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秦 伟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和阅读实践报告(2017-2018)》显示,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的总体普及率已高达98.1%,学龄前开始接触互联网的孩子占比已经达到27.9%,而6至10岁接触网络的占比则已经超过70%,15.6%的未成年人表示个人信息在网上被公开,未成年人个人信息保护问题成为互联网安全的新课题。根据问卷调查,班级中已有一半以上的学生拥有独立QQ号、微信号,他们在网络聊天时并没有意识到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要性,甚至分不清什么是个人信息。基于以上背景,我开展了本次主题班会。
认知方面:了解个人信息泄露的危害以及主要途径。
情感方面:提高保护个人信息的警惕性。
行为方面:学会尊重他人的隐私,不随意暴露自己以及他人的重要信息。
教师方面:视频、多媒体课件。
学生方面:填写问卷、排练情景剧。
小学四年级学生
1.教师:最近老师看到一个视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播放视频)
2.教师:这个视频是根据几年前发生在江阴某小学的一个真实案例改编的。小华的妈妈没有接到小华,联系班主任后才知道孩子被拐骗了。他们赶紧拨打了110,通过警方调查,才知道这个陌生男子从属于有组织的诈骗团伙,因为看到了小华妈妈在朋友圈发的孩子的“三好学生”奖状,知道了小华的姓名、学校信息,并通过网络大数据分析,了解到小华父母的姓名、电话号码、工作单位等信息,然后瞅准时机,策划了此次拐骗案。
3.讨论:此刻,你想说些什么?
预设1:叔叔表面上看起来不是坏人,实际上是个人贩子,真是人不可貌相啊!
教师评价:嗯,我们要警惕陌生人,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
预设2:妈妈不应该乱发朋友圈。
教师评价:无意中泄露了信息,带来了多么严重的后果啊。
4.教师小结:所以,我们要保护好个人信息,我们这一节法治班会课的主题就是——我的信息我保护(生齐读)。
【设计意图】真实的故事更能让人印象深刻,此环节利用身边真实发生的案例导入,让学生明确个人信息泄露的危害,知晓保护个人信息的重要性。
1.教师:哪些是属于我们的个人信息呢?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如果你认为以下信息属于个人信息,请击掌三次。
你的姓名 你的家庭住址 你的学校地址
你的病历 你的期末评语 你的放学路线
你的锡康码 你的QQ密码 你父母的姓名
你父母的工作单位 你的电话号码 你的照片
2.根据击掌响亮程度引导学生讨论分歧:咦,你的期末评语、病历怎么也会泄露你的信息呢?
3.明确概念:对于我们的个人信息,法律这样界定(学生齐读)——
个人信息是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的各种信息。
4.分组讨论泄露个人信息的途径:那么个人信息是怎么泄露出去的呢?前不久,江阴市市场监管局对某教育培训机构进行现场检查,发现其电脑中含有“学校、学生姓名、性别、年级、班级、学生家庭地址、家长姓名及电话”等内容的个人信息约14万条,涉及我市97所各类学校学生及家长的详细信息。我们班也有很多同学在外面上培训班,你看,你的个人信息就有可能通过这样的途径被泄露出去了。你还知道有哪些途径也会泄露我们的信息吗?
5.学生讨论交流。
预设1:上网聊天,如QQ、微信、抖音等。
教师评价:还记得我们刚刚看的那个视频吗?小华就是因为她妈妈在朋友圈中发照片泄露了信息而被拐骗的。(板贴:社交媒体)
预设2:网站跳出抽奖、送礼物等信息。
教师评价:原来,这些钓鱼网站也会泄露我们的信息。(板贴:钓鱼网站)
6.教师:这个月,老师忘记交水费了,有一天发现楼道大门上贴了一张水电费催缴单,上面有我的姓名、家庭地址等信息。类似的会泄露我们个人信息的单据还有哪些?
预设:快递单、机票、业务单……
教师评价:如果你们随意丢弃,这些单据就会泄露我们的个人信息。(板贴:各类单据)
7.学生讨论交流:个人信息泄露了,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危害呢?
