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王 毅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目标,融合思想道德、心理健康、中国国情、法律知识等相关内容为一体的综合性课程。“作为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体系的一脉相承,初中道德与法治课需要充分借鉴高中思想政治的课改精神,将议题式教学理念和方法运用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将学科素养精神引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充分培养初中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素养,切实做好初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有效衔接,为实现立德树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充分的教学保证。”[1]这说明学科核心素养和议题式教学虽然都是在高中课程标准中首先得到呈现,但也适用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引入议题式教学,能更好地弥补和改进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
那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应怎样开展议题视域下的问题学习?笔者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四点。
要想让学生主动提问,首先要让他们有敢问的勇气。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言行体态,给学生传递亲切、信任、民主、平等、和谐的情感信息,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将“要我问”转变为“我要问”。因为只有当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大胆表述时,教师才知道学生“疑”在哪里、“惑”在何处。然而,当下的道德与法治课上,大部分学生不敢提问、不愿回答。为此,教师对大胆提问或答问的学生,不论问题质量或答问效果如何都应该给予积极的鼓励。对于提错问题或回答错误的学生,教师也不要直接批评,而是要想办法启发他(她)用另一种方法思考,树立其自信心。对于提出的问题一时难以回答或答非所问的,教师要给学生讲明原因,消除他们提问和答回时的心理或精神负担。这样,课上学生就会主动提问、踊跃发言了。
议题情境是议题式教学的载体,承载着“议中学”活动的开展与学科知识的建构任务。为了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开展议题式教学,也为课堂上师生进行“议”提供一个源于真实、具体的社会生活的话题,教师需要选择和创生一定的情境,这就要求教师能根据教学内容巧妙地利用学生的自身生活和最新社会热点去创设问题情境,同时把问题嵌入教学情境中。
例如,在教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八年级下册“自由平等的真谛”这部分内容时,由于这一课的教学内容较为抽象,如果教师直接对“自由”和“法治”概念及两者关系进行讲解,学生可能不易理解。对此,教师可播放“疫情期间贵州网民黄某在微信朋友圈散播谣言被当地公安分局行政拘留15 日”的新闻视频片段,并让学生对此内容进行提问,学生纷纷提出了如“生活中,你有没有在微信上收到或转发类似的谣言信息?视频内容是如何体现自由与法治关系的?在微信朋友圈散播谣言为何会受到处罚?对我们青少年有何警示?”等有价值的问题。通过播放视频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本身就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加上让学生自己提问这一要求,更能促使学生独立思考与表达,增强学生问题意识,激发他们积极地参与到议题式教学活动中来,有利于加深对自由与法治关系的理解与运用。
问题讨论是问题学习的核心,也是问题学习的关键。班级内可由一个优生、两个中等生和一个学困生为成员组成小组,开展课堂交流或讨论,先让他们在组内交流每个成员设计的问题,然后再筛选其中有难度的问题,以便为下个阶段交流与讨论做好准备。这样,学生对教材基本上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和掌握,各组成员也有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观点,课堂气氛就会活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会提高。正是在问题的发现、探索、解决的过程中,“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变成了主动的探索者、研究者,发现问题的喜悦感、研究问题的挑战性、解决问题的成就感相互交融,成为激发他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动力”[2]。
为保证学生持久敢问、善问或踊跃答问,教师可以准备一本“课堂提问与回答记录册”,如表1。
表1 课堂提问与回答记录表
根据表格内容要求,轮流记录每个学生上课提问与答问情况,并把它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组成部分。每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总并向全班同学公布,教师对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每个月小结一次,期中、期末分别总评,对那些敢问、善问和踊跃答问的学生给予表彰、奖励,从而形成良好的问学氛围。还可以通过开展小组竞争,来激励“问学”。利用四人小组的互相提问来展示和解决问题,激励学生走向“问”学。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