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慢运动”带来的改变

时间:2024-05-07

我校的运动场够大,4片篮球场,300米的田径场,还有一片3000平方米左右的活动区域。可对于拥有87个教学班、4200多名在校学生的我校来说,我们的运动场地又太小了。每到体育课时间,20个班级同时上课,运动场上真正诠释了什么叫“热闹非凡”。

面对这样的情况,是维持现状还是做出改变?学生数我们没有办法改变,我们能思考的是如何在确保学生锻炼的同时,让场地“大”出来。开发适合小场地的运动项目,保留足够大的场地,保证田径、足球、软式垒球等我校特色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成为我一直思考的问题。恰逢学校开展“教师‘自己的’课程”的研究,借助这样的契机,在非特色活动单元教学时,开发适合小区域开展的活动课程,顺理成章地成为我的研究主题。经过长达一学期的研究,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年龄特点,结合我校的场地实际情况,综合分析了学生的素质发展状态,“慢运动”项目走进了我的视野。

“慢运动”不同于大强度的体育运动项目,它不受场地的限制,有一块篮球场大小的场地就足够。快走、慢跑、瑜伽、毽球、广场舞以及太极等一些负荷不大的运动项目越来越受到大众的欢迎,我觉得完全可以从中选择一些适合小学各年段开展的项目。还可以将一些民间传统游戏进行整理与收集,将其中一些适合小学生的项目引入课堂,不仅可以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还能丰富学生课间活动内容,传承民间传统活动。

确定了“慢运动课程”研发主题之后,我开始将我的想法在教研组内进行阐述,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并组建了“慢运动课程”研究团队。组内成员分别负责寻找适合小场地的运动项目,尝试开展实践操作、教学效果分析,力求找寻出适合的“慢运动课程”的内容与教法。

“慢运动课程”项目,有助于提高学生柔韧、灵敏、耐力素质,培养持之以恒、坚强勇敢、战胜困难等意志品质。最终引导学生在课堂能坚持练习,将慢运动延伸到课间活动、课后,并使其自律能力、意志、自信都得到锻炼和提高。经过大量的研讨,结合学生练习后的反馈,综合了学生练习的运动负荷数据分析,我们将慢跑、瑜伽、太极、跳房子、跳皮筋、掷纸飞机、拾子儿、翻花绳等一些慢运动项目引入体育课堂,在课内和课间进行锻炼活动。我们还将课间游戏进行了室内与室外的区分,以便于学生选择。

自慢运动项目开展以来,体育课上,学生会有一个单元的“慢运动课程”练习。他们在慢运动中进行身体形态的练习、民间传统游戏的学习。学生的身体素质并没有因此活动受影响,在2017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全校的优秀率达25%,合格率达99%。

我们将继续开展“慢运动课程”研究,让“慢”的乐趣为每一个学生感知并从中受益,在“慢”中提高学生的运动和综合素质,并借此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与教学研究能力。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