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一个“剧场” 双向成全

时间:2024-05-07

德育的方法有许多: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理想激励法、情感陶冶法、自我教育法、实践锻炼法等。那么有没有一种途径能够将这些德育方法进行综合,以增强思想道德教育感染力、吸引力和实效性呢?

2014年,我有幸接触到了台湾的“读者剧场”项目学习方式——将戏剧元素融入语文学习中,提升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和动机,培养自我负责的积极学习态度。受到启发,我尝试将这样的“剧场”运用到班级德育中,使学生进入一个虚拟的情境,在角色扮演、情景体验中,运用自身的想象、创意和生活经验,发展出一种同伴激励与互助的环境,在“剧场”中获得情感体验,从而培养情感与品质,以达成德育目标。

几年实践,让我发现这样的课程实施,每一个环节都是德育的契机,学生在参与中,不知不觉进行着情感的体验、道德的自我完善。而我在指导中,也一次次地实现着专业认知和技能的提升。可谓是一个“剧场”,达到了双向成全的效能。

1.编写剧本,促进阅读素养双向提升。

剧本是剧场的灵魂,于是选择题材、创作剧本就成了“德育剧场”活动的首要任务。学生对表演的热情必然促使他们去积极阅读,从而使其阅读兴趣得到培养。一开始,我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编写剧本。后来,我大量阅读儿童读物,对书目进行筛选,向学生推荐阅读书目,鼓励他们进行课外阅读,寻找有价值、感兴趣的题材编写剧本。这样,阅读使班集体充满了书香氛围。而不同的题材更让学生多元化地接受道德情感的熏陶:《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的演出,培养了学生多元化审美意识;《航天飞机》的表演,可以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猜猜我有多爱你》,充满童趣,学生明白了母爱的深远;《爱心树》的集体表演,更是打开了学生的感恩之心……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与学生的阅读素养都在悄悄地提升着。

2.创作剧本,激发创新意识双向培养。

“德育剧本”不仅仅来源于阅读的书本,还可以来源于生活。从编写剧本到创作剧本,我在阅读大量的相关书籍之外,更想尽一切方法,去引导学生挖掘他们生活其中的班集体的教育资源。鲁洁教授提出“德育回归生活”,只有在生活中落实德育,教育才是鲜活的,才是温暖的,才是真实的,才是学生更愿意接受的。学生针对班级同学争做“盛开的向日葵——文明学生”现象,创作了《谁是向日葵》剧本,在表演中,树立了多元化看待同学、赏识他人的意识;张少熠同学在上课时为一个生病睡觉的同学披上衣服,学生们就创作了《一件新衣服》的故事,在表演中传播着友善。每一个剧本的创作,每一个角色的设定,每一句台词的斟酌,都体现了我们的创意和创新。

3.演绎剧本,营建彼此相处的和谐氛围。

剧场的角色是多元化的。初期,学生会为了角色发生争执,要扮演主角、扮演“好人”,这其实是学生初期的审美意识。后来我们就通过各种游戏决定谁扮演什么角色,游戏带来的快乐消弭了因挑选角色而带来的冲突。到了高年级后,学生能够理解每一个角色的作用,也能够根据自己的道德认知、审美情操去体验角色的表演,不会因为角色分配产生偏见了。这些都是在学科教学的课堂上无法完成的。

为了达到全员参与的要求,角色分配好后,分组合作是必然的。在这样的分组合作中,学生的交往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他们要相互提意见、相互配合。这个过程中,不是没有矛盾,而恰恰是这些矛盾的出现,让我意识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再进行针对性地引导教育。我在小组之间巡视指导,指导他们如何做到声情并茂,如何去体会人物表情、心理,如何与组员配合,等等。在剧场中的角色扮演,能帮助学生了解角色的动机及目的;而作为观众时,也要学习观看之礼,学生可以透过欣赏表演而提升听的能力、听的素养。道德感情是道德行为的调节器。学生在一次次矛盾与磨合中,提升了交往能力,也更让我学会了如何化解学生矛盾,引导学生合作。

一场成功的表演,背后必然有更多人员的配合。吴昆祐同学喜欢表演,更爱导演,在“德育剧场”实践中,他很快就成了同学们心目中的导演,吸引大家纷纷投入他的剧本排演中。他在选择演员、进行角色分配过程中,也训练了自己的沟通能力、组织安排能力;而其他学生在竞选演员过程中又锻炼了交际能力、自我推荐能力。尹晗同学音乐智能较为出色,他在“德育剧场”活动中就成为音乐设计人员,为剧本选择音乐并进行制作;虞月琳、吴思彤擅长绘画,那么剧场的宣传就是他们的强项;宫逸凡、俞晓晞喜欢阅读军事与历史书籍,就成了剧本创作的顾问;束易翮、黄昕希心灵手巧,剧场的道具设计师,她们当之无愧。

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存在差异的,透过创造性的“剧场”活动,能不断启发学生的多元智能,帮助他们认识到自我价值,为他们与人相处培养自信。

“德育剧场”的地点、时间、参与人员都具有随机性、灵活性,班级学生之间、其他班级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与家长之间都可以成为合作者,这样,既丰富了班集体课余生活,也在合作中营建了和谐关系。

“德育剧场”就是凝聚学校、社会、家庭的力量,创造师生共演、家长同演的平台,虚拟一个个仿真的公共生活空间,一个个生活场景,把传统德育元素转入其中,打破各做各的单一模式。师生在演绎中进行道德的自我反思、批判性思考,从而在体验实践中培养综合素养,促进良性发展,达到师生成长“相互成全”的最好效果。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