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班主任要对症下药

时间:2024-05-07

当遇到有行为偏差的学生时,班主任要静下心找准痛点把脉,潜下心疏通堵点开方子,才能对症下药有良效,水到渠成有改变。

一、从家庭教育找准痛点

案例中,侯老师捕捉到晓义的“厌学风波”和“意欲砸凳”的两个偏差行为,先做冷处理,再认真把脉,从家庭教育入手,了解家庭结构、亲子关系、教育方式等,探究学生出现行为偏差的原因,找到真正的痛点,再循循善诱,这显然是智慧的、有效的、正确的。

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每个班级都有一些这样的学生:有的不喜欢学习,迷恋网络;有的争强好斗,对同学暴力相向;有的性格怪僻,沉默寡言。这些在学习态度、品德发展、心理倾向等方面存在较严重问题的学生通常被称为“问题学生”。转化问题学生,是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调查发现,问题学生的背后往往都隐藏着一个问题家庭,问题学生大多来自问题家庭,溺爱型家庭占的百分比最大。晓义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

案例中最难能可贵的是,侯老师首先接受了晓义的“行为偏差”,充满期待和爱心,充满平和与信心,充满探究和耐心,从溺爱教育处找准痛点,从网络危害处找准原因,从情绪失控处关注习惯。

二、从规则教育疏通堵点

孟子说过,“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人是社会性的动物,离不开规则,我们的教育必须引导孩子树立规则意识,遵守纪律,规范行为。长期以来,规则教育没有得到足够重视,无数鲜活的例子都让我们感受到规则教育的缺失。家庭和学校及时对孩子进行规则教育,才是对他们最负责的保护。教师和家长要停下脚步来反思孩子的成长,指出孩子的错误,给孩子以自省、自责、自悟的机会,让孩子在正确的引导下健康成长。

耐心是规则教育最好的策略,侯老师就是这样晓之以理,让孩子明白规则的含义后,趁热打铁,从改变一个坏习惯着手,有坡度、有惩罚、有激励地循序渐进,给孩子改变上升的空间,并让他尝到成功的喜悦。因为习惯的力量是强大的,正所谓“江山易改,禀性难移”。因此要用一个好习惯替代一个坏习惯,是非常困难的。班主任明白了“明知故犯”“反复无常”是教育常态的道理后,就可以冷静地思考问题,寻找教育学生的最佳方案了。

“教育是慢的艺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班主任要巧用智慧,疏通堵点,温柔地坚持,耐心地顶真,把规则进行到底,不让任何一个孩子“掉队”,让师爱智慧飞扬!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