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尚 意

时间:2024-05-07

辛 尘

尚 意

辛 尘

随着晚唐、五代时期的社会动荡,士族文化形态的根基受到了猛烈地冲击,在崇尚文治的宋代,社会文化形态逐渐完成了从士族文化形态向平民文化形态的转化,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艺用书法开始走向其后半段。在这种文化形态下,形成了以苏轼为核心的“新艺术运动”,在书法方面崇尚学问气节,追求个性情性,从而开创了宋代平民文化形态下的“尚意”书法新风气。

宋代;平民文化形态;新艺术运动;尚意新风气

北宋是中国古代艺用书法发展演变的转折点。从汉末书法艺术自觉,实用书法走向艺用书法,直到唐代,这是艺用书法发展的前半期。这一时期的书法名家多半是出生高贵、地位显赫的仕家子弟、王公贵族,他们自幼就有优越的文化艺术教育条件,就书法而言,他们都有过硬的“童子功”,因而他们追求书法技法的精妙、书法形质的完美、书法神采的优雅。即使是盛中唐以来以狂草抒情的书家,也都是精心研究书法技艺、千锤百炼、放纵一时的行家里手。概言之,士族文化形态的社会结构、学术思想、生命理想、审美趣尚,决定了身处其中的书法家的艺术追求,决定了这个时期的书法评定标准,决定了这个时期的书法的基本面貌。

图1 杨凝式《卢鸿草堂十志图跋》

但是,晚唐、五代时期的社会动荡,走马灯似的改朝换代,撼动并逐渐摧毁士族文化形态的社会根基,代代相因、世世荣华的高门大姓土崩瓦解,尤其是下层军官出身的赵匡胤代后周而起,建立了崇尚文治的宋王朝,社会文化形态逐渐从士族文化形态转向平民文化形态。有意无意之中,艺用书法也开始走向它的后半期。

在这样的转折中,首先涌现出来的代表书家是五代时期的杨凝式。身处乱世,贵为少师,杨凝式(见图1)的书法是唐代书风的继承者,同时也是北宋书风的开创者。它精于法度,长于抒情,兼具唐人楷书与草书之长;同时又放笔一戏,不计工拙,倾吐胸中块垒,成为北宋文士追摹的直接典范。

史学家历来把北宋视为中国古代社会从中古到近古的转折点,其依据是此际平民文化形态逐渐形成并取代以往的氏族文化形态。这当然是后人的研究观点,身处北宋时期的文士们未必有这样的自觉。但是,随着一批又一批平民出身的寒士通过科考升入社会上层甚至顶层,随着他们逐渐干预乃至实际掌控意识形态话语权,随着他们接过中唐韩愈的理念,开始倡导新古文、新儒学、新禅学,“新文化运动”充分体现了新兴的平民出身文人士大夫的学术思想和政治诉求,新阶层、新思想、新权力、新学术、新趣尚、新标准,在有意无意之中实现着社会文化形态的更替。进而,到了北宋中期,这种文化嬗变推广到书法绘画方面,又形成了以苏轼为核心和主将的“新艺术运动”:崇尚清新自然、学问气节,书法见情见性,绘画诗心墨戏。

欧阳修、蔡襄、苏轼等文坛领袖一致推崇颜真卿的书法,不仅是因为颜字既有北书的雄厚宽博,又有南书的灵动精到,更因为颜真卿其人是忠臣烈士,中后期的书风刚正质朴,刊落浮华,字如其人。杨凝式的书法脱胎于颜字,也从一个角度证明了颜字是值得师法的典范。

相比较而言,在唐代诸家书法中,颜字(特别是中后期书法)是最“接地气”的。也就是说,就书写的精美程度而言,颜字较为粗疏,甚至有人认为是刻工粗制滥造所致。这是一种不合逻辑的推测。其早期的《多宝塔》刻工尚能静美,后期身份高、书名显,刻工何以反而交由低劣的刻工镌刻呢?合理的解释是颜鲁公虽有精巧的技艺,但不屑于作字的工拙,放笔直书,正气凛然,表现出强烈的个性。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颜字不是以精美取悦于人,而是以人格令人感动。因此,欧阳修学颜字,蔡襄学颜字,苏轼也学颜字。他们青少年时代生活艰难,没有条件像前代的士族子弟那样从小学习艺术、精研笔法。但他们精通学术,明辨事理,文才横溢,人格高尚,当其身处庙堂研究书法,自然取径颜字,不求精美,而求正大雄健之气,以学问、文章为支撑,以个性、情性为追求,由此打出了“尚意”的大旗,登高一呼,追随者众多,不但有苏门学士黄庭坚于行草书独标一格,即使是学二王、集古字的米芾,也投入尚意的行列,高喊“不当计工拙,放笔一戏空”。

图2 苏轼《东武帖》

苏东坡或许写不出颜真卿《多宝塔》的法度与精致,但苏字(见图2)坚厚宽绰之中别有一种洒脱与豪迈。黄山谷或许写不出旭、素狂草的恣肆与奇妙,但黄草(见图3)纵横摇曳之中透露出一种倔强与孤傲。更赖苏、黄才华横溢,诗文卓绝,书法为文士所推崇。蔡君谟虽然写不出褚遂良的灵动与爽健,但蔡书端庄清新,其人德高望重,书因人贵,被欧阳修、苏轼推为当代第一。以技艺论,米南宫书法(见图4)在“宋四家”中最为精到,但其书超乎法度之上,游戏自在、振迅天真,其人追随苏轼文士集团,成为“尚意”书风的佼佼者。正是他们的共同努力,开创了平民文化形态的书法艺术新风气。

图4 米芾《闻张都帖》

J292.1

A

1005-6009(2017)45-0022-03

辛尘,本名胡新群,南京艺术学院(南京,210000)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社员,江苏省教育书法协会副秘书长。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