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翟 晶
心灵防护伞
——高中心理活动课教学设计
翟 晶
高中生;挫折;心理防御机制;积极转化
设计理念:
高一新生需要逐渐适应新的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然而不少学生因为学习成绩下降、人际关系不良、自卑等原因不能适应高中生活,出现逃避、自暴自弃、焦虑等问题。对挫折的消极应对方式是导致适应不良的一个关键因素。
高一学生处在脆弱且敏感的“青春期”,介于成人与儿童之间,身心经历着巨大的变化。他们一方面希望能得到像成人一样的尊重和信任,一方面又缺乏足够的能力自立自强,这种矛盾的心理使他们在面对挫折时,常因为冲动和不理智的判断采用不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造成消极的影响。
心理防御机制是指当遭遇挫折或感知到威胁时,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内心自发启动一种保护心理不受伤害或把伤害降到最低限度的机制。心理防御机制一般分为三类:积极心理防御、消极心理防御和中性的心理防御。因为心理防御机制是在无意识中使用的,所以很多学生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消极应对方式。本节课引导学生学习5种常见的消极心理防御机制,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自己应对挫折的反应,并有意识地进行积极转化,从而提高应对挫折的能力。
教学对象:高一年级学生
教学过程:
1.观看视频《雨中即景》。
教师:下雨啦,为什么有些人又躲又跑?
学生:没带伞。
教师:为什么有的人像你们一样喜笑颜开?
学生:带伞了,未雨绸缪。
教师:当我们的心里下雨了,你是否也提前备了一把伞呢?接下来进入我们今天的主题——心灵防护伞。
2.观看《家有儿女》视频片段。
播放《家有儿女》中夏雪竞选班级学习委员失败后的视频片段,请学生寻找视频中夏雪竞选学习委员失败后的各种反应。
教师:小雪竞选学习委员没有成功,心理上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我们一起来看看。首先,她为自己制定了一个目标——当上学习委员,结果败选了,败选以后,小雪的心情怎么样?
学生:她心情不好。
教师:人都是趋利避害的,当面对让自己不舒服的事情时,我们的潜意识都会采取一些措施让自己心理平衡。小雪竞选学习委员失败后是怎么评价学习委员这个职务的呢?
学生:她说“不就是一个破学习委员吗,我才不稀罕”。
教师: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酸葡萄效应。在自我安慰后,小雪的心理平衡了许多,心情也平静了。在这个过程中,小雪采取的应对方式就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
设计意图:选用轻松活泼的视频让这一晦涩的主题变得生动起来,既引发学生的兴趣,又切入主题,自然过渡到主题关键词。
1.了解心理防御机制的概念。
心理防御机制是当遭遇挫折或感知到威胁时,人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内心自发启动的一种保护心理不受伤害或把伤害降到最低限度的机制。
2.结合视频,教师分析5种心理防御机制。
(1)转移:把对某一方的情绪反应转移到另一方。
教师:“踢猫效应”中老总把自己和妻子矛盾中产生的负面情绪一级一级地从主管、员工、孩子转移到无辜的小猫身上,呈现出由高往低的转移过程。
(2)否定:否认已经发生的事实。
(PPT展示漫画)
教师:漫画中的老妇人在丈夫死后仍然祈祷,认为“他很快就会醒过来的”。这种否认已经发生的事实的心理防御机制就是“否定”。有些人在亲人去世以后保留他的房间、物品,在吃饭的时候同样为他摆上一副碗筷也是对已发生事实的否认。
(3)合理化:给自己一个可以接受的理由。
教师:狐狸看到美味的葡萄却吃不到,只能说“这葡萄是酸的”来让自己心理平衡。和“酸葡萄”相对的“合理化”还有“甜柠檬”。我们知道柠檬是酸的,为了让别人知道我所拥有的东西很好,告诉别人“我的柠檬是甜的”。
(4)反向:表面一套,背地里一套。
教师:真实的内心是一种感受,却做出与之相反的表现,就是“反向”。如,有时心里很喜欢一个人,表面上却对他异常冷淡。这种心理防御机制如果使用得当,可帮助我们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但如果过度使用,不断压抑自己心中真实的欲望或想法,以相反的行为表现出来,将形成严重心理困扰。
(5)投射:以己度人。
教师:在刚才的视频短片中,当被问到尤浩然为什么会当选,夏雪是怎么回答的?
