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为了学生幸福快乐的学习

时间:2024-05-07

谭顶良

【专家点评】

为了学生幸福快乐的学习

谭顶良

简要描述了快乐学习的起源与现状,揭示了快乐学习的基本内涵及促进学生快乐学习的基本教学途径,并对本专题发表的四篇文章做了简要的评价。

愉快教学;快乐学习;教学策略

教师教育与学生学习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生活得更加幸福和快乐,因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特别强调,教育要“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然而,在现实中,学生学习的快乐程度却并不乐观。马颖、刘电芝(2005)等人的调查显示,较能反映我国中学生学习快乐程度的主观幸福感普遍偏低,其中极低占21.1%,较低61.5%。邢静(2012)的研究发现,61.7%初中生感到不幸福,53.2%感到学习很累。学生因学习缺乏快乐而滋生出一些消极情绪和不良行为,如童谣中戏言的“扛了炸药包炸学校”,中考高考前后的撕书烧本,甚至发生更为严重的心理危机。

为什么目标指向于学生幸福快乐的学习,其过程却如此的不快乐呢?这固然与人们对学习性质的认识与教育观念有关,更与教育行为的失当脱不了干系。自古以来,年长一代常常以“头悬梁锥刺股”“学海无涯苦作舟”训导学生,从而使学生从小就形成了“学习是艰苦的”这种不尽完全正确的观念。由这一认识观念统帅的教育行为所引领的学生的学习行为,其快乐指数自然不会太高。教师与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变成矛盾或对立的“冤家”,而教与学的活动往往又沦为对峙的“战争”(教师要学生学、学生不愿学)。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动力,教师缺乏激励学生学习的教学艺术与令学生获得成就感的教学策略……

针对上述问题,20世纪80年代,国内开始倡导愉快教学与快乐学习。上海第一师范附属小学从1987年开始首先提出和实施愉快教育。他们从研究教师的“教”转为同时研究学生的“学”,实行“三多”——多启发、多直观、多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实践“三鼓励”——鼓励提问、鼓励辩论、鼓励有主观、有创见的教学方法的改革;建立“讲、练、评”三结合、以练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使提问、朗读、实验操作、讨论等多种学习任务都能在课堂教学中完成,减轻了学生课外作业负担,使学生得以愉快地学习、快乐地成长。

这种教育主张与教育实践,其出发点与目标均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并逐步在全国不少学校得到了推广。但在实施过程中,人们对愉快教学与快乐学习产生了一定的偏差,认为快乐学习就是缩短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减少学生作业量,留出时间让学生唱歌跳舞,发展学生学业以外的其他素养,呼应了“减负增效”这一政策主张。可在实际的推广过程中,有些学校并没有首先优化教育教学的策略,而只是一味地简单化“减负”,导致最终的结果是学生的学业成绩滑坡和升学率下降。于是有人认为愉快教学与快乐学习不可行,而又回到了原来“加班加点”的老路上。

到底什么是快乐学习呢?大致可以从三个层次来理解:

第一层次是好学——学生出于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满足而喜欢学习。教育者的任务不是将外在知识强行灌输给学生,而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具体的学习活动,获得求知欲的满足感。

第二层次是乐学——学生因体会到学习过程的愉悦感、取得学习成效后的成就感与自我效能感而更加乐于学习。当一个人对某项活动感兴趣或体验到愉快的情感时,人体分泌的多巴胺、内啡肽、血清素的量会增加,它们是促进和增强快乐的三种神秘物质,能助人不断重复正在从事的行为而“乐此不疲”。

第三个层次是享学——学生不仅对过去的学业成就感到满意和对当前获取知识的过程感到快乐,还因有着远大的理想和志向,旨在为某个领域有所创新和突破而享受学习。

因此,快乐学习不是简单地从形式上缩短学习时间或减少作业量,其本质在于让学生能体会到学习过程的愉悦、看到自己成就的欣喜和对未来充满志向与希望而伴随着快乐体验的学习。

那怎样才能促进学生快乐学习呢?

