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董周羽
爱的信笺
——“如何面对青春期异性好感的来临”教学设计
董周羽
初中生;异性好感;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中学生进入青春期后,随着性意识的萌发、心理的成熟和社会交往的需要,会对异性产生好感,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体验,要科学有效地对其进行引导,从而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本课围绕“爱的信笺”展开,与同学共同探讨青春期学生对异性产生好感的现象是否正常、青春期的我们更喜欢什么类型的异性伙伴、应该如何面对青春期异性好感的来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到青春期对异性有好感是一件很正常、自然的事情。
过程与方法目标:坦然接纳对异性有好感的情绪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会珍藏青春期这种美好的感情,恰当合理地疏泄对异性的好感。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小组总结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课前每位同学都收到了一枚信封,请大家打开信封,先拿出那张粉色的纸条,打开看一看有什么惊喜。
(学生打开纸条:“我最近有点儿喜欢你——
来自×××”)
教师:同学们露出或惊讶,或紧张,或兴奋的表情,有同学可能觉得自己现在就是写纸条的那个人或者是收到纸条的那个人。这是老师最近接手的一个真实的案例,一位同学写了这样一张纸条并叠成了纸飞机准备递给自己喜欢的那个人。今天我们就从这个小小的“爱的信笺”出发,来谈谈青春期异性之间互有好感的话题。
教师:因为这是一个关于隐私的话题,所以为了给大家提供一个安全的分享环境,我们要签一份保证书:“我保证在本节课上能够做到认真倾听、尊重他人及他人的观点,做真诚、开放的××班人!”如果能做到的话请你在信封的正面签下你的名字。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现实困惑出发,引发其对青春期异性好感话题的共鸣,同时签名保证仪式感,为课堂创设安全、开放的环境,避免负面影响。
教师:接下来我们正式开启“爱的信笺”。老师首先想了解一下,在你心中,你认为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之间互有好感的现象正常吗?
学生1:我认为有这种感情是正常的,到了这个年龄有这种感觉是很自然的现象。
学生2:我觉得不正常,爸爸妈妈知道了会严厉地批评我,最重要的是会影响学习。
教师:大多数同学认为很正常,也有同学认为不正常,比如觉得会受到批评、学习成绩会下降等。曾经有一个和你们差不多大的小女孩也对青春期异性好感的话题很好奇,于是她写了一封信问她的父亲,我们一起来看看她的父亲是怎么回复她的吧!请大家打开信封中那张白色的信纸。
(学生阅读苏霍姆林斯基写给14岁女儿的信。)
教师:信的作者是谁呢?
学生:苏霍姆林斯基。
教师:他的女儿在少年时代问了他一个同样的问题,是什么呢?
学生:“爱情是什么?”
教师:看来大教育家和大教育家的女儿在像大家这么大的时候也思考过“爱”的话题,他们对异性之间的好感和爱也是好奇的。青春期对异性产生好感、思考爱的话题是非常普遍、正常的事情,这可能会在一段时间里影响我们的情绪、学习和生活。但是正如感冒会流鼻涕一样,我们依然要带着各种感冒的症状继续正常地生活。好感来临了也一样,它会在一段时间里扰乱我们的思绪、生活和学习,我们要坦然接受这种情绪,学会与这种情绪共处,而不是将其挡在门外。
如果你觉得大教育家和大教育家的女儿离我们的生活比较远的话,那么,在我们的校园里曾经有一群学长学姐,他们也讨论着关于爱的话题,并留下了这样一段话:
“也许我们根本不必在乎爱是否惊天动地,是否天长地久,只是在小小的爱来临的瞬间,认真求索并思考,努力汲取哪怕是一点一滴的感动。
我们永远不必知道在舒婷《“我爱你”》这首诗中,到底是谁热泪盈眶地在海滩上信手写下这三个大字,只需走过时,露出会心的微笑。爱不是什么虚像。
孩提时代,我们将爱当作一块糖,每天享受一点,然后告诉自己,今天的日子是甜的;
青年时代,爱是青春面庞上不变的眼睛和滚烫的心;
步入中年,爱是一种现状,也是一种记忆;
踏上老年,爱是沧桑的脸上纵横交错的小溪。
回首一生时,爱是老泪纵横的河流里一息尚存的希冀。
——青葱校园小组”
老师也采访了不同年龄阶段的人,询问他们的爱情观是什么,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眼中的爱情各不相同。我们同一年龄阶段的同学,你们眼中的爱情又是什么呢?请大家在粉色纸条的背面写下你对爱情的理解。
(学生分享自己对爱情的理解。)
教师:大家的答案各不相同,对于“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但是在不同的答案中我们看到了爱的共性:爱很美好,爱让人成长,爱值得期待。
设计意图:从教育家的角度和身边人的例子出发,让学生认识到青春期对异性有好感、思考关于爱的话题都是很正常的,学会坦然接受这种情绪。
教师:就在我们讨论爱是什么的时候,一张小纸条又飞来了,接下来我们打开蓝色的纸条。
(学生打开纸条:“我觉得你可能也喜欢我——来自×××”)
教师:你喜不喜欢这个人呢?
