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在小学低年级的课堂上,若学生回答正确了,教师经常会给个大拇指,然后夸赞道:“你真聪明!”家访时,教师经常对家长说:“你家娃呀,挺聪明的,就是有点粗心大意。”也经常听到有家长这样夸自己的孩子:“别看我家大宝成绩不行,其实他一点都不笨,脑子可好使了,手机上我们不会的他都会。”教师和家长评价学生的种种“真聪明”都是在关注孩子的天赋,肯定孩子的智商,这样的评价强调的是先天因素,而忽略了后天的努力,本末倒置,经常使用只会弊大于利,并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教授曾做过一个实验,旨在通过实验来研究教师的表扬对学生的影响。他先将学生随机分成两组,然后在首轮测试中让学生做最简单的拼图游戏,大家都完成得很好。测试人员给第一组学生的评价是:“你真聪明!在拼图方面很有天赋。”给第二组学生的评价是:“表现很好!你拼图真的非常努力。”
第二轮测试,有两种不同难度的拼图题供学生自主选择。结果,在第一轮中被表扬“聪明”的学生大都选择了简单的测试,而被表扬“努力”的那组学生选择了较难的测试。可见,被表扬“聪明”的学生,最终会选择符合测试人员期望的事情:安全地保持聪明的形象,不愿挑战难题,以免承担可能带来的“不聪明”的后果。
第三轮测试,题目难度很大,且不可选择,两组学生需做同样的题目,结果都失败了。观察发现,拼图过程中曾被表扬“聪明”的那组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感到紧张,心情沮丧;而被表扬“努力”的那组学生非常投入,很少有紧张情绪,只是尝试用各种方法完成题目。
第四轮测试,题目和第一轮一样简单。结果被表扬“聪明”的那组学生这次得分和第一次相比,退步了20%左右。而被表扬“努力”的那组,分数比第一次提高了约30%。可以推测,在他们接受第三轮测试时,被表扬“聪明”的学生受到了失败的打击,感觉辜负了测试人员对他们最初的智力评价,自信心崩溃,从而影响了第四轮做题的信心,造成简单的题目也不能做好,成绩有了退步。相反,被表扬“努力”的学生,心理上没有失去“聪明”标签的担忧,不怕犯错,勇于尝试,所以有所进步。
结合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即作为学生教育生涯中的重要他人,班主任要学会智慧地对学生进行激励:表扬学生“聪明”就相当于告诉学生,成功靠天赋,不在自己的掌控之中;表扬学生“努力”就相当于告诉他,成功靠奋斗,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来控制的。其实,表扬学生“聪明”甚至还可能使他们对“努力”有排斥反应,他们会觉得勤奋刻苦是愚蠢的表现,挑战难题存在出丑的风险,这些都会让自己看起来不够“聪明”。
后来,德韦克教授的团队又持续10年多次进行这个实验,发现无论来自什么地区或家庭的孩子,都受不了被表扬聪明后遭受挫折的感觉,这更加启示班主任要正确地使用评价性语言,促进学生进一步的发展。
“棒棒棒,你真棒!”我时常听到小朋友们在课堂上打着节拍,再竖起大拇指齐声夸赞,气氛很热烈,而被表扬的学生则一个个喜形于色。若一节课使用三次以上,可以明显看出试图“表扬”他人的学生逐渐精神疲惫,有口无心,而被表扬的学生也是无动于衷了。这类表扬,内容模糊,指向不够明确,提供的信息量小,有一定的激励作用,但指导价值偏低。那班主任应该如何做呢?
