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吴 卿
信息技术助力语文教学的五条路径
吴 卿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的优化中有着巨大优势和重要作用,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化工具和平台,将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巧妙整合,可以有效促进语文教学的深度改革,切实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语文课程;课程整合
一直以来,笔者坚持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相整合的价值追求,并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长期、深入的探索与尝试。
早期,笔者使用电子邮件为通讯手段,让学生将作文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发送,教师收到电子邮件后,认真阅读学生电子档作文,再把修改建议通过电子邮件回复给学生。学生在收到回信后,根据建议进行作文的再修改。之后,再把修改后的电子档文章重新发给老师。这样来回往复过程往往数次,有效实现了作文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也强,还增加了一丝期待、神秘与趣味,使学生写作、修改的积极性大增。
现在,笔者借助网络通讯工具如QQ、微信等进行实时互动。这些信息技术工具的合理使用,实现了师生、生生乃至更大群体的作文同步教学与赏析。相对于电子邮件,QQ、微信的时效性更强,一个字、一句话、一则材料、一个构思、一个疑惑都能在第一时间得到反馈和回应,对于提升学生习作水平,不失为一种更高效的教学方式。
笔者还利用网络论坛、博客、电子出版物等实现作文教学的展示、交流、共享。笔者建立“写作”为主题的网络论坛和博客,指导学生们将作文发表到论坛或博客上。浏览者可以以回帖的形式交流对文章的看法,教师则对学生的信息进行随机点评,并最终发表对这篇文章的主评意见。这种形式的作文互动活动,也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参与写作的积极性,对于优秀作品的展示、有效写作经验的宣扬,有直接促进作用。与此同时,笔者还使用iebook、ZMaker等电子杂志制作软件,挑选出优秀学生作品,制作成电子报刊或杂志进行网络发布。再逐步培训学生参与电子刊物的编撰和制作过程,逐步打造了学校、年级、班级、学生学习小组多级作文电子刊物体系。
心理学研究实验表明,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通过视觉和听觉获取的知识和信息高达94%。另一个实验表明,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听到内容的20%,自己看到内容的30%。所以,利用好信息技术手段,以炫目精彩的设计,逼真、生动的图画,动听悦耳的音频,冲击力强大的视频来创造教学情境,往往能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生动化、清晰化,提高教学实效。
如,在作文课《撷取生活的浪花——作真情实感文》中,笔者借助信息工具PowerPoint较好实现了这一目标,PowerPoint可极为方便地凸显课堂教学内容,整合图片、视频、音频资源,有序地构建课堂教学框架。课堂上,笔者先播放汶川地震发生前美丽景色的视频,再配上地震发生后汶川满目疮痍、死伤惨痛的惊人画面,结合哀伤的配音,顺利完成了课堂的前半程,同学们无不纷纷落泪感伤;随后,笔者展示了一组全社会团结一致、众志成城援助汶川的图片、口号,播放国家领导人、人民解放军、志愿者们奔赴抗灾救灾第一线的视频,再引导学生体会“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的内涵;写作环节,学生们奋笔疾书,真情流露,中华民族的坚强、不屈、团结精神在学生笔下得以呈现和宏扬。
微信是腾讯公司推出的即时通讯聊天软件。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网页快速发送语音、视频、图片和文字。微信还提供公众平台、朋友圈、消息推送等功能,用户可以通过添加好友和关注公众平台,实现将内容分享给好友以及将用户看到的精彩内容分享到微信朋友圈的功能。
不少教师在工作之余,投身于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的创建和应用,希望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家长乃至更多的人。笔者身边的朱红梅老师就是其中之一。朱老师擅长作文教学,她发现中国传统的物候文化知识源远流长,而物候又与生活息息相关,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写作素材,也可以成为非常不错的写作对象。于是她建立了微信公众平台“物候文化与语文”,在公众平台内她上传与物候文化相关的写作素材、学生的优秀习作和自己写的物候美文,甚至课余她随手在校园内拍摄的花花草草也成为她上传的内容,这一切都通过微信朋友圈默默地推送着。一幅幅四季变化的优美画面,一篇篇清新的美文,展示的正是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
信息技术助力课程整合之后,信息教育辅助手段层出不穷。近几年来,手机等移动终端的广泛普及,高速移动互联网的迅速覆盖和智能终端APP开发程序的迅速开放与成熟,大量新颖、有趣而富有创造性的教育信息技术及软件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百词斩、画声、单读、4D书城、小猿搜题、活字帖、视+、涂鸦笔记……为长久处于传统教学模式下的人们,打开了全新的视野,师生们告别过去,也能更好地学习,大家发出惊呼:“语文学习越来越好玩了!”
例如我所在的学校建起了“未来教室”,教师用起触摸屏,学生们熟练操作着PAD,读文字、听音乐、看视频、写感受,最后小组合作,一起用PAD写起小说来,最后,一篇篇主题明确、创意新颖的微型小说就这样神奇地诞生了。而这堂课上学生们使用的PAD中的学习软件和资料,都是教师自己利用APPPARK应用公园、APP自助生产运营平台等智能APP制作平台自行设计与开发的。这样一来,教师就能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自己需要的课程软件,也能调控自己学生喜欢与合适的学习内容了。
翻转课堂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教师不再占用课堂的时间来讲授信息,这些信息需要学生在课后完成自主学习。而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催化“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让我看到课程改革的一种勇气与决心。但也同样因为翻转课堂是对基于印刷术的传统课堂教学结构与教学流程的彻底颠覆,由此将引发教师角色、课程模式、管理模式等一系列变革,特别是在当前国内教育大环境背景下,这是一种大胆的尝试。
所以,笔者的主张是从翻转课堂中选择某些目前教育环境允许,教育工作者易于操作,学生便于接受的环节来操作——比如微课。微课,可以理解为一个以课堂(不限于教室)教学视频实录片段为核心的教学资源包。它具备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少,资源容量小,主题突出、内容具体等特点,可以使我们有效地抓住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微课制作的方式有多种多样,可以是PPT,可以用手机录像,也可以用各种录屏软件录制。
微课,作为最新信息技术手段之一,近几年已经深入到课程改革最前沿。各地各校都纷纷举办微课设计竞赛与活动,很多学校也开始把微课作为考评一个教师教学水平与能力的标准。目前,较为主流的主张和做法是:先把微课学习环节搬到课堂上,根据翻转课堂理念先让学生通过微课对教学的重难点进行自学,再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间的协作学习掌握和内化知识,实现先学后教的课堂反转。当然在条件允许和学生能力足够的前提下,也可以把微课作为课后学习的内容布置给学生。
G40
A
1005-6009(2017)46-0041-02
吴卿,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娄葑学校(江苏苏州,215000)德育处主任,一级教师。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