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班会课创新设计的“美学”漫思

时间:2024-05-07

时金林

班会课创新设计的“美学”漫思

时金林

当前班会课存在“表演秀”“批评会”“宣讲课”等实效性不强的问题,班主任要反思班会课创新设计的工作策略和美学标准,需要处理好“大小”“动静”“破立”“思行”等辩证原则。

班会课;创新设计;美学原则

班会课的创新设计,既是班主任工作能力水平的 “试金石”,又是班主任工作艺术和情怀的“磁力场”。从艺术审美标准来看,“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为,每个观众或读者实际都在以自己的想象和感受,丰富着、加工着、最后完成着他所读到的文学作品。同样地,班会课的设计,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其中有无规律可言?有无基本的美学标准?带着如许的追问,反思几十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我认为,创新班会课的设计要把准以下几条辩证法则。

一、大小之变,见微知著

世界之大,芸芸众生,此说的是“大”;一花一木,一沙一石,此言谓“小”。大小是相对概念,大小之“变化”“转换”的美学,同样在班会课设计中存在,需要我们灵活处置。就班会课的主题而言,一系列耳熟能详的如爱国主义、学会感恩等话题,需要我们“大题小做”,从小处切入,从学生生活处着眼,将宏大的话题,转变为贴近学生视域,能让学生走脑、入心的话题。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例,可以选择“三代人话变迁”“寻访家乡的传统文化”“守护家园,从我做起”等话题切入,并引导学生通过调查、走访、探究、讨论的形式,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这样可以有效地将爱国主义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达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而对于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些话题,则可以采取“小题大做”的策略,即不能就事论事,而应该由此及彼、由小及大,见微知著,深入挖掘其中的教育意义和内涵。如一位班主任开展了题为“特殊的追悼会”班会活动。追悼的对象,竟然是一只损坏的水桶。原来,两名学生在做值日时,因分工不清,相互推诿,发生争执打斗,并将劳动工具水桶弄坏。第二天,班主任了解情况,并对两名学生进行了教育。本来,该事件可以到此结束,然而,该班主任却抓住契机,将“小事”放大,设置了“水桶自述”“写给水桶的悼词”“临别赠言”等环节,以“戏剧”的方式,还原现场,将责任、效率、宽容、劳动等教育因素融为一体,引领学生明是非,知得失,促成长。

二、动静相谐,疏密有致

中国绘画、书法、诗歌等传统艺术十分强调画面、结构、意象和意境之美,在表现手法上特别注重大小、远近、动静、疏密等关系。从活动流程的推进上来看,优秀的班会课也应该灵活运用动静、疏密规律,做到张弛结合、舒缓有度,富有美感和韵律地推进主题活动的开展。大体上来讲,班会活动在组织流程上,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线型推进式,二是对话交流式,三是体验参与式。下面以“安全教育”主题班会课为例分别作阐释。

线型推进式的安全教育活动设计,往往采取参与者展示,众人“围观”看戏的方式进行。活动流程是线性发展、按块推进,经常采取演讲、汇报故事、展示作品、表演歌舞、背诵安全童谣等方法推进。这种设计,易操作,但比较程式化,也较常见。

互动交流式的安全教育活动设计,是指所有或部分参与人,围绕“遇到陌生人求助,怎么办”等安全教育话题表达观点,寻找对策,提出质疑,进行辨析等。这种设计能够透过现象或问题,深入地认识和理解事件真相;能够引导学生进行价值判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生成性、随机性的特点,其缺点是不容易控制。

体验参与式的安全教育活动设计,是一种全员参与,在模拟或真实的场景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比如一位班主任给中年级学生开设“安全自护我能行”的班会课,采取如下策略开展教育活动:第一环节,“安全知识我知道”,通过交流、讨论,总结得出安全辨析“十法”;第二环节,“火眼金睛小发现”,引导学生对校园环境进行安全判断,让学生带着任务查找教室、走廊、楼梯、功能室等地方存在哪些安全隐患问题,同时进行标注,并归类整理;第三环节,“我是安全小专家”,引导学生思考解决策略和措施,进行安全防范和保护,比如进入会议室,摆茶水的桌椅、临窗口、墙壁的电源开关等就是非安全的,存在着安全隐患,需要特别小心,要规范操作和使用。这种体验参与式的班会设计,无疑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学生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是积极的、主动的,调动了求知欲,激发了学习热情。

综上所述,三种组织推进类型,虽无优劣好坏之分,但需要我们根据活动主题和教育目的不同,科学把握,合理运用,达到艺术效果。

三、欲破先立,领异标新

所谓“破”,是打破常规,革除陋习。所谓“立”,是建立新规则、开启新动力;所谓 “不破不立”,“破”与“立”是一对动态的、对立统一的概念,“破”是“立”的前提,“立”是“破”的要求和动力。什么样的班会课能够深入人心呢?我以为主要有两个要求:一是班会课的设计要有意义。有意义,是因为班会课承载着重要的育人功能,担负着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人生引导的重要职能。这是方向,是价值取向。二是班会课的设计要有意思。这是基于学生心理成长发展规律而言的,班会课的教育手段和组织形式,要喜闻乐见,深入人心,为学生所接受并喜爱。那么,根据有意义和有意思的维度,可以将班会课的设计区分为四种类型:一是有意义也有意思的班会设计;二是有意义但没意思的班会设计;三是有意思但没有意义的班会设计;四是既没有意思也没有意义的班会设计。我们班会课的设计,往往处于二、三类别上,而既有意义也有意思的班会设计,则是我们所要“立”的目标和方向。那么,如何创设呢?

一是秉持“相信学生,依赖学生”理念。班会活动的主体是学生,要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去主持活动、参与活动、组织活动,教师在班会活动中,主要发挥参谋和引路人作用。

二是搭建一个“红苹果沙龙”平台。从组织机制上引导学生关注班级事务,捕捉班级动态,聚焦热点话题,引发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在进行思想价值引领的同时,由学生共同参与,发现有价值的线索,挖掘有意义的班会主题,为班会课的创新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来源。

三是创新教育理念,开展主题活动。班会课的设计,关键是理念的创新与转变。理念、思路改变了,往往就能脑洞大开、境界全开。比如,植树节来临,一般都要围绕“护绿”“爱绿”开展相关教育活动。有一位班主任却另辟蹊径设计了“我和大树交朋友”为主题的班会课,活动中引导学生观察“人和树”的异同、探索“人和树”之间的关系,进行“人和树”的对话和思考。该设计着眼于“人和自然”的关系维度,将“发展与联系”“尊重与关爱”“分享与协作”等价值观念融入活动中,升华了“护绿”“爱绿”的价值内涵,提升了教育的境界,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总之,班会课创新设计,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工作。它需要班主任充满教育的理想和情怀,唯有如此,才能体会班会课创新设计中蕴含的“美学原则”,能发现和总结出更多有价值的美学规则,并将它们用于指导学生,促进学生获得完美的人生上。

G416

A

1005-6009(2017)55-0019-02

时金林,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教育局(江苏扬州,225100)办公室副主任,高级教师,扬州市“十佳”优秀辅导员,江苏省少先队文化专业委员会理事,全国少工委暑期网络授课讲师。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