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李 岚 黄辛隐
心理班会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李 岚1黄辛隐2
班主任要有意识地将教育理想和班级管理的理念运用在心理班会的设计和实施中。心理班会真正发挥作用,既要加强课堂设计的主题意识、活动意识、辅导意识和效果意识,也要注重班主任心理辅导技术的提升。心理班会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的心育意识和心育水平,班主任的心育素养也将是未来心理班会发展的最主要抓手。
心理班会;活动设计;团体辅导技巧
心理班会将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引入主题班会,根据学生心理特点,使用团体心理辅导的方法和技术,通过精心设计,促进学生的情感交流和内心体验,从而实现“知、情、意”的提升。一些心理教育工作开展得较好的学校,班主任们也较早地尝试开展心理班会,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班主任开始意识到心理班会的作用,在部分学校心理班会得到了推广。下文笔者将结合观摩的若干节高中心理班会课,谈谈心理班会课在实施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主题意识。
主题是一节课设计的方向,各环节都要围绕主题来进行。主题的选择要贴近学生,既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年龄发展特点,又要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帮助学生学会应对成长中实际遇到的问题。其次,主题的切口宜小不宜大,课题要尽量聚焦,避免用一些很宽泛的标题作为课题。例如“拥有健康心理,创造幸福人生”,看了这个标题,不知道这节课究竟是关于哪方面的,因为它涵盖的内容太多了。最后,设计之前首先要理清主题的心理学逻辑关系,由浅入深、由部分到全体、由行为层次到情感层次再到认知层次,逐步深化活动主题。
2.活动意识。
心理班会课往往需要以活动为载体,皮亚杰在他的发生认识论中提出,活动是一切认识和心理产生的源泉。很多教师在心理班会课上都会设计活动,做游戏、看视频、角色扮演等等,但需要注意的是,活动应该以引发学生某方面的心理主体体验为目标,而不是为活动而活动,活动只是一个载体,活动之后的分享更为重要。此外还需要注意的是,活动要动静搭配,重点突出,也就是要有一个核心活动,核心活动一般占到至少半节课的时间。不要安排过多的活动,避免蜻蜓点水式的体验。
3.辅导意识。
心理班会课不同于一般的班会课,教师在课堂中不是灌输或教育,而是辅导。教师要注重学生的感受而非认知,通过团体互动,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团体的助力下重新审视自己,获得感悟和成长。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如何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学生的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将问题抛给学生,借助团体的互动形成共识,而非直接回应对与错。因此,善于抓住时机、及时提出引导性问题是教师辅导的关键所在。
4.效果意识。
效果就是指课堂预期要达到的学生体验和感悟的程度,这是心理班会课的关键点,也是落脚点。再好的设计、再好的活动,如果学生没有体验和感悟,或者只有浅表的体验和感悟,都不能说是成功的,一堂好课最终应该达到知、情、行的高度统一。班主任在每次活动结束后应该对活动的效果进行评估,可以结合课堂内容设计一些问题,也可以是完全开放式的,请学生以周记的形式,将自己的活动感受记录下来。借助学生的反馈可以进行评估,未解决的问题可以在下次活动时再解决。当然,我们不能期望一次活动就能有长期的效果,但是常态化的活动可以使效果持续下去。
在心理班会课上,班主任扮演的是一个团体领导者的角色,团体领导者是在团体运作过程中负责带领和指引走向的人。作为一个团体领导者,要调动团体成员积极参与,并能够激发团体动力,需要具备三种最重要的人格特质:共情,真诚,关注。
共情,指辅导教师设身处地地理解对方,能感受到学生的情感,包括感受到学生不明显、不清晰的情感,如同感受到自己的情感一样。在心理班会上,班主任要做到共情,就是要有能力在观察、聆听的过程中推断出学生的感受、信念和态度,并将这些感受有效地传达给对方,这时,对方会感到班主任很明白自己,从而产生一种温暖、被接纳及舒畅的满足感。这种感受可以诱发他及其他学生在沟通中充满体谅和关心爱护的气氛。
真诚,指教师愿意和学生一起表达真实的情感和态度,教师的真诚也必定会使学生表现出真实的自我。在心理班会中,班主任对学生真情流露的关爱以及基于尊重和信任的坦诚,往往可以使学生逐渐摘下面具,勇敢地学习面对真实的自我,以真实的自我与他人相处。同时,团体中的真诚沟通环境会令学生感到安全而产生改变。
关注,指无条件、积极地关注与接纳,不对学生思想、情感、行为的好坏强行做出评判,使学生得以自由地表达情感体验,不必担心失去教师的信任和接纳。在心理班会中,班主任对学生关注、聆听及适当应答,包括身体的关注和心理的关注,并设法有效地传递那份共情,让对方感受到自己被尊重、有价值,因此产生一种满足感,重新对自己产生信心,努力克服自己的不足。
以上三个条件是建立和谐的辅导关系最重要的因素。和谐的关系有助于学生放下心理防御,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真实地表达,从而获得更深的自我觉察和自我成长。
此外,在心理班会课上,作为领导者的班主任,在带领团队时还可以运用以下技巧来调动团体动力,提升辅导效果。
第一,非言语技巧,即运用眼神、表情、动作、姿势等非言语行为来引导成员参与。例如在某位同学发言时,领导者一方面用微笑支持发言者,另一方面通过手势或动作暗示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同时,领导者也需要觉察学生中的一些非言语行为所代表的意义,并及时进行干预。
第二,同理心技巧,即对成员所传达出的信息给予充分的理解,也就是站在对方的立场去体会、产生共鸣并回应给对方。例如某次班会课上,同学们分享自己进入高中以来感觉到的很多不适应,班主任做出如下回应:“在新的学校,你感觉到了来自于学习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压力,让你觉得心情有些压抑。”
第三,支持技巧,当成员表达意见时,领导者给予团体成员鼓励、支持。例如在一次心理班会课上,同学们都对弄坏班级公物的同学表达了包容和谅解,掌声一浪高过一浪,此时班主任说:“老师为拥有你们这样一群善良、友爱、懂得为他人着想的学生而骄傲,你们的心声老师听到了,相信那个同学的心里也在深深地感动着。虽然损失了一个教鞭,但我们收获了比教鞭更珍贵的东西,那就是一颗颗善良、真实而美好的心。”
第四,自我暴露技巧,领导者于适当的时机,有意义地、有建设性地分享个人类似的经验、感受与看法。例如在一次关于考试的心理班会课上,同学们说面临重要考试非常紧张,考前有各种焦虑的表现。教师便分享了自己在学生时代也有类似的感觉,每次考试前都会感到很紧张,胃部不舒服,吃不下饭。教师的分享让学生内心产生共鸣,内心的焦虑得以减轻。
班级作为一个团体,需要有一位愿意不断学习的班主任作为团体的领导者,使这个团体形成积极正向的团体动力,带领团队不断成长。
G441
A
1005-6009(2016)51-0017-02
1.李岚,江苏省苏州中学(江苏苏州,215007)心理高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青少年心理教育、校园心理剧、家庭教育;2.黄辛隐,苏州大学(江苏苏州,215006)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心理学、教育临床心理学、校园心理剧。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