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关注支架构建 智慧把握教材*——以“Dying to be thin...”的教学设计为例

时间:2024-05-07

方 胜

关注支架构建 智慧把握教材*
——以“Dying to be thin...”的教学设计为例

方 胜

江苏省现行英语教材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译演”等诸方面的要求很高,高一学生学习并掌握两个模块四册书的内容,难度很大。教与学的现状要求英语教师适势求变,设置教学的智慧支架,改编整合教材,培养学生对教材的兴趣。从教学个案“Dying to be thin...”的教学设计谈起,探讨英语教材的整合和提升途径。

教学支架;苏版教材;整合;提升途径;SARS原则

一、引言

目前江苏省普遍使用的是译林版教材“Advance with English”。它富有生活情趣、形式灵活、极具人文性,虽受到广泛赞誉但却是一套难度较大的教材。高一学生在很短的时间里要学习并掌握两个模块四册书的内容,教与学两方面都面临很大困难。同时,英语课程标准对英语学习的过程也提出了高要求:“在英语课程中,要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体验、实践、参与、探究和合作等方式,发现语言的规律,逐步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不断调整情感态度,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和自主学习能力。”这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巨大挑战。

教与学的现状要求英语教师要与时俱进,教学中应该为学生构建好教学支架。笔者认为,英语教学构建支架,就是从教材入手,对教材进行改编整合,根据学情,设置教学的坡度和梯度,逐步引导学生对教材的兴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支架式教学(The Scaffolding Instruction)是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而提供的一种概念框架,这种概念框架是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需要事先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把学习者的理解引向深入(根据欧共体DGXⅢ“远距离教育与训练项目”的有关文件)。

笔者在为学生搭建教学的“脚手架”时,力求遵循 SARS 四原则,即:Select(精选),Adapt(改编), Reject(舍弃),Supplement&Synthesize(补充和整合)。下文以模块一 Unit 3 “Dying to be thin...”的几个教学片段为例,来谈谈如何整合教材,扩展单元话题,使设置的话题在有效的交流中生活化、具体化,从而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案例

Unit 3 Looking good,feeling good这一单元以“相貌”和“自我感觉”为主要话题,围绕各种各样的情景展开新的以健康为中心的话题,学习评说健康的描述词、体育及运动名称等等。对于城市里的学生来说,他们有他们自身的优势,对健康、减肥、运动都没有陌生感,但农村学生可能就比较难了解关于“邀请参加健身馆”的系列任务等活动了。

基于对教材以及学生情况的分析,笔者认为,教学活动应该建立在学生相对熟悉的信息基础上,选用常见的海报以及深受学生喜欢的影片、影视明星,围绕“电影”这个主话题,在交流和合作学习中探究新的话题,延伸学生学习的范围,达成教学目标。教师在设计教学步骤时,考虑各种情况,搭建跟主题有关的新的话题支架,让学生在相对宽泛的情境中自己去探究和发现。具体来说,有如下几条路径。

1.精选内容,激发兴趣,搭建逐步深入学习的话题支架。

课文“Dying to be thin...”包含3封电子邮件,还有一篇超过千字的“阅读策略”。面对从未谋面的学生,如何在一堂45分钟的公开“送课”内处理好这么多内容,我遵循“Select”精选原则(SARS之“S”原则),注重了教学角度的精选。

【教学片段 1】Warming-up 环节

T:Suppose you are a bit overweight,how would you lose weight?

Ss:Going on a diet; exercising in the gym;receiving surgical treatment;taking weight-loss pills.(教师帮助学生整理句型,在给予肯定的同时,可以把话题扩展,从独立的图片到具体的学生)

T:What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different ways of losing weight?

在得到教师的肯定后,学生也变得更加大胆,在回答教师的问题后又补上自己喜欢的原因。在学生讨论自身的基础上又回到课件本身,“Brainstorm”将学生讨论引向深入。

2.改编教材,以“听”统领,在学生、教材与教师之间建立互动的支架。

遵循 “Adapt”改编原则(SARS 之“A”原则),改编、调整教材,留给学生更多思考的空间,使书本知识转换为学生思考的线索,达到学习的真正目的。3封邮件和一个阅读策略被整合为几个有机的板块。通过听力测试、领读、抢说,重新进行了课本材料的信息加工,以内容传送文化,以信息的习得促进学生的思维。

?

听的环节是“输入”的过程,强调学生把书本合上,让学生带着想象,带着问题听,听的过程注重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教学片段 2】While-reading

T:Where does Amy come from?

S:What kind of pills did Amy take?(学生在教师帮助下尝试提问)

S:What caused Amy’s liver to fail?

