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摘 要】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作为助推孩子成长的两股力量,两者的动机、对象、目标、内容等要素基本是一致的。但是受社会思想观念、文化发展水平、政策制度保障、家校沟通方式等诸多因素影响,家长在育人的思想观念、教育方法、行为方式等方面与学校教育还存在着偏失。因此,家校之间要加强沟通与理解,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相互信任,相互欣赏,携手共进,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关键词】中小学;家校合作;偏失现象
【中图分类号】G459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53-0058-03
【作者简介】鲁照斌,南京晓庄学院附属小学(南京,210038)校长,高级教师。
家庭与学校是学龄孩子成长过程中每日交错经历最为频繁的两个时空,在这两个时空中,学生经历的学习内容与生活方式既有相对独立性,又有延续性。一般来说,学校教育主要是依据国家人才需求与学科课程标准,组织开展系统的教育教学活动,其优点是育人过程的规范性、系统性、全面性、专业性。家庭教育通常围绕家庭生活习惯,通过榜样示范、行为指导、思想交流等方式,培养孩子的好思想、好品行、好习惯,其优点是育人过程的针对性、及时性、准确性、实效性。从当下我国中小学家校合作的实际状况来看,总体情况良好。但是,常常由于一些家长对学校教育的不够了解,导致在某些事情的认识中出现偏失,从而影响与制约着家校合作的成效。
一、中小学家校合作中的常见偏失现象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作为助推孩子成长的两股力量,两者的动机、对象、目标、内容等要素基本是一致的,所不同的是思想观念、教育方法、行为方式,往往会出现非一致性教育现象,即家校合作中的偏失现象。偏失现象在具体教育情境与教育行为中聚焦于学生,可能会引发学生成长的困惑,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1.家庭作业中的教育偏失。
家庭作业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联结最为紧密的内容之一,是学校教育在家庭生活中的延伸,也是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学习状况的重要载体。因此,在家校合作过程中,由于紧密度最强、占有时间最多,往往最容易产生家庭与学校之间的矛盾,且集中于家庭作业的任务量。有的家长认为要加强作业布置,让学生多做多练,甚至在学校布置的家庭作业之外,又增加了其他作业任务。有的家长认为应该多给孩子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家庭作业量不宜偏多。国家政策虽然有对家庭作业布置的具体要求,但因家长的不同思想认识与行为,从而与学校教育要求形成偏失。
2.网络游戏中的教育偏失。
手机和网络游戏是当下中小学生业余生活的必备工具和内容。国家教育政策和教育专家通过各种途径倡导强化管理,家长更是通过各种手段控制学生网络游戏时间和内容,然而收效甚微。其实,留心观察会发现:网络游戏语言、游戏人物、游戏内容是学生课间交流的主要内容。一个从不玩游戏的孩子,在与同学的交流过程中,很少有话语权,逐步会感到失落与缺乏自信。进一步观察还发现:学生会逐步形成以共同玩游戏为载体的同伴群体,其中游戏水平较高者会成为同伴群体的核心人物。由此可见,当下网络游戏是学生与人交流的主要内容和载体。
3.同伴关系中的教育偏失。
学校即社会,是促进学生从自然人走向社会人的重要场域。因此,“玩”是学生在学校与同伴交往过程中表达最多的词语。“玩”蕴含着共同做游戏、聊天、追逐戏耍、打架哄闹,“玩”是学生建立同伴关系的重要方式。“玩”的过程中必然会发生身体和情绪的摩擦,甚至出现身体和心理的伤害。特别是在活动安全、欺负与欺凌事件、偏执性格学生以及情绪障碍学生引起的教学秩序混乱等,家长在思想认识、问题解决方法、子女教育方式上,常常与学校教育存在着认识偏失。
4.师资配置中的教育偏失。
通常情况家长对工作态度认真,体贴、理解、关心学生,班级事务处理公正,所带班级班风与学风正,任教学科成绩优秀的教师比较喜爱。然而,学校配置每个班级的师资队伍,需要考虑学段特点、学科教学、管理队伍、年龄结构等诸多教育教学因素,甚至需要考虑教师生病怀孕、教师调岗与交流、新教师分配等偶发情况。由此可能出现班风和学业成绩的波动,会引发家庭与学校之间的矛盾,家校之间需要相互理解,相互协商,多分析,找对策,共同寻求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
二、中小学家校合作中的偏失现象归因分析
家庭作业、网络游戏、同伴关系、师资配置等方面所引起的家校合作过程中的偏失现象,只是外在表象,其深层原因还是受社会思想观念、文化发展水平、政策制度保障、家校沟通方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1.社会思想观念的影响。
