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生活育人:高质量班级生活型构的本质与追求*

时间:2024-05-07

张 聪

高质量的班级生活之所以不是纸上谈兵,正在于班主任在型构班级生活的过程中十分注重以“生活”来凝聚力量,实现育人目标。应该说,在我国经济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生活育人理应成为班级生活高质量型构的本质属性和价值追求。陶行知先生倡导的“生活教育”之所以为教育理论界所公认,正在于生活能培养人、锻炼人以及提升人的内在涵养。因此,教育工作者要让学生在高品位的生活中分享收获、感悟成长,进而推动高质量班级生活的构建,实现人与生活的良性互动。而这就涉及班级生活缘何育人、何以育人等基础性问题的深度探讨。

一、高质量的班级生活致力于引导学生型构一种有意义的教育生活,而不是空洞的、无追求的生活

从当下班级生活的现实样态来看,班主任在引导学生型构班级生活过程中遭遇了诸多问题。

1.将班级生活理解为一种自然而然的发生状态,缺乏主动建构性。

这种观点将班级生活看作一种自然而然发生的过程,认为即便不赋予任何其他动能,班级生活总是持续存在并影响学生的。班级是学校内部的一种微观组织,借助班级、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才能得以贯彻落实,上情下达成为班级具有的行政性职责;而班级同时还承担着将班级中各种重要信息上报给学校的任务,这种下情上传也在潜移默化中强化了班级的民主化功能。因此,从班级的现实状态来看,班级总是鲜明地表达着自身存在的价值。从某种层面来说,班级之所以备受信任,正在于班级有着强大的权力赋予与民意基础。来自学校的充分信任与支持,以及来自家长、学生的广泛响应,总是能够让班主任更好地型构班级,建构班级的良性发展样态。因此,班级生活并不是一种自然而然发生的过程,而总是一种人为的主动建构。当然,这种主动建构的执行者首先应当是班主任,这既与中国班主任自身的角色、功能息息相关,也与班主任的勤勉劳动、主动作为有关。班主任总是作为学生日常生活的“核心推动者”,深度介入到“学生学校日常生活的自我建设中”,不断达成一种深度的主动建构功能。

2.将班级生活理解为一种常态化的生命延展过程,陷入空洞性误区。

学生处于不断成长之中,无论是其生理发育还是心理成熟,都需要一定的过程。这种常态化的生命延展过程发生于班级生活之中,但班级生活却不止于此。很多中小学班主任,甚至包括一些理论研究者,常常将班级生活错误地理解为一种学生的常态化生命延展过程,而忽视了学生在班级生活中如何获得成长、遇到了哪些教育因素、何以实现自身更好的成长等一系列现实性、过程性的问题,从而陷入了空洞性的理论研究误区与教育实践误区。事实上,小学、中学阶段十余年的班级生活总是不断推动着学生认识到班级的组织结构、奖惩制度对自身的影响,如集体的凝心聚力,班级大家庭的温暖呵护,当然也有班级内部的竞争、冲突、矛盾等。这些在最初由陌生人组成的班级,到成为能够在一起度过成长岁月的共同体,总是带给人众多生命烙印,值得咀嚼、品味。而这些显然不是生命成长的自然状态,更不是索然无味的空洞过程。恰恰相反,五彩缤纷的班级生活让更多学生体会到成长的乐趣,感受到生命的意义,“同学之情”也在无形中增添了友谊的力量,让班级生活朝着更高质量的方向迈进。

3.将班级生活理解为一种学生习得知识的过程,缺少对高质量生活的追求。

这种观点仅仅将班级生活视为一种学习知识、通过考试获得分数和成绩的过程,而忽视了学生对于高质量班级生活的生命追求。班级生活的高质量型构过程是一项全要素育人过程,不仅包含着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也包含着班集体的构建、班级活动的开展等育人过程。当下,社会各界普遍关注学生在班级中是否获得了较好的考试成绩,每年高考、中考成绩发布后,一些学校乃至地方政府大肆宣传状元,然而很少有人去关注这些学生是否在这段经历中获得了成长,这些学生所取得的成绩是否有来自班级生活的滋养等深度教育问题。事实上,班级生活不仅是一种知识传播的过程,而且也是班级内学生生命成长的过程,还包含着对高质量生活的审视与追求问题。这种高质量的生活不仅要求我们重视当下的班级生活,还要基于班级生活的优质化塑造去引导学生着力实现对未来生活的规划与构建。

二、高质量的班级生活致力于促进学生型构一种有价值的组织或制度生活,而不是松散的、被动的生活

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对于学生而言,班级是他们步入社会的早期组织,班级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成长。然而,作为学生校园生活的微观场域,班级生活之所以被很多班主任所忽视,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班级生活本身是一个较为“松散”的概念,弥散在日常的教育实践之中。实际上,班级生活并非是一种松散的、被动的生活形态,而是一种有着高度组织性、制度性的集体生活。深刻理解这一点,对于高质量的班级生活型构尤为重要。

