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林 静
线上入户陪伴是由南京市第五中学杨静平老师倡导并设计实施的家庭教育指导方式,通过家庭教育指导师对陪伴家庭21天家庭教育日记跟进点评、陪伴支持、提供问题解决方案,达到改善家庭沟通方式,启发家长理解孩子,促进有效亲子沟通的目的。在新冠疫情这一特殊时期,这一模式将家庭生活中的一些微观事件以日记的方式呈现出来,在对家长的陪伴式指导中了解家庭教育的模式和风格,塑造了一个既异质又同在的家庭教育场域。身在其中的每个人的言行都被赋予了反思和重构的意义,看似平凡无奇的家庭琐事,变为家庭亲子教育中熠熠生辉的高光时刻,起到了神奇的催化剂效应。
作为这一模式的亲历者和研究者,笔者有如下感受:一是“双陪伴”让家庭教育指导细微落地,润物细无声。21 天是一个新习惯萌芽并落地生根的时间设置,每日的打卡、讨论与交流,让家庭教育的卡点与生长点逐渐清晰,得以被观察、梳理和面对。家长们带着被陪伴的感受再去陪伴自己的孩子,孩子自然有所感应、有所触动。二是“每日打卡”让家庭教育细节不溜掉,事事总关情。在每日打卡中,家长们将内在感受外化为语言表达,用逻辑组织起日常生活的琐碎,将对孩子的细致入微的观察有条理地表达出来,其中有满满的爱与深情,也有深沉的反思和独白。难怪很多家长说,虽然每天工作很累,但仍然愿意坚持打卡,即使21 天活动结束,还是希望能把这个好习惯坚持下去。三是“家庭教育微视角”带来新的体验,亲子共成长。一段段家庭教育叙事,融汇了家长、孩子与家庭陪伴师的多元观点,虽然孩子并未在场,但他或她依然是关注的中心,是渴望去理解的对象。当情感与智慧交融、思想与行动共生的时候,家长们收获的不仅是头脑的启发式顿悟,更是因教育视角的改变而带来的亲子互动和感受的变化,以及孩子对家长的爱的表达。家长一直在自认为付出爱,但传达到孩子心中的又有多少呢?当孩子对家长说出一声“谢谢”的时候,爱才真正地流动起来。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