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如何探究语篇教学中的主题意义 Audrey Hepburn为例——以译林版《英语》九上Unit 7

时间:2024-05-07

卜 铭

引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指出英语课程“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旨在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1]。教材语篇符合学生的认知和理解能力,蕴含丰富积极的主题意义,有助于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和正确的价值观。但在实际英语教学中,对语篇主题意义的探究仍存在一些问题,其育人价值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一、语篇主题意义探究的现状

语篇是学生学习英语的途径,而语篇是有主题的。主题是语篇语义表达所围绕的中心议题,为言说和探讨等语言应用提供范围或语境。[2]在语篇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依然将语言知识放在首位,或者只是对文本最基本的表层信息进行分析,引导学生“read the lines”,而忽视了语篇所呈现出来的文化传递和主题意义;也有不少教师注意到了语篇的主题意义,进行了语篇分析,但在正确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方面精准度不够;还有不少教师能够解读主题意义,但在教学活动中没有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设计有效的阅读活动,未能引导学生层层探究主题。

这种教学现状形成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语篇文本比较简单,仅仅描述一个事物或者介绍一件事;初中生的英语阅读水平、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相对比较薄弱,缺少深度;教师教学模式相对单一,缺少有深度的问题设计;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有多维性,不能准确地传递主题意义。

因此,从学生的角度、从单元的主题中寻找、理解和传递文本的主题意义是教师的努力方向。让学生在“read between the lines”甚至“read beyond the lines”的课堂实践中,有效地理解文本主题意义,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

二、语篇主题意义探究的内涵

主题是文本的核心、灵魂和统帅,它渗透、贯穿于语篇的全部内容,体现作者写作的主要意图以及对文章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基本认识和态度。[3]文本解读的双主线应是信息和情感,即从语言内容和语言形式上体会主题意义。也就是说,除了分析语言的表达方式之外,还要探究作者为什么这样写,想要表达怎样的主题意义。只有深入理解语篇,研究作者的写作意图,才能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处世方法和态度。

于漪老师曾经说过:文本解读的第一层是作者的原意;第二层是文本的意义,是作者在写作时未曾想到、但在历史进程中自然产生的意义;第三层是读者阅读产生的意义。[4]培养学生寻找主题意义的文本解读能力应该从教师与学生两个方面着手。

1.教师主导。

教师根据文本信息,结合自身的知识与经验,从而明确文本的主题意义。在教学中,根据问题的设定,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逐步发现文本的主题意义。通过有深度的问题链的引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深入课文,理解语篇特征,明确主题意义。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运用语言,解决问题,培养了探究性思维,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学生主体。

教师让学生结合文本思考:如果他们处于当时的环境,会如何看待和解决这样的问题。这样,学生主动地结合自己的生活,运用他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重新审视问题。不管是哪一种方式,若能清楚地得出语篇的主题意义,则意味着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这个探索主题意义的过程也是思想提升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观。

三、语篇主题意义探究的策略

本文以译林版《英语》九上Unit 7 ReadingHollywood’s all-time best—Audrey Hepburn为例,具体阐述在语篇中探索主题意义的实践。

1.探究文本特征,接触主题意义。

文本特征涵盖标题、图片和主体段落。标题起到概括文本主要内容、提出中心思想、交代写作对象、提供文章线索等重要作用。[5]“题好文一半”,从文本的标题中,学生可以得到部分信息,提出自己的疑问,带着困惑去观察文本插图,了解文本的框架结构,从而能够初步触及文本的主题意义。

文本第一段是这样的:Audrey Hepburn is one of Hollywood’s all-time greatest actresses.When she died in 1993,the world felt very sad about the loss of a great beauty,a great actress and a great humanitarian.

教师先从文本的插图出发,询问学生看到Audrey Hepburn照片时的感觉。学生说出“attractive,charming”等形容词,说明学生已经从图片上感受到她的美。师生再读文本的标题,可以看出语篇与“film star”有关。学生觉得最吸引他们眼球的是“all-time”和“best”这两个单词,随后学生自己提出问题:“Why is she alltime best/greatest?”带着这样的问题,学生快速浏览全文,发现第一段中最后一句话对此做了高度概括:“the world felt very sad about the loss of a great beauty,a great actress and a great humanitarian。”

随后,学生就能够根据这个主题句,发现文本的框架结构:第三至五段讲她是一个伟大的演员,第六段讲她是伟大的人道主义者。层次理清后,教师提问:作者为什么认为她是好莱坞最棒的演员、最伟大的人道主义者呢?她到底做了哪些事情?作者写这篇文本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通过对文本特征的分析,学生的兴趣被逐步激发,能够带着含有主题意义的问题去探索更多的文本信息。