学生1:喜欢。
学生2:不喜欢,我都不知道这个人是怎样的人,而且就算知道是什么样的人,他可能并不是我喜欢的类型。
教师:那我们来做一个小调查吧,看看男生、女生都喜欢什么样的异性。请大家在便签上写下一个你喜欢的男生或女生的首要特质。
教师:接下来,我们来请女生猜猜男生都写了些什么,男生来猜猜女生都写了些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不做点评,仅在内在特质和外在特质方面作简要引导。)
设计意图:无论男生、女生写了什么,气质也好、外貌也罢,学识也好、孝顺也罢,都是对这种特质的认同和追求,期待对方优秀的同时也是对自我的认同和完善。通过活动的方式,让学生感悟到要不断地提高自我、完善自我。
教师:大家猜猜接下来的纸条会写些什么呢?
学生1:我们可以交往吗?
学生2:我是认真的……
教师:让我们一起打开绿色的纸条。
(学生打开纸条:“期待你的回信——来自×××”)
教师:你会如何回应呢?每个人的想法可能都不一样,每个想法的背后又有很多种办法,每一种办法又各有利弊。接下来,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该如何回应。
(学生讨论结果)
?
教师:同学们经过讨论,仔细分析了每一种方法背后的利弊,相信大家心中也有了一把衡量利弊的尺,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办。通过大家的发言老师还发现,选择“婉言拒绝”的同学比较多,大家更愿意把这种美好的情感深藏在心底。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讨论,感受到面对“好感”来临时,每一种处理方式的利弊。用这种方式,让学生自主选择恰当的解决办法,更好地面对青春期的情感。
教师:在大家刚才讨论的时候,一位同学问老师,如果真的喜欢一个人又不敢跟父母教师说,也不愿意跟伙伴分享,憋在心里又很难受,怎么办呢?今天的心理健康课为大家疏泄这种情绪提供一个空间,我们可以给未来的TA写一封信,把想说的、想表达的都写在这封信里,若干年后,可以把信拿出来读一读,回忆一番。接下来,请大家拿出最后一张便签,写一封信给未来的TA。
(学生写信)
教师:我们在给未来的TA写信时,写了自己很多美好的希望:“我希望你是一个怎样的人”“我希望你不要怎样”“我希望你能怎样”,等等。期待对方的同时更像是在跟自己对话,希望自己也变成那个样子。所以,这封信不是写给别人看的,而是写给自己的,希望自己在若干年后变得更加美好!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给未来的TA写信的方式,更合理地疏泄对异性的好感,同时也让学生更清楚自己的想法,与自己对话。
教学反思:
本课从青春期对异性有好感的话题展开,围绕一封封爱的信笺,与学生探讨“对异性有好感是否正常”及“面对这样的问题我应该怎么办”等问题。课前,教师在校园里进行小范围抽样调查和访谈,找到学生面临的共性问题和最希望解决的问题后,围绕学生的问题展开教学设计,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基于学生学习的设计理念。信封里一封封爱的信笺被依次打开,不仅让学生觉得很神秘,而且保证了课堂讨论氛围的安全,是这节课的一大亮点。课堂教学中,结合现实情境与学生进行分享,引导学生自我剖析,让他们感觉到“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每个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都会思考,因而可以坦然地针对此问题展开探讨。最后,通过辩证分析,每个人心中都有了属于自己的“我该怎么办”的答案,有效地达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心理健康课不同于其他的课程,既强调课程的活动性,又要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教育影响,本节课可以在活动设计方面进一步加强,体现心理健康课重活动、重体验的特点,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体验中成长。在“异性眼中的完美男生/女生”环节,可以多采集一些同学的观点,这样可以更好地说明问题。
G444
B
1005-6009(2017)48-0058-03
董周羽,江苏省淮阴中学(江苏淮安,223002)心理健康教师,一级教师。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