班主任应避免使用“你真聪明”之类的评价,要更多地表扬他们的努力过程。“你真好学”“你真勤奋”“你真用心”这样简短的赞美之词似乎和“你真棒”一样都过于笼统,反复使用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因此我们要更多地给予有具体内容的表扬,如“你做得真好,看你把图书角整理得井井有条,看着就让人舒服,我和其他同学都要谢谢你!”在对学生所做事情进行具体描述之后,班主任可以再加上“让人舒服”“谢谢你”这样表示心理感受的词语,这对学生的激励效果会更好。
“你真聪明!”是对学生个人天赋和品质的赞扬,这被美国沃什伯恩大学教授安妮·布洛克称之为“表扬个人”;“你很努力”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这被安妮·布洛克教授称之为“表扬过程”。
如“你真聪明”“你真是个写作天才”“你真是个好孩子”“你简直就是个数学家”“你天生就是学习的料”这些“表扬个人”的激励性语言背后隐藏的问题是,学生取得成功源自于他们与生俱来的智慧,而不是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投入的精力。而“这个作品一定花了你不少精力吧”“这么有挑战性的事情你都能完成得这么顺利”“你每天坚持练习,现在诗歌朗诵越来越厉害了”“感谢你把黑板擦得这么干净”“多亏你帮助了你的同桌,大家越来越离不开你了”这些都是“表扬过程”的激励性语言,表达了教师认可学生是通过努力、策略或行为促成任务的完成,传达给学生的信息是“你付出了大量的努力才实现了成功”。
同样地,“描述过程”策略也可以应用在批评中。“批评个人”把失败归咎于个人的天赋,如“你五音不全,不适合学唱歌”“你太矮了,别选择打篮球”。“批评过程”更关注努力的程度、完成一项任务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如“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你用在唱歌上的功夫还不够”“身高不同的人在篮球场上都能成功,关键看你有没有发挥自己的优势,练出自己的绝活”。
表扬或批评个人,直接指向的是学生的聪明才智、先天禀赋,这会让学生产生不安全感,害怕犯错,担心丢脸,也很难激励他们努力改变自己。如果表扬或批评强调的是过程,表示成功与个人先天因素没有直接联系,学生就会愿意克服困难,迎接挑战,不会因为天赋不足而失去自信,总是努力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爱因斯坦说:“并不是我有多么聪明,只不过我对问题坚持得比较长久。”爱因斯坦很迟才会说话和阅读,从小就有与人沟通困难问题,大学入学考试第一次失败后进行了补考。爱因斯坦承认:“驱使我在物理学方面获得巨大成就的,并不是我与生俱来的聪明才智,而是我面对无数次失败后持之以恒的毅力。”学习与生活中的错误都是不可避免的,人犯错后会感到沮丧、难过,会寻找借口逃避失败,甚至轻易放弃努力。要想让学生减少这样的负面情绪,班主任需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正确心态,让他们正视错误,并努力改正错误,获得提高。
班主任还可以学习美国特斯拉汽车的创始人埃隆·马斯克的做法。这位企业家专门搜集“火箭发射失败”的视频进行研究,从失败中收集数据,吸取经验,最后研制出能够回收利用的火箭,节约了发射成本,让人类离定居火星又近了一步。所以,班主任可以引导学生将学习中的错误记录在错误本上,努力做到不在同一个地方摔倒两次。同时,要引导学生建立“错误是宝贝”的学习心态,要像对待宝贝一样把错误收集起来,以便用于自我完善。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海姆·G·吉诺特在《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一书中提出:“激励孩子学习就是要让他们的学习有安全感,即使学习失败也不用害怕。学习的主要障碍是对失败、批评和出乖露丑的恐惧。”芝加哥有一所学校,学生在毕业之前要完成一系列课程的考核,如果哪一门没有通过,学校给的评语是“暂未通过”。这不同于我们国内常用的“不及格”“不合格”等评价。“暂未通过”表示这只是暂时的,事情还是有转机的。这样,学生会以此为警示,加倍努力,争取早日改变自己,以获得“通过”。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对待学生的错误,多给类似“暂未成功,仍需努力”的评价,尽量给予学生尝试新事物的安全感,激励学生继续努力。
总之,班主任要学会正确地激励学生,避免表扬他们“聪明”,而要更多地表扬他们的“努力”,虽然学生不会都像爱因斯坦那样有成就,但在我们的正确激励下一定会遇见更好的自己。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