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站在课程角度进行班会课教学——浅谈高中班会课的整体化设计与实施

时间:2024-05-07

张志强

站在课程角度进行班会课教学
——浅谈高中班会课的整体化设计与实施

张志强

作为活动实践类课程,班会课的设计、开发与实施远远滞后于课程理念和实际需要,亟待完善。班主任要依据国家德育政策、现实需要和班会课性质制定班会课程总体目标,建构三年一体化课程内容体系,形成有助于“点燃、体验、思辨、行动”的班会实施方案,建立全员参与的多元评价体系。

课程;班会课;整体化

高中阶段是个体生理发展的加速期,身心发展的不平衡会带来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又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亟须教师陪伴和引导。班会课作为德育主阵地,在引领学生精神成长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当前高中班会课多被用于处理日常事务,随意凌乱,不成系统。作为活动实践类课程,班会课的设计、开发与实施远远滞后于课程理念和实际需要,亟待完善。

班会课整体化设计与实施是助推班主任专业成长的需要。新班主任通过学习一体化班会课程体系,对高中德育建设形成整体认识,可以避免“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式的低效劳动。班主任团队围绕同一主题深入讨论,集体备课,可以共享资源,凝聚智慧,激活思维,促进创新,积累课例,提高育人水平。在人人参与、相互启发的氛围中,不知不觉由“业余”走向“专业”。

班会课整体化设计与实施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需要。作为综合实践类课程,班会课负有打通学科壁垒,以引导学生直接体验的方式弥补学科教学中重知识传授、轻心理健康教育等缺陷的重任。班主任在设计和开发班会课程时,要站在培养健全人格的高度全盘谋划,在开发时尤其要重视那些学科教学较少涉及的内容,例如友善、意志等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相关的内容。

班会课整体设计和实施是班会课程化的题中应有之义。根据泰勒原理,课程要回答四个问题:学校试图达到什么样的教育目标?提供什么样的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怎样有效地组织这些经验?我们怎样确定这些目标正在被实现?班会课整体化设计和实施就是在回答这些问题,使班会课真正被纳入校本课程体系。

一、制定高中班会课程目标

依据国家德育政策、社会现实、课程性质,经过专家的科学论证,制定班会课总目标,是班会课课程化的逻辑起点。高中教育是国民教育,肩负着培养未来合格公民的重任,国家德育方面的重要文件应该是制定班会课总体目标的法律依据。

当下社会生活和本校学生的现状与需求是制定班会课总体目标的现实基础。当今社会具有物质富足、价值多元、重视创新等优点,又有享乐主义盛行、阶层固化、贪污腐败屡禁不止等缺点。具备怎样素质的公民才能成为社会的积极推动者?本校学生整体价值倾向、心智水平、生活习惯、自我定位等方面存在哪些普遍性不足?

班会课的性质决定了其目标应该有独特的描述方式。不同于以知识学习为主的间接取向课程,包括班会课在内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更重视直接经验。“一方面课程的设计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背景、生活中感受到的问题与需要为中心的,强调学生经验在课程中的独特地位和价值;另一方面,课程的实施是建立在学生的活动经验和活动过程基础之上的,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和参与。”[1]课程目标的制定和描述要体现上述特点,避免大而空、难以落实和评估。

二、建构三年一体化课程内容体系

依据课程目标建构三年一体化的课程内容体系。具体步骤如下:罗列出实现德育目标——学生必备的素质(用概念表示);剔除相互交叉和重复的概念,留下核心概念;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在整个体系中确定每个“概念”的位置,作为若干班会的“主题”;最后通过论证,建构学校统一、年级特色、班级自选三类互补的班会“主题”系列。

学校统一的主题班会是指全校所有班级统一时间和话题的班会,主要是纪念和庆祝一些重大节日,一年一度,时间固定。因不同年级学生心智发育程度不同,学习任务不同,学校德育部门要根据三个年级的情况从不同角度挖掘这一“话题”的教育意义,让学生感觉到高中三年的同题班会,意义不同,收获不同,体验到成长的感觉。以“教师节”班会为例,高一学生还不了解高中教师,因此主题定为“感恩·当时只道是寻常”,内容侧重于让已毕业的学生们分享教师节回访母校感受,从毕业生的角度深入理解师爱。高二学生进入叛逆期,容易挑剔教师,主题就定为“理解·风格不同爱相同”,内容侧重于引导学生从尊重和欣赏的角度理解教师的不同风格,不拒绝教师的关爱。高三学生压力较大,需要请教师帮助疏导,主题为“珍惜·最美的时光我们一起走”。话题相同,角度不同,学生的收获不同。

