龄段的升高逐渐增加教学内容量。在小班,告诉幼儿小家庭和大家庭等简单易分的类型即可;在中班,可以相应增加单身家庭、重组家庭和隔代家庭的类型;到了大班,可以增加独生子女家庭、多子女家庭和收养家庭的类型,并告诉幼儿小家庭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如果爸爸妈妈只有一个孩子就叫独生子女家庭,如果有两个孩子就叫多子女家庭。

在向幼儿展示并介绍不同家庭结构类型时,可以使用不同的表达形式。例如,H老师选择将带有不同家庭结构类型的图片混在一起,让幼儿随机抽取图片,然后向幼儿讲解图片所描述的家庭结构类型;G老师则将所有的家庭结构类型图片粘贴在教室的不同位置,让幼儿进行站队游戏。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课题组建议教师无论是面对小班幼儿还是中班或大班幼儿,都要在教学过程中向幼儿传递相应的价值观。例如,不同的家庭结构类型都可以带给家庭成员幸福的生活,要尊重不同的家庭结构类型等。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