2.探究文本信息,思考主题意义。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提出能引起学生好奇心的问题,让学生主动阅读。教学时,教师提问:Did she want to be an actress when she was a child?问题抛出后,学生会主动阅读第二段,并能找出相关信息:Audrey Hepburn小时候想当一名芭蕾舞者,二战后因为各种原因,转而成为一名模特。教师接着再提出问题:What made her become an actress?促使学生主动去阅读第三段,了解她的演艺生涯。

丰富的活动能够提高学生探究文本的热情。现代外语教育注重语言学习的过程,强调语言学习的实践性,主张让学生在语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真实的语言,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和运用语言。活动是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的手段之一,也是学生体验、感知作者写作意图的途径之一。基于主题意义的课堂教学模式(Theme-Based Instruction)的基本思路是:在真实情境中围绕主题开展教学,根据主题设计教学目标和具体教学要求;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设计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实现认知和非认知学习目标。[6]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能够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在提升语用能力的同时,使学生切身感受文本主人公的情感。

文本中提到,Audrey Hepburn当时是一名模特,是Colette发现了她,并坚持让她成为剧本Gigi中的主角。教师可以让学生想象当时的场景,改编Colette和其他人(例如导演)之间的对话,体会她当时是如何坚持的,提供如下半开放性的对话。

Colette:Exciting news!I came across a wonderful beauty today,a perfect girl for my play!

Director:Yeah,she is charming,but_________before.Emm...she is not suitable.

Colette:NO NO NO,she is so charming that________.

Director:But beauty is not the only factor.

Colette:Yes.But she is the right one._______(坚持的态度)

学生再通过模拟语音语调,感受Colette不断反驳导演、坚决支持Hepburn的态度,深刻了解Hepburn的美和魅力。教师关注了主题意义发展的方向,用多样的教学形式让学生感受当时的场景,揣摩语言的运用,感悟人物的心理特征和语篇的主题意义。

3.探究逻辑关系,感悟主题意义。

语篇中的段落之间甚至语句之间都是有关联的,环环紧扣,不可分割。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探究语篇内在关联,找到它们之间层层递进、相互作用的关系。主题意义,就是特定主题语境所传递的思想和文化内涵、情感、态度和价值观。[7]教师要引领学生探究信息和文本主题意义的逻辑关联,这样学生解读文本会更流畅,感悟主题意义也会更深入。

在本课中,第二段介绍了Audrey Hepburn的早期生活和工作,第三至五段总结她在电影界的成就。表面看来,第二段和之后的演艺生涯没有关系,但联系全文,我们发现,Audrey Hepburn在孩提时代想当模特的愿望造就了她良好的形体,而二战后她的模特生涯又是她能够在电影界发展必不可少的一个经历——摄像机前良好的感觉、芭蕾舞者的身段和美丽的面庞这三者结合起来,才有了她的美貌和魅力,她也才会得到作家Colette的发现和邀请。教师通过图表(图1)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究事件之间的联系。

(图1)

学生自然就会得出:It is her effort/chance/...that made her a great actress.学生给出了“Every step counts.”的结论。通过寻找分析语篇段与段之间的关系、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学生对文本的逻辑性有了深入的理解,有助于获得文本主题,提高认识。

4.探究知行关系,深化主题意义。

语篇是对生活的反映,它源于生活,又将为生活服务。任何语篇的解读都不应该脱离阅读者的生活,否则将无法引起读者的共鸣。本节课中,学生了解了Audrey Hepburn的伟大,对实际生活又有怎样的指导作用呢?教师可将Audrey Hepburn和所学课文中的篮球明星Spud Webb、获得奥斯卡音乐奖的Tan Dun进行对比,引导学生探究他们身上共同的优秀品质,例如永不放弃、富于创造、充满兴趣、持续努力等。而后,教师再次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针对他们的追星情况,提出问题:Who is your favourite(film)star?Why?借助学科中的主题意义,重新审视学生对“偶像”的定义和标准,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这样与现实相联系的提问,提升了学生的思想境界,深化了主题意义,也实现了学科育人的目的。

结语

初中英语阅读课中,对语篇主题意义的探究教学,应该是基于语篇,立足于学生对文本的浅层信息的理解,通过不同的方式分析文本,发现语篇内部之间的联系。这个过程是一步一步、循序渐进地完成的,不能让学生在没有充分、完全理解文本的情况下得出主题意义。同时,语篇的主题意义是基于语篇所给出的信息而得出的,教师不可超出语篇而过分拔高。在表述主题意义时,学生可以给出自己不同的观点,只要是积极的、有理有据的都可以接受,而不能是教师设定的唯一结论。此外,教师还可以多角度地归纳、总结、延伸文本的主题,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