预设1:绑架拐卖,人身安全受到侵害。犯罪分子知道你家的门牌号、家庭详细情况,会趁你一个人在家时实施拐骗。
预设2:财产安全。家长出门旅游,经常会在朋友圈晒机票、车票等信息,如果这些信息被泄露了,会引发犯罪分子的入室偷盗、诈骗等行为。
预设3:信誉受损。坏人会借你的名义做坏事,如以你的名义向别人借钱,实施诈骗。
预设4:扰乱个人生活。不断地给你发垃圾短信、邮件等。
8.教师:信息泄露危害大,泄露途径真可怕。为了保护我们的网络个人信息安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了《儿童个人信息网络保护规定》,这是我国首部专门针对儿童互联网保护的法律文件,于2019年10月1日起施行。《规定》明确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制作、发布、传播侵害儿童个人信息安全的信息。尤其指出儿童监护人应当正确履行监护职责,教育引导儿童增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和能力,保护儿童个人信息安全。网络运营者收集、使用、转移、披露儿童个人信息的,应当以显著、清晰的方式告知儿童监护人,并应征得儿童监护人的同意。
【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让学生明白信息泄露的危害和途径,并对《儿童个人信息网络保护规定》这一文件有所了解。
1.教师:生活在网络社会,保护我们的个人信息尤为重要。除了有法律为我们保驾护航,大家还必须具有一双慧眼。如果遇到这种情况,你该怎么办?
情景1:甲和乙是好朋友,他们经常一起上网打游戏。有一天,他们在玩游戏的过程中,网页弹出这样一条信息:你好,请填写您的真实姓名、身份证号码、手机号,即可领取当前的10倍积分和金币,想要打到通关的你,千万不要错失良机哦。甲同学立刻说:“天上不会掉馅饼,泄露自己的真实姓名太危险了。”乙同学却说:“没关系,反正我们马上通关了,先填好信息,得到金币和积分,通过后我们再也不玩这个游戏就行了。”于是,甲和乙都填了自己的个人信息。当天晚上,甲和乙家长的手机都收到了1000元的扣款短信……
预设:不打开网页,直接关闭游戏。
情景2:小李和妈妈周末时一起去新一城逛街,一位阿姨拿着一堆小礼品一直夸小李好可爱,想把手里的玩具电子手表送给她,但是需要小李妈妈扫描一个二维码。小李很喜欢那个玩具电子表,所以小李妈妈立刻拿出手机扫描了对方的二维码,道谢后带着小李离开了。
预设:不予理睬,喜欢什么东西,自己去正规的店里买。
情景3:小施和妈妈从三亚旅行回来后,一起整理行李箱,翻到往返机票时,小施妈妈说:“旅行都结束了,这几张机票可以扔了。”于是随手将机票扔进了垃圾箱。小施看到自己从免税店买到的礼品也寄到了,兴奋地拆开快递盒,拿着自己的玩具笑得合不拢嘴。妈妈顺手把小施放在一边的快递盒也扔掉了。
预设:机票撕碎,或者好好保存留作纪念;用笔涂掉快递单上的个人信息。
2.教师:看到这里,我们知道了不贪小利、提高警惕、及时销毁可以有效地避免个人信息的泄露。如果个人信息已经泄露了,该如何补救呢?小组讨论后,写在便利贴上。
预设:及时更改账号或修改密码;收集证据,立即报案。
【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引导学生听一听、演一演,获得情感上的升华,加强保护个人信息的意识。同时,以常见的社交软件为例,指导学生掌握保护信息的具体方法,并知道个人信息已经泄露后的补救措施。
1.教师:如何保护我们的信息安全?警察叔叔还给了我们一些建议,让我们来听听。(播放视频)
不要随意在社交网络平台发布真实姓名、年龄、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照片等个人信息。
不要随意连接没有密码的免费Wi-Fi。
不要随意点击支付链接,网上购物时防范钓鱼网站。
不要随意参加网上的抽奖活动。
不要随意提供身份证复印件,确实需要提供身份证复印件的,务必在复印件上写明用途。
不要随意丢弃包含个人信息的购物小票、车票、快递单等票据,上面的个人信息要及时销毁。
2.教师:通过这节班会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一定知道如何保护我们的个人信息了。现在让我们来制定一份“个人信息保护契约单”,完成后别忘了带回家请所有家庭成员签名,全家共同维护个人信息安全。
3.教师:老师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提高警惕,学会保护个人信息。请全体起立,跟着音乐唱唱这首歌儿吧——
网络世界虽精彩,防范之心不可少。
信息安全很重要,我们一定要记牢。
社交媒体不贪利,钓鱼网站要警惕。
各类单据及时毁,我的信息我保护。
我保护!
【设计意图】首先,通过警察总结的良策让这节法治班会课更有说服力。接着,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学,制定“个人信息保护契约单”,让全家人共同维护个人信息安全。最后,通过轻快的歌谣,串联了整节班会课的要点,再次增强学生保护个人信息的意识。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