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巧用资料赋能说明文写作

时间:2024-05-07

杨艳清

说明文是一种以事物或事理为说明对象,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体裁。说明性文章通常借助说明方法将事物鲜明的特点说清楚,帮助人们认识事物、明白事理、获取知识,其语言描述讲究准确、清楚、有条理。阅读和写作说明性文章可以帮助学生获取知识、发展思维、提升表达。五上第一次设置专门的说明文习作单元,有助于学生集中学习不同类型的说明性文章,并要求学生尝试写作说明文。说明文虽然语言风格多样,但都应以“说明白”为第一要义。说明文常包含丰富的客观知识,教师该如何从学情出发,设计基于支持学生以学为目标的学习活动呢?本文以五上说明文习作单元为例,试作相关的困境分析与策略探讨。

一、以学为中心突围说明文习作教学之困

1.读懂教材,理解编者意图。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设计,首先要研读学生的学习材料,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为学生的学找准方向。五上第五单元指向习作的语文要素为“搜集资料,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某一种事物介绍清楚”。其中,“介绍清楚”是结果,“说明方法”是策略,“搜集资料”是前提。其中,《松鼠》课后的“初试身手”第二题要求学生查找资料,改写白鹭的外形部分,这是本单元第一次为学生提供写说明性文章的路径,即“搜集资料”。本单元的习作练习《介绍一种事物》中提出,“写之前,细致观察要写的事物,并搜集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这个事物”,再次明确“搜集相关资料”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事物”,这其实就表明了学生要介绍清楚事物,就必须进行材料储备。

本单元的选文无一不给读者传递着客观知识,正是从作者准确的表达中获取了丰富而新鲜的知识,读者对这些说明性的文章才饶有兴趣。若作者缺乏资料储备,不仅难以将事物介绍清楚,更无法吸引读者的兴趣。因此,掌握大量的客观资料是选用恰当说明方法的基础,是介绍清楚一种事物的前提,是文章充满知识性、趣味性的必要保障。

理解了教材编者的意图,教师在习作教学中还要关联教材前后内容,帮助学生习得查找资料和使用资料的方法,为单元习作搭建桥梁。

2.换位思考,厘清教学难点。

教师在选择习作教学内容和学习活动时,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充分考虑学生的写作困难点,进而厘清教学的着力点。在习作过程中,学生要把事物介绍清楚,就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使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分段介绍事物的不同方面。其中,使用恰当的说明方法说明事物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学习内容,是教学的重难点。

在习作中,学生可能会出现缺少说明方法、说明方法单一、说明方法使用不恰当等诸多问题。但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未必是学生不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更多的可能是不理解搜集到的资料。因为不理解资料,学生常常不加整理地照搬照抄,不顾资料用得是否恰当,更不会考虑选择恰当的说明方法对资料进行加工处理,更好地将事物的主要特点说清楚。因此,教师如果仅仅将注意力放在说明方法的使用上,而不去从根本上寻找学生在习作中出现的问题,那么,习作教学将事倍功半。学生为用说明方法而用,极有可能写出“资料之秀”或“方法之秀”的文章。

二、用好资料助力说明文习作教学

在说明文习作教学中,教师应从学情出发,精选教学内容,安排能够突破写作难点的学习活动,为学生的学提供有力的支持。为解决学生不能较好地使用搜集到的材料这一核心问题,教师可以尝试从三个方面来突破:集中,即以统一的写作内容作为学生习得方法的学习资料,帮助学生找寻合理使用资料的一般策略;把脉,即就学生习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点拨和纠偏,帮助学生建立更加完善的运用资料的图式;互动,即以多种形式的互动,评改学生使用资料的情况,帮助学生习得相应的修改策略,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1.借“改写”发现问题。

