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田长青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对策与思考
——以“模块教学”实践研究为例
田长青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是课程实施的应有之意,同时也逐渐成为建构“三级课程体系”以来实践者的共识。由于对国家课程功能认识的偏差,导致实施中有窄化课程功能的倾向;片面或肤浅理解课程实施的特色化,没有体现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强调课程资源的整合,忽略了教师与学生教学资源的创生。
国家课程;校本课程;校本化实施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是课程实施的应有之意,同时也逐渐成为建构“三级课程体系”以来实践者的共识。经过对我区课程实施的相关调研,我们感受到越来越多的学校、老师在实施国家课程时,努力让课程适应学校的实情与学生的实际,实现由理想课程向实践课程的转变。同时我们也发现:由于对国家课程功能认识的偏差,导致实施中有窄化课程功能的倾向;片面或肤浅理解课程实施的特色化,没有体现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强调课程资源的整合,忽略了教师与学生教学资源的创生。如何应对实践中国家课程校本化的诸多误区,本文试以我区八士实验小学“模块教学”实践研究为例,谈谈我们的对策与思考。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其本质是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实施国家课程的过程。国家课程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具有“普遍共性”,不同学校的学生由于地域、文化等因素的差异,在实施过程中为了更好满足学校、学生的需要,就必须倡导国家课程的“二次开发”。因此,在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过程中,提高国家课程的适切性,让课程实施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促使学校形成办学特色,应该成为我们追求的目标。
八士实验小学之所以开展“模块教学”研究,是因为他们认为发掘现行教材中文本语言规律与单元编排规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专业要求,教师如果不能创造性使用,就不善于陪伴学生学好语文。加之学校的阅读教学已经固化为导入、初读、精读、拓展、总结的线性模式,学生缺乏课堂在场感,久而久之将会失去语文学习的兴趣。为此,他们在阅读教学的内容上以模块的方式进行整合和拓展,模块由相同主题内容构成,可以是现行教材中的单元,也可以是打通单元后的重组教材,还可以是课内外教学资源有机统整。同时从阅读教学方式上加以突破并进行课型的重构,促进学生通过更广泛意义上的阅读,不断进行对话交流,从而寻求自我理解,整体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当然,这种指向提高课程适切性的创造,必须基于对国家课程功能的深刻理解与准确把握。八士实小在进行此项研究的过程中,始终把“明确阅读教学的目标任务,确立学生为主体的阅读教学理念”作为前提,做到了既忠实执行国家课程,又依据实情开展有意义的实践,学校的教学特色有了显现,学生也得到了发展。
在进行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过程中,一方面需要教师(也包括学校)根据课程目标,在保证目标达成的前提下,依据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教学设计,开展教学活动;另一方面则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包括学生的认知基础,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的生活经验等,努力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发展。为此,让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让他们有兴趣,有经历,有发现,是国家课程得以校本化的关键。
在推进“模块教学”研究的过程中,八士实小努力关注学生的在场感,在课程实施中营造安全对话场、实践语用场、思维发展场,让学生愉悦对话,语言得以生长,思维得以发展。他们在构建单元模块教学结构“整体感知、组合研读、立体拓展、特色分享”的基础上,尝试进行多种阅读教学新方式,如导读、聊读、比较读、赏读、群文跳读、吟诵读等,让学生读而有味,读有智慧。以聊读为例,教师以学生伙伴的姿态,循着学生的理解路径,边读边聊,以聊促读,使学生不由自主地卷入到对文本形式、情感、价值等的认知、理解、体悟中,从而得到语言能力的提升和思想情操的陶冶。
事实上,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中,为避免片面追求学校特色,就得让学生走到课程实施的中央,从学生的原点展开课程资源的开发,围绕学生的学习进行教学活动,以学生的发展来评判实施的优劣。也唯有此,校本化实施的价值才能彰显。
课程再“加工”,是国家课程校本化的主要途径。通过课程统整,我们可以把与学生学习相关联的要素和内容有机整合,为学生学习提供更全面的问题背景,促使学生主动地解决问题,达成学生全面有个性的发展。从这一意义上说,课程统整实现了课程整体育人的功能,同时也有助于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效益。在课程统整过程中,我们要十分关注学生的经验、兴趣和需要,让课程内容与学生相遇、融合,促进学生的经验生长与人格发展。因此,实践中,我们既要强调学科间整合,学科跨界整合,更要倡导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整合,实现对国家课程的再认识、再诠释、再行动,从而助力师生的成长。
八士实小在实践中,也紧紧以课程的统整与融合为抓手,让自己的行动更有成效。他们起始基于语文学习内容与主题设计模块,如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诚实与信任》《珍珠鸟》《九色鹿》以生活叙事、民间故事等方式昭示诚信为人,组成模块训练对话、细读动词、品读人物、积淀优秀品质。学生凭借语言体会表达,在言语揣摩与表达建构中形成判断,表达情感与体验。而后基于学习方式设计模块,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望月》与《灰椋鸟》一静一动写景,以一切景语皆情语为主题组成模块赏读。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广玉兰》与《夹竹桃》同样写花,组成“花之韵”模块后,在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比较阅读过程中“闻其香”“赏其形”“品其质”。更多的基于学生核心素养提升设计模块,4~6年级教材编排有名著导读,通过《三打白骨精》聊环境、情节、人物,走进《西游记》原著;由《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教学引发《鲁滨逊漂流记》导读、交流。学生的学习有了情趣,更有了发展。
总之,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国家课程的教育价值,也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学校与学生的发展。这既是我们实践工作者的权利,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我们还需强化学校课程的规划、管理与评价重建,保障国家课程校本化的顺利实施。也唯有此,课程的功能与意义,才能在实践的土壤中开花。
图片新闻
第28届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竞赛颁奖仪式举行
第28届江苏省 “教海探航”征文竞赛颁奖仪式于2016年11月6日在南通市通州区举行。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沈健出席仪式并作讲话,南通市委常委、通州区委书记宋乐伟,省教育厅机关党委书记徐子敏等为获奖代表颁奖。
沈健充分肯定“教海探航”打造了具有苏派特色的教育文化,推动了全省青年教师队伍的建设工作,已成为我省名师成长的“孵化器”。他要求江苏教育报刊总社要继续坚持“媒体+智库”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强苏派教育研究,推动全省教育改革与发展。来自省内外的千余名教师参加了颁奖活动及随后进行的全国名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
(江 教 报道)
G423.07
B
1005-6009(2016)53-0018-02
田长青,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教育局教研室(江苏无锡,214101)副主任,高级教师。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