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10年的班主任经历,让我积累了看似越来越多的经验,可与学生之间一直在上演着“猫抓老鼠”的剧情。这种“看”“管”的方式让我身心俱疲。究其原因,是我对“班级”一词的定位有误解,只把它看作一种教学组织形式,而忽略了班级的本体价值——“班级”应该是一个有助于培养合格公民的“公共生活场域”[1]。当然,班级的这一本体价值不会自发地彰显和实现,需要班主任乃至整个教师团队有意识地开发,使班级从“共同生活”的自在状态走向“公共生活”的自为状态。[2]既然班级是培养合格公民的“公共生活场域”,那么这个场域里的一切人、事、物都应该是我们的教育资源,也都应该成为学生的成长点。生态教育观认为:“潜力不是现成的和早已经存在的东西,而是在一种不断的相互作用中生发出来的。潜力处于先天和后天的交接处。正是在这一边缘地区,才不断生成新智慧。先天领域的潜力是固定的和有限的,先天与后天之间的边缘领域的潜力才是无穷的。”[3]因此,基于乡村班级实际,我充分利用周边的各种资源,努力发现学生的潜力,通过活动让他们获得正向成长,从而使班级建设走向生态化。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迅猛发展,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而这些外出务工的农民工不得不将未成年子女留在家中,交由他人照料,导致大量留守儿童的出现。通过走访,我发现班上的留守儿童们不爱阅读,每天除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外,就是玩手机、和邻居小伙伴打闹,这个现象在假期里更是常见。如何为乡村留守儿童营造一个读书的“场”,让他们由“不得不学”变成“我想学”,由被动成长走向主动成长,继而推动整个班级的生态发展?在实践过程中我找到了阅读这条道路。
开学伊始,我在班级开展了“天天故事会”活动,即每天由我阅读讲述一则小故事:有美德故事,旨在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有励志故事,旨在引导学生传播正能量;有幽默故事,重在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学生之间也开始互相讲故事了,这个发现让我欣喜不已:或许我可以尝试让学生自己上台来讲故事,这样既解放了班主任,又可以唤醒并培养学生的领导力。就这样,“天天故事会”活动由我主讲变成了学生主讲,由一个学生主讲变为全班学生轮流主讲,更多的学生由听众变成了策划者和参与者,每一个演讲者都会用心选材,反复练习。讲故事的过程,也是演讲者的组织策划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逐渐提升的过程,学生的领导力也就这样被唤醒了。
渐渐地,学生由读一则故事到读一本书,由文史类延伸到科普类。随着学生们阅读面的扩大,我们又开发了一系列与阅读有关的项目活动,比如“课前一首诗”使学生的坚持力得到加强,“经典阅读课”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每周故事汇”使学生的策划与反思能力得到训练,“好书换换看”提升了学生的交往能力。
对中小学生而言,领导力是一种综合素质,它是影响他人和领导自己的过程,它不仅包括积极的人生态度、主动学习、创新性思维、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等,还包括社交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4]每一个活动的从无到有,从有到日渐成熟、完善,都是学生们的努力成果,学生领导力也在系列活动中慢慢地得到培养。当学生们的主动意识在阅读中逐渐萌芽、成长,而不再是来自教师或家长的压迫,这样自然成长的学生对班级建设又有着怎样的影响呢?
阅读是“吸”,实践是“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得的能力最终会反哺实践,并推动班级建设。在实践中,我以“今天我当家”值日评比活动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以班级服务岗轮岗制提升学生的自制力。这样,学生的精神面貌由应然之态的“学生应该怎样”变成了实然之态的“学生就是这样”,我之前的“看”“管”之法也变得毫无用武之地。
我在班级开展了“今天我当家”值日生评比活动,每天的值日生需要把班级一天的学习、纪律、卫生情况记录下来,每天晚自习结束之前公布相关情况,然后由全体学生投票来决定当天值日生的胜任情况。这个活动的开展有效提高了学生们的主人翁意识,因为他们不仅要管理好班级,还要以身作则,从而去影响同伴。
我们结合阅读项目,设置了若干服务岗位。根据班级需要,首先我列举了大家必须要做的事,然后由学生们讨论需要设置哪些岗位、具体有什么分工,再根据个人能力来确定选择哪一个服务岗,并且每个服务岗人员两个月一轮岗。这样一来,班里有四分之三的学生都在不同的岗位上为集体服务过,而那些自控力差的学生,往往借助服务岗学会了自制。当每个学生都有了责任感之后,班级建设也走向了良性循环,取代先前的“看”与“管”的自然是学生的自我教育。
阅读项目和小岗位学习活动促进了班级的生态发展,给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同时也可促进学生的学科学习,如班级举行的“单科王经验交流会”使学生学习力得到增强,“小组学科知识抢答赛”使学生创造力得到培养。
期中考试过后,每个学生都针对自己的情况做了总结,其中很多学生存在偏科现象。为了解决大家的难题,我们决定开展一次“单科王经验交流会”,让“单科王”们把自己好的学习方法、经验分享给大家。这样,既调动了“单科王”们的学习积极性,又让偏科学生感受到班级的温暖,掌握了新的学习方法,大家一起和谐共进,幸福感极大增强。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小杰和几个学生在玩历史知识抢答游戏,学生们的兴致很高。后来经过交流得知,原来每门学科都有大量要记忆的知识点,记起来挺麻烦,枯燥无味,所以学生们就想到了这种办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学生们一定是幸福的。于是,我告诉学生们可以自由组成小组,然后由他们自己商量用什么方式来记住所要记忆的知识点。学生们开心极了,学习情绪空前高涨,一节课不到一半,他们便完成了以前一节课都不能完成的知识点记忆。
无论是“单科王”经验交流会,还是小组学科知识抢答赛,实际上都是为了唤醒学生的主动意识,达到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的目的,使学生由被动成长走向主动成长。
班级建设和学科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两大基本领域,也是许多班主任所需承担的两项基本工作。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把班级建设放在德育范畴,把学科学习窄化为智育,这种割裂往往会让我们的工作陷于被动,疲于应付。班主任要能借助若干媒介,将班级建设与学科学习融通起来,更新学校生活与社会生活、日常生活的关系,提升学生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意识与能力。这样的融通,可以让班级向生态化发展,让教育实现新的创生。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