学校教育依据社会发展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强调“五育”并举,发展适性的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而家长更多着眼于孩子的学业成绩,认为好成绩才可以上好学校。因此,“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思想观念,引发家长对学校教育的关注,并从自我认识与需要的角度评价学校教育教学行为,从而造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偏失。
2.文化发展水平的影响。
当下时代是从工业化社会向信息化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全球化、智能化、多元化时代加速了文化信息的交流与发展,不断更新人们对文化的理解与认识,不断促进文化的解构与重组。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文化发展水平对家校合作会产生不同影响,包括家长从众心理与教育规律之间的矛盾,学生个性发展与学校教育共性要求之间的矛盾,家长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教育能力之間的矛盾等,会导致思想认识的差异、目标要求的差异、教育方法的差异,甚至对学校的信任度与支持度的差异,从而造成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偏失。
3.政策制度保障的影响。
在家校合作的政策与制度建设问题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各级妇联组织、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切实担负起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的责任”,并提出“办好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的要求。教育部《关于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家长委员会的基本职责为参与学校管理、参与教育工作、沟通学校与家庭。应该说,围绕家校合作的意义与要求,国家在系列的教育政策文件中均已经明确表达,但在具体推进过程中,缺少法律政策的依据,缺少操作指南的推进。特别是在家校合作工作的责任主体上,妇联主抓家庭教育,教育行政部门主抓学校教育,更易造成家校合作过程中的偏失。
4.家校沟通方式的影响。
当下家校沟通基本是以学校为主导的交流方式,设立“家长委员会”组织,通过家长学校、亲子活动、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等项目,可以加强对家长家庭教育知识和能力的培训。通过家访、家长会、家长开放日等多种形式加强家庭与学校之间的沟通与联系。家长也通过“家长志愿者护学岗”“学校午餐安全监督”等活动,参与学校的管理与服务。但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家校合作工作随机性强,缺乏系统性的顶层设计,缺少家庭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家庭、学校、社会三者联动的资源整合不足,家庭教育指导水平不高。特别是随着微信等社会社交媒体的运用,碎片化的事务性沟通与交流偏多,科学的教育理念与方法指导偏少,造成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合作过程中的偏失。
三、加强中小学家校合作的几点建议
1.让父母与孩子一同成长。
每个年龄段的孩子有其成长的自然规律,学校可规划设计系统的家庭教育指导课程,通过家长学校、空中课堂、热线咨询等方式,对家长进行系统的培训与辅导,并进行考核,以促进家长对学校教育的理解,提升思想认识,提高家庭教育知识与能力。
2.让家校合作内容从服务型走向育人型。
家校合作要让家长从原来的“护学岗”“午餐监督”等服务型活动,延伸至育人型的活动内容,包括让家长参与学校课程规划与设计,参与学校教育活动策划与实施,参与学生评估标准的制定与实施,并由家委会积极组织对学生的奖励。
3.让特殊家庭和特殊儿童得到更多的帮助与指导。
特殊家庭包括单亲家庭、重组家庭、家庭教育方法失当的家庭,需要我们按照“一家一策”的原则,深入细致地做好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身体与心理存在问题的特殊儿童需要我们依据“一生一案”的原则,与孩子父母共同联合实施医(康)教结合的教育干预。学校应营造尊重平等、全员协同、全过程融合的教育氛围,给予特殊家庭和特殊儿童更多的帮助与指导。
总之,学校和家庭之间要加强沟通与理解,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相互信任,相互欣赏,携手共进,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