教师需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使学生想学习、好学习。一般而言,学生学习的动力由三个部分构成:(1)由学生对未知世界的兴趣、好奇心和对知识的渴求而产生的内驱力;(2)某个学习目标被个体认识到有意义和价值,从而对自己产生的吸引力;(3)来自于学习者以外的他人 (通常是教师和家长)对自己施加的外压力。这三种力对学习者的学习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其中内驱力所起的作用相对较大、更为持久,且伴随有积极愉快的情感体验;而外压力产生的作用相对较小且历时较短,且学生往往会产生与教师家长的对立情绪。所以要让学生快乐学习,就必须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让他们自己想学、愿意学。同时,教育者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理解学习的目的、意义和价值,从而使学习的内容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吸引力,增进学生学习的快乐程度。激发学生的内驱力,是促进学生快乐学习的动力保障。

促进学生的快乐学习,需要转变教师角色,变师生之间对立矛盾关系为互动合力的关系。在我们已有的教育观念中,教师是居高临下的知识传授者,学生是处于下位的知识承受者。教与学是一对矛盾,教师与学生是矛盾双方的主体,师生之间形成矛盾对立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学生把主要的精力聚焦于与教师的对立上,学习的成效难以得到提高,也难以体会到学习的快乐。而如今,教师以平等的身份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鼓励者,不再以学生对立者的角色出现在教学关系中,而是与学生进行更多的交流互动,为学生学习“给力”,并与学生自身的学习动力形成“合力”。这样学生学习效率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其快乐感自然而生。形成合力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快乐学习的基本前提。

促进学生的快乐学习,还需要教师改进自身的教学策略,使学习过程变得更加有趣而高效。今天的学生生活在读图时代,他们更多地擅长用右脑去接受信息思考问题,而过去较多以抽象文字形式呈现教学内容的方式,难以与当今学生的认知方式保持一致。所以,教师应该根据学生认知发展的时代特征,改进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使之与当今学生学习的方式保持匹配。另外,我们需要设法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艺术性,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提升学习的快乐感。教学时,应该注重教学内容的结构化和综合化,建构教学内容之间纵向的与横向的联系,使学生学习融会贯通,在脑中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教师还要想办法把复杂的内容简单化,让学生更容易掌握。同时教师还应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掌握各种适合于自己的学习策略,并能根据不同的学习目标、内容等作出灵活的选择与调整,旨在增强学习效率、提升学习的快乐程度。改进师生教与学的策略,使学生“乐在其中”,是促进学生快乐学习的核心。

成就感、自我效能感是学习快乐感的组成要素。教师在教学中,组织校内外有关活动,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学习的价值,巧妙运用教育艺术,引导学生体会自己学习的成就感和成功感,并由此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是促进学生快乐学习的重要手段。

此外,教师通过学科发展史中的典型案例、社会科技进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引导学生确立志向、树立理想,形成贡献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自身潜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也是促进学生快乐学习的理想途径。

本期专题刊发的几篇文章,试图阐明快乐学习的心理学基础,并分别从中学数学、化学、历史等学科入手,呈现促进学生快乐学习的教学尝试。《心理学视域下的快乐学习及其实现》简要描述了快乐学习的心理基础和脑神经机制,对促进学生快乐学习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在数学教学中,突破过去数学学习“解题”这种相对单一的学习形式,尝试“数学作文”,引导学生完整地、创新性地表达自己对数学问题的深入探究成果,满足了学生的创新欲和展示欲,并充分理解数学的应用价值,使原本不喜欢学习数学的学生也爱上了数学。在化学教学中,通过各种化学实验和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化“学”为“用”致“乐”,有效提升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动力和快乐的情感体验。历史教学倡导多元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全感官、全方位、全时程地感触“历史魅力”,引导学生以史为鉴,更好地面向和建设未来。

当然,促进学生快乐学习的方式方法、途径策略还有很多。本专题刊出的几篇文章,还只是初步尝试。促进学生快乐学习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懈的理想追求和永恒的教育行动。快乐学习永远在路上……

[1]马颖,刘电芝.中学生学习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的初步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01).

[2]邢静.初中生学习幸福现状调查研究:以天津市某初中为例[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2.

G42

A

1005-6009(2017)67-0020-03

谭顶良,南京师范大学(南京,210024)心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