1.高质量的班级生活要基于当下班级生活的实践形态,但一定要超越当下班级生活中那种松散的样态。

很多班主任经常问:学生为什么这么难管?怎么管理班级才能更加有效?有的班主任秉持着“只要班级不出事就行”的错误理念,加上一些错误的家庭教育理念造就了一批“问题儿童”,当这些儿童成为学生出现在班级生活中的时候,张扬、以自我为中心等特征使得他们总是需要得到各方的关注、教育,亦需要在同伴互动中辨识自身的角色,认同自身在集体中的身份。而这恰恰是班主任在型构班级生活过程中所需要意识到的重要问题——高质量的班级生活一定要基于当下而超越当下,每个学生的个性必须凝聚成集体的共性而不是任其个性发挥。唯此,才能促进学生型构出有价值的组织生活。

2.高质量的班级生活要建构科学的制度体系,以制度焕发班级生活的多样性、丰富性。

型构高质量的班级生活并非仅凭一己之力、一时之力就能实现,而是需要以科学的制度体系加以保障。班级生活的创设、运行、评价、监测等多个环节,都要匹配相对完备的制度体系,形成班级生活日常运行的制度依据,从而让高质量的班级生活有规可查、有据可依。换言之,只有具备了完备的制度体系,才能真正推动班级生活步入制度化、科学化的轨道。

在一定意义上,人的存在并非那种自在的、本能的存在,而是呈现出自为的、“类”的存在。学生处于班级生活之中,在班主任的有效指导下,如果能将自身的努力作为与班集体的发展意志高度匹配,那么就能够过一种对自身发展有价值的组织生活、制度生活。因此,高质量的班级生活正是要认同学生的主体性、焕发学生作为班级生活核心建构者的主动性,并借助具有共同体意义的组织功能,确立高质量的价值追求,探索高规格的育人过程,最终达成学生生命成长的发展愿景。其实,学生是班级生活的核心建构者,而班级生活又反哺于学生成长,二者在本质上的高度统一,正是高质量班级生活型构的价值意蕴。

三、高质量的班级生活致力于唤醒学生型构一种符合人性的真实生活,而不是规训、盲目的生活

之所以将“高质量”作为班级生活的价值追求,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高质量本身即代表着对学生高规格成长、高水平发展的尊重。要想真正型构高质量的班级生活,班主任要尊重规律,要让班级生活走出迷信、盲目的误区,成为一种科学、真实的生活。陶行知在1934 年发表的题为《杀人的会考与创造的考成》一文中指出:“自从会考的号令下了之后,中国传统教育界展开了许多幕的滑稽悲剧。学生是学会考,教员是教人会考,学校变成了会考筹备处。会考所要的必须教;会考所不要的,不必教,甚而至于必不教。教育等于读书;读书等于赶考。”这段论述虽然诞生于80 多年前,但反观当下的班级生活,我们不难发现,这种为考试而考试、因考试而育人的教育价值观、班级育人观仍有广泛的“市场”。一些班主任之所以有名气,就在于他曾经带出过“状元”,多年担任“重点班”“实验班”的班主任。考试的分数、成绩在很大程度上成为检验班主任工作能力的重要内容。那么,我们不禁要问:这样的班主任是如何育人的?能够型构出高质量的班级生活吗?从陶行知教育思想出发,当下有很多班级正走向一种扭曲人的成长的实践取径,因为它并非在培养陶行知所言及的那种“真善美的活人”。中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尤其需要班主任建设高质量的班级生活来助推学生的全要素、全方位成长。而这离不开班主任对学生灵魂的唤醒。

1.班级生活不是一种被规训出来的生活,而是学生成长所需要的人性化教育过程。

班级生活需要科学的制度和规范的组织秩序,然而这些制度、秩序是要为人的成长服务的,而不是反过来让人在制度、秩序的约束之下去成长。这种关乎制度伦理的问题,实际上涉及的是人与制度如何更好地实现良性互动。在高质量班级生活型构过程中,班主任需要明确的是:班级生活不是规训人的模具,让学生按照某种预先设定好的模式去就范而成;相反,班级生活的高质量要在与学生一同建构科学制度、良好秩序的过程中引领学生成长,使得学生的成长成为一种具有超越性的、人性化的成长过程。

2.班级生活不是一种盲目的生活样态,而是生命个体共同追求真实生活的过程。

每天早上,当班主任看到学生都在教室里时,这一天的班级生活便开始了。这种生活看似漫不经心,却总是包含着对话、交流与分享,即便有冲突、危机,也是一种生活的过程。因此,班级生活并不是一种虚假的表象,而是每个人都参与其中,从他人、从集体那里获取有利于自身成长能量的场所。虽然很多学生并不一定能在当时感悟到这种班级生活的重要性,但很多成年人对学生时代的反思却让我们看到班级生活在个体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价值。事实上,高质量的班级生活如同陶行知先生所说的那样,是在积极致力于培养“真善美的活人”,型构一种符合人性的真实生活。

陶行知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曾鲜明地提出儿童的“六个解放”:“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他们能够想;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他们能够干;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他们能够看;解放儿童的嘴,使他们能够说,多问几个为什么;解放儿童的空间,使他们扩大认识,丰富眼界;解放儿童的时间,使他们有空干自己高兴的事情。”对于当下的班级生活而言,“解放”儿童的脑、手、眼、嘴、空间、时间,要求班主任反思班级生活中那些不为人注意的规训教育行为,唤醒学生思想与身体上的自由,使班级生活更加符合人性,而不是走上背离人性甚至反人性的歧途。这也正是型构高质量班级生活时所需要警惕的重要方面。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