年级特色主题班会的主题及顺序相对稳定,它和学校统一班会共同构成学校班会课程体系的主框架。这类班会以解决该学段学生面临的主要任务与困惑为重点。例如,高一刚入学时,可以举办“学习校史,对话精英”主题班会,通过学习校史,感受优良传统,搜集优秀校友的事迹,激发学生对学校的价值认同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高一下学期面临分科,则可以举办“描绘我的梦想”职业生涯规划主题班会,指导学生理性认识自我,科学规划未来。高二上学期,学生进入新的叛逆期,可以开“独立与责任”主题班会,让学生懂得“独立”不仅是逆反,更在于勇于承担责任。高三下学期,开设“走出高原期”之类帮助学生调整心态的班会。

各个班级在学校规定班会和年级特色班会的基础上,针对社会热点问题和班级学生特色和状况适当补充。这样搭建的班会课程体系既有整体性又有灵活性,既能发挥班会课的精神引领作用,又避免了脱离学情的形式主义。

三、形成有助于“点燃、体验、思辨、行动”的班会实施方案

班会一体化设计不是约束和限制,只是将有价值的主题进行统一规划,优化组合。实施过程中,必须依靠班主任发挥创造性,赋予每个主题以生活气息,引领学生关注社会,反思自我,独立思考,并改善行为习惯。例如,适逢二孩政策松动,孩子干涉父母二孩计划的新闻不断出现。在组织“独立与责任”的班会时,就可以渗透子女和父母的权利边界、懂得分享、学会独立等内容。各班结合本班情况、个人风格对学校和年级统一备课的内容进行微调。

另外,班会课要在德育专家的指导下组织实施,重点关注:寻找怎样的切入点才能适应和满足本班学生的当下需求,点燃他们的参与热情?创设怎样的活动才能让学生在主动体验中获益?如何指导学生通过理性思辨分析问题?如何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和谐发展?例如:讨论友善主题,灌输道理肯定令人生厌,因为 “非不知也,乃不为也”。必须联系个人经历和感受点燃其行善的良好愿望。班会课要以角色扮演、现场体验、情景剧等形式,让学生获得相应体验,而不是被动地听从说教;力图通过价值澄清,给学生以选择、辨析、尝试的机会,促进学生知行合一。在专家的指导下,同年级的班主任集中围绕同一主题,深入研讨实施方案的过程,也是提高班主任专业素养的过程。

四、建立全员参与的多元评价体系

班会课一体化设计和实施有助于科学公正地展开课程评价。德育部门可以组织班主任认真学习和借鉴最新班会研究成果,从立意的准确性、活动的有效性、学生参与的真实性等方面达成共识,制定出评价标准,然后组织班主任听评课,更新理念,营造浓厚的德育教研氛围。因为主题统一,便于班主任分享智慧,相互切磋,积累案例,评价更专业,更客观,更公正。在此基础上,建立德育骨干跨年级互评与学生自评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对于班级自选主题班会,班级互派代表观摩,互通有无,共同进步。期末可以组织优质班会课观摩评比,以具体课例为抓手深入研讨,促进班主任的专业成长。

班会课属于综合实践活动类校本课程,各学校一定要立足地域文化、生源特点、学校传统、师资水平,在获得全体班主任认同的基础上,站在课程高度进行班会课教学,建立和完善高中三年一体化班会课设计与实施,形成既有特色又有实效的德育课程体系。

[1]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关系[J].福建教育,2003(12).

G416

B

1005-6009(2017)55-0009-03

张志强,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南京,210000)教师,一级教师,曾获江苏省首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一等奖,第四届全国高中语文优秀课例评比一等奖,全国中小学班会课观摩评审一等奖。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