教学《松鼠》课后的“初试身手”第二题时,教师应本着“先写后教”的原则,让学生根据要求搜集资料,并完成改写。有学生直接将在百度百科上搜集到的信息罗列下来,说明方法的使用局限于列数字;有学生搜集到的是其他人写的关于白鹭的文章,虽有说明性语言,但仍夹杂着许多抒情性表达。可见,学生缺乏对资料的理解和整理。基于学情,笔者就此次改写作业给予统一指导,先让学生明确课文《白鹭》第2~5自然段介绍了白鹭的哪些方面,再指导学生对照自己搜集的资料,选择介绍白鹭外形的内容,并细化为颜色、身段、羽毛、喙和脚几个方面,引导学生学习筛选资料的方法。接着,笔者指导学生如何用好资料,如为了说清楚白鹭颜色的白,可以使用打比方、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为了说明白鹭的大小,可以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等。

2.以“问诊”研习方法。

仅靠一次集中指导,学生还不能够掌握合理使用资料的方法,这就需要教师有的放矢,层层推进教学活动,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灵活使用习得的写作策略。集中指导后的再指导应基于学生独立写作片段中出现的共性问题,打开学生思维,寻找更全面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此时,教师不妨帮助学生搭建写作支架,带领学生一步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习作练习前,笔者设计了一份习作预学单,要求学生课前确定介绍的事物,即明确说明对象,要求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查找资料,将感兴趣事物的一个特点记录下来。课堂练写片段时,笔者发现,有了“初试身手”的基础,很多学生能就事物某方面的特点找寻资料,使用资料时能有意识地进行转换,并适当运用说明方法,但仍存在不合理使用材料的现象,如说明方法单一、缺少主语、选用资料的可靠性模糊等问题。基于片段练习中出现的新问题,笔者以最受学生欢迎的动物题材为例,针对突出问题给予学生相应的指导。如笔者通过介绍狗的三则资料,带领学生围绕“狗的听觉很灵敏”这一特点灵活使用资料。第一则资料从“听觉神经发达”的角度说明狗的听觉灵敏,但由于缺乏说明方法,介绍笼统,狗的形象令人印象模糊。笔者引导学生经历发现和纠错的过程,使学生对恰当使用说明方法的感受更加深刻。第二则材料以“狗对声音方向的辨别能力强”的角度说明狗的听觉灵敏,学生阅读、分析后发现,材料中只有狗和人类能分辨出声音方向的数据,缺乏数据之间的联系和概括性语言的提炼,没有给读者带来直观的印象。而材料三虽然围绕狗的特点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但缺少主语和连接词,且直接照搬,没有发挥材料的价值。

借助“问诊把脉”活动,学生再次经历了合理使用材料的学习过程,有助于其将习得的方法迁移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在习作中提升了运用相关方法策略的能力。

3.共评改促进表达。

经历了集中指导和“问诊把脉”的学习过程,学生在习作时能规避使用材料出现的一般问题,但在介绍感兴趣的事物时,还会出现或个性化或普遍性的问题。教师应及时通过多种方式点评纠正,抓住每一个课堂智慧生成的机会,帮助学生提升表达。

师生共评是促进学生表达的一种方式。教师选择有代表性的文章进行展示,引导学生学习该文章的优点,并在交流分享中完善表达,学生便可以将事物介绍得更清楚。如有学生介绍骆驼的储水能力强这一特点时,运用列数字的方法进行说明,“骆驼一次可以喝30~40公斤水”,这是搜集来的客观资料,但学生对“30~40公斤水”并没有具体的概念。于是,有学生读后提出,作者能否对数字进行换算,将这个重量与我们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事物作比较,这样,读者对骆驼的储水能力会有更直观的了解。另外,教师的适时引导可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大约”“差不多”“左右”等词,使表达更准确严谨。

在说明文习作教学中,教师应观照单元内容整体规划,找寻学生的习作困难点并给予积极引导:以教材为抓手集中指导,解决一般性问题;以“问诊”研习方法,解决共性问题;以共评改促进表达,解决个性化问题。教师从学生的学情出发,搭建层层阶梯,设计基于支持学生的学为目标的学习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合理借助资料,使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写好说明文,进而攀登说明性文章写作的高峰。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