T:Guess what might be talked about in the next paragraph.(教师适时引导深入)

Task 1 Make a list of Amy’s problems and suggest her how to be a healthy student.(布置当堂任务,旨在形成有效坡度,支撑课堂交流的持续)

在听的过程中有的放矢,捕捉有效信息,同时又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并发现需要注意的表达方式,为后续的语言实践积累实用句型。参与话题讨论等形式使文本教学实现了趣味性和有效性的统一。通过让学生在具体语境中发现新句型,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避免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抽象的说教,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给学生提供了提高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的发展平台。

3.抓住重点,强调整体,给予学生积极的策略支架。

课本内容要点繁多,遵循“Reject”舍得原则(SARS 之“R”原则),搭建支架,方能抓住重点,取舍之间,师生的教与学便显得游刃有余。

“Dying to be thin...”这节公开课的教学设计抓住了整体理解,省去了e-mail格式等细枝末节的纠缠;抓住了逻辑策略的具体应用,摒弃了照本宣科的低效。课堂还瞄准关键词突破 (如figure, exercise, priceless, harmful, follow one’s advice, attractive, recover, embarrassed, stay slim,go on a diet等),舍弃了语法的深“抠”。而这些扬弃为师生赢得了宝贵的教学补充、拓展时间——能够抓住学生的习得过程,激发学生的兴趣,使课堂充满活力。在课堂上,教师不仅关注学生语言习得,适时适当的点评也给学生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其本身更是一种重要的支架策略。

另一方面,“Supplement&Synthesize”补充和整合原则(SARS之“S”原则)在高中牛津英语教学中显得尤其重要。通过语境中的展示与分享,当堂所学的内容得以总结和运用,学生的思维得以延伸。我和学生大胆取舍,巧立支架,在学生的思维充分拓展以后,又共同设计了一个“The Press Conference”的情境。让学生在新闻招待会中扮演Amy,Zhou Ling,Amy’s mother,Amy’s doctor 和 Li Dong。“角色独白(说最想说的话)→观众席学生提问(在教师鼓励帮助下,应用性、创造性问题不断提出)→角色人物当场交流(如,doctor对Amy,Amy对Li Dong,Mother对doctor,根据观众要求,即时发生)”。如此,学生在总体掌握本节课内容的基础上,扩大了输入的信息量。学生的追问势必促使学生与文本再次对话,并且激发对文本的再加工。

4.鼓励进步,开发支架式教学的调节功能。

认知能力是教学支架选择的考虑因素,情感因素也是变量之一。提供支架的人必须要能应对学习者对学习任务不感兴趣或学习者在学习中遇到挫折等情况。(Wood等,1976)鼓励也是一种重要的支架策略。 (Schetz&Stremmel,1994)在笑声和掌声中,师生有效加强了英语学习的顺化、内化作用,有放又有收,由课本内容放飞又回归书本、高于书本,拓展了学生思维活动的空间,提高了学生特别是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对教材的兴趣,支架式教学步骤设计丰富了这堂课的层次感。

【教学片段3】

Suppose one of your friends is addicted to losing weight and can’t stop, do you think you could manage to persuade him or her to give up and be healthier? 在教学中结合flash,我当场用简笔画创设了一个情境。我发现一名姓陶的学生(之前属于后进生范围,内向型)眼神专注,听课很仔细,就让她和另外一个学生上讲台参照大屏幕把flash中的情境表演出来。

这也是这堂课的意外收获——后来,我经常让她上台,或朗读或复述或表演,并在她的练习本上不时加批一两句评语……陶同学的英语成绩不断进步。这件事也为我赢得了良好的口碑,不少学生赞扬我对学生的一视同仁。

由此可见,英语教材难度再大,学生只要借助教师用智慧搭建的教学支架,激发内驱力,就能化繁复为容易。学生在支架式的教学模式帮助下,一旦获得了点滴的成功而产生成功感时,学生便信心大增,兴趣盎然,情不自禁地想更上一层楼,这便是支架式教学的调节功能。

三、结语

总之,把握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研究他们英语学习的需求和规律,研究学生的思维发展的规律,是每一位英语教师需要深入思考的课题。

首先,教师要研究教材,教材整合的核心是设计超出学生现有的水平并处于其最近发展区的学习任务,使我们的课堂“有疑问、有猜想、有惊讶、有笑声、有争议、有沉思、有联想”。其次,教师在研究教材的基础上,要注重搭建学好英语的心理支架。最后,强调在探究中掌握学习策略的运用。教师是学生学习策略、自主学习能力的指导者:教师要通过“引(支架式引导)、扶(探索尝试)、放(独立、协作学习:让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独立去解决问题)、收(反馈:及时反馈信息,发现问题及时矫正,及时调控)、评(教师评学生,学生评学生,学生自评,评出方向,评出学习干劲)”五个步骤指导教学。

[1]HADLEY AO.TeachingLanguageinContext[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2]柳淑瑛.支架式语言教与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G633.4

A

1005-6009(2017)35-0044-03

方胜,江苏省邗江中学北区校(江苏扬州,225000)教师,扬州市学科带头人,扬州市邗江区教育科研标兵。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重点自筹课题“基于‘微课’建设的初中英语大课堂教学方式的探索与研究”(课题编号:B-b/2015/02/287)的研究成果。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