学生:夏雪认为他是靠巴结老师,贿赂同学。
教师:所以,夏雪其实是把自己内心的想法——觉得应该如何才能当选投射到了尤浩然身上,而尤浩然可能并未这样做。所谓“投射”是指把自己的想法、态度或欲望,“投射”到别人身上。
3.用俗语小结5种心理防御机制。
转移:寻找“替罪羊”
否认:眼不见为净
反向:此地无银三百两
合理化:吃不到的葡萄是酸的
投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设计意图:心理防御机制概念较为抽象,本环节结合视频、心理效应、生活常识、寓言故事等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讲解,并用学生熟悉的俗语进行小结,再次强化概念,加深学生的理解。
1.选择5个学生生活中的案例,考查学生对5种心理防御机制的理解。
A同学下决心要在考试中夺魁,结果只考了十几名,于是他便用不屑的口吻说:“为了那几分而死读书有什么意思?我可不想做书呆子!”——合理化
早餐时,B同学和妈妈闹矛盾。到学校后,同桌提醒他赶快交作业,B同学很不耐烦地说:“催什么催,催命鬼啊!”——转移
C同学很想担任文艺汇演的主持工作,当学生会主席征求意见时,她却说:“你们都找不到其他人了么?我现在要准备会考,没什么时间。”——反向
英语科代表D同学在英语期中考试中考砸了,他反复看着试卷嘀咕着:“没搞错吧,是我的卷子吗?”——否定
数学考试成绩发下来了,E同学发现班上平时学习不怎么好的同学考得比自己好,心里想:“他们肯定作弊了!”——投射
2.案例讨论。
针对“知识巩固”的5个案例,学生主动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分5个小组分别讨论:5种防御机制使用的效果如何,解决了什么问题,没有解决什么问题,对5位同学有何建议。
教师:现在请大家分组思考2个问题。第一个:刚才的5位同学使用了心理防御机制后效果会如何?第二个:若效果不佳,你有什么更好的建议?给大家2分钟的时间和同桌讨论。
学生1:A同学使用合理化可以让自己心理达到平衡,但语气有点酸,他内心不是这样想的。他应该找出这次考试中自己的漏洞进行查漏补缺。
学生2:B同学把这种不良情绪转移给了同学,会影响和同学的人际关系。他应该解决和妈妈的矛盾。
学生3:C同学采用反向的心理防御机制,有可能学生会主席就找别人了,她应该说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
学生4:D同学通过这种方式让自己不受打击,但最终他还是要接受现实。
学生5:E同学不应该猜测别人考得好就是作弊,这只是他内心的想法,这不利于他自己的进步。
教师总结5种心理防御机制的消极作用:
转移——负性情绪,如不加以控制会恶性传递。
否定——逃避问题,妨碍对问题的解决。
合理化——无视自身缺点;满足现状,放弃追求真正需要的东西。
反向——表里不一,让人感觉虚伪。
投射——推卸责任;妨碍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设计意图:此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结合学生平时的学习生活,列举案例,一方面帮助学生巩固概念,另一方面通过讨论和分享,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常用的心理防御机制。
教师:心理学上,防御机制大致分为三类:积极、消极和中性的,以上5种防御机制基本属于消极的防御机制。心理学上还有一种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叫作“升华”。
教师呈现汶川地震后以及灾区重建后的图片,结合全国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化悲痛为力量的讲述,深化学生对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的理解和使用。
教师:我们来看一下,对于竞选学习委员失败的事情,小雪是如何做到升华的。(播放《家有儿女》夏雪积极面对学习委员落选这一事情的视频。)
教师:心理防御机制是人在应激状态下的一种本能反应,它广泛渗透于每个人的生活,有助于缓冲心理危机,提高心情指数,但不能解决问题,有一定副作用。当遭遇挫折时,我们要学会有意识地积极转化,勇敢面对困难,积极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自然引出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最后播放视频,一方面通过具体例子强化“升华”的概念,另一方面首尾呼应,使课堂结构更加完整。
教学反思:
正确应对挫折是高中生需要培养和锻炼的心理素质。咨询中发现,处在青春期的高中生,在遇到挫折时容易转向自我怀疑和否定,担心求助会给教师和同学留下不好的印象。然而他们能力有限,因此容易采用不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来保持心理平衡,长此以往带来诸多心理困扰。心理防御机制的概念晦涩难懂,采用通俗易懂的切入点引入概念,打开学生心扉、引起共鸣是这堂课的教学关键点。为了达到这个效果,笔者选取了《家有儿女》中夏雪遭受挫折的例子,让学生能迅速进入状态、产生共鸣;通过对夏雪遇到挫折后各种反应的分析,以及学生熟悉的寓言故事、生活常识、俗语,加深学生对心理防御机制的感性理解;引导学生对身边发生的案例进行分析和建议,完成对心理防御机制的辨证认识和积极转化;最后采用夏雪转变了心态、积极升华的视频为课堂画上句号。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很高。
在课堂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上,注重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体验为主体,由实例引入概念,再由概念回归实例,成功实现心理知识的运用。在课堂最后,若能充分展开,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挫折事件及采用的心理防御机制,以后将如何改进,教学效果也许会更好。
G444
B
1005-6009(2017)48-0061-03
翟晶,湖北省天门中学(湖北天门,431700)心理健康教师。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