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徐新艳
仰望理想课堂的天空
徐新艳
“让教室里的学习成为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尊重,每个学生都能放心地打开自己的心扉,每个学生的差异都得到关注的学习。”读到《静悄悄的革命》这本书,我深深地被震撼。当读到日本用汉字“勉强”表达“学习”之义时,我深深地反思,我们的课堂中的学习活动是否勉强;当看到小林老师激发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自主学习时,我在想,我一直追求的学生主动学习、喜欢学习的课堂在哪里?
这几年我一直在探索如何让学生主动地阅读课文、自觉地品析文字、陶醉于文字的美妙之中,可是通常的情况是我自己被文字陶醉了,学生却游离于文字之外,然后等待着老师分析,等待着答案,最后很勉强地背诵答案。可是机械地读懂了课文,又有何用?自主阅读时,学生仍说不出所以然来。
之后,我慢慢地尝试让自己少讲,由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然而,学生提出的问题无意义,抓不住重点。有时我抛出问题让学生自主解答,但学生的品析通常比较肤浅。比如在上《三亚落日》时,我试图引导学生从认知的角度出发进行赏析。我首先让他们谈谈读了这篇课文的感受,对三亚落日的印象,他们的回答是“美”;引导他们讲述得再丰富、再详细些时,他们的回答是“很美”;让他们自主探究文字为何这样美时,他们教条地找出修辞手法,当追问效果时,只会说“形象生动”。课后我深深地反思,究竟是我这个语文老师不会教,还是学生六年来已经习惯如此?
我羡慕、赞叹一些优质课竞赛中学生的精彩表现,学生对每个问题都能对答如流、品析到位。然而静下心来,细细研究,有几个学生的答案是自己的阅读感受?绝大多数学生的回答都和参考资料的品析如出一辙。这优质课堂表面的繁荣景象,只不过是学生提前预习的结果,把老师要说的话通过学生的嘴说出来,是学生的表演而已。
“让教室里的学习成为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尊重、每个学生都能放心打开自己的心扉、每个学生的差异都得到关注的学习。”多么美好的学习场景呀!它是我的理想。但是这一理想的课堂在哪里?该如何实现呢?在这本书中,我仿佛找到了答案。
小林老师在“生活课”中,拿出自己制作的东西当样品,请学生猜猜其中的诀窍。小林老师只用短短几分钟,就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还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玩具,学生开开心心、自由自在地制作起来。“判断自己的工作究竟好不好,只能看教室里每个学生的表情、学习的姿态,看他们是否在持续学习。”这样的课堂不正是我多年一直在探究的么?我学到了要打造倾听的课堂,不是听学生发言的内容,而是听其发言中所包含的心情、想法,与他们心心相印,追求的不是“发言热闹的教室”,而是“用心地相互倾听的教室”;我学到了要设计没有正确答案的学习,不轻易地定位或下结论,充分鼓励每个孩子的积极性;我学会了创造开放型的学习模式,向社区、向家长开放,生活处处皆学问,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学到不一样的知识……
掩卷深思,《静悄悄的革命》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学生真正自主的课堂,让我的教育改革信念更加坚定。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相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漕湖学校)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