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何中虎:农民增收是我不忘的初心

时间:2024-04-24

张利娟

在基因标记技术研发的基础上,何中虎及其团队建立了中国小麦品种品质评价技术体系,包括150多个指标。

民以食为天,食以麦为先。小麦在中国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面食更是中国北方甚至全国百姓喜爱的主食。什么面条最好吃?什么馒头最劲道?谈及这个关系到千家万户生活质量的问题,可能没有人比十九大代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国家小麦改良中心主任何中虎更有发言权了。

见到何中虎,给记者的第一印象就是朴实。“我真的就是一个普通的科研人员。”当有人赞叹他的成就时,何中虎真诚地说:“我觉得我能够当选十九大代表,是组织上对我们一线科研人员的重视,是广大党员对我们团队几代小麦研究学者的认可。”

证明中国小麦品质

何中虎出生在陕西蒲城的农民家庭,当地为旱作农业,小时候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饿肚子。所以,每天能吃白面馍和面条成了他儿时的梦想。1980年考大学,学习农业成了何中虎的选择。他被北京农业大学录取,在读研究生时,将方向锁定为小麦遗传育种,并于1989年获得博士学位。

“你们中国小麦的品质怎么样?”20世纪90年代初,不管是在墨西哥还是在美国,何中虎经常被问到这个问题。

而实际情况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国内外对面条和馒头等中国传统食品的研究很少,缺乏一套可對育种材料进行实验室品质检测与评价的技术体系。同时,中国小麦品种面制品色泽差、面筋强度弱,且对前者的遗传机理知之甚少,后者的分子鉴定技术也仅处于起步阶段。这与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已建成较为完善的小麦品质常规评价技术体系的美国相比,差得不是一星半点。

于是,从那时候起,何中虎就更加坚定地把自己的研究目标确定为培育小麦的优良品种。但“优良”有哪些具体性状体现呢?1993年5月,他回国到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工作,首先承担的就是小麦品质研究的重任。

经过20年不懈努力,何中虎和他带领的团队发现并命名了11个影响面制品色泽的基因位点,占国际已命名小麦品质基因位点的60%;通过大规模田间与实验室表型评价,筛选出了9个能显著改良食品色泽的优异等位基因;发掘验证育种可用的基因特异性标记48个,占国际品质育种可用标记的70%;建立了准确快速鉴定麦谷蛋白低分子量亚基的基因特异性标记技术,确认4个亚基能显著改良面筋强度,解决了低分子量亚基用于品质育种的难题。

在基因标记技术研发的基础上,何中虎及其团队建立了中国小麦品种品质评价技术体系,包括150多个指标。根据品质育种需要,他们还建立了中国面条标准化实验室制作与评价方法。该品质评价技术体系已被国内30多个单位所采用,还用于制(修)定4项国家标准。

“自从当选为十九大代表以来,我的科研动力更加足了。”何中虎笑着说,“我不能忘记自己作为人大代表的使命,我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带领我的团队为保证中国小麦的品质、为把中国人的饭碗稳稳地端在自己手里而努力。”

帮助农民增产增收

何中虎的家乡陕西蒲城为旱作农业区。他告诉记者:“因为没有灌溉条件,干旱使小麦长不起来,而且那时候小麦品种总有病虫害,有一个画面时常浮现在我脑海里,就是小麦受吸浆虫的侵害,全村男女老少在地里喷洒农药防虫。那时我就想,等我长大了,一定想个办法消灭病虫害,让我们这块缺少雨水的田地里长满饱满的麦穗。”

对小麦病虫害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条锈病和白粉病是中国小麦的重要病害。长期以来国内外抗病育种都是以利用主效基因为主,一个主效基因往往只抗一种病害,且持续时间很短,导致品种对这两种病害的抗性频繁丧失。从20世纪50年代起,抗病育种一直处于被动应付状态。

面对这一难题,何中虎带领团队凭借敢为人先的精神,借鉴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对叶锈病成株抗性育种的经验,建立了基于微效基因的兼抗条锈、叶锈和白粉病的成株抗性育种新方法,包括成株抗性鉴定、亲本选配、分离世代群体大小、田间选择标准、高代材料多点鉴定与分子确认等技术。

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何中虎及其团队发现了抗性已保持60多年不变的5个兼抗型微效优异基因,占国际同类报道的50%,并将其用于育种实践,在国内最早育成BFB10等64份兼抗3种病害的成株抗性品系。他们还用实例证明了只要聚合3至5个效应相对较大的兼抗型微效基因,就可以有目标地育成抗性过硬的兼抗型持久抗性品种,为抗病育种提供了新方法、新基因和新品系,并在西南和西北地区应用。

何中虎的兄妹6人都在老家务农,他对农民有着真挚的感情。“我是关中农家子弟,应该不忘初心,能让农民增加点产量,多卖些钱,过上好日子,就是我最大的荣耀。”何中虎说。

据了解,何中虎将建立的品质评价体系、基因标记技术和抗病育种方法用于亲本选配和后代选择上。他先后主持或参加育成18个通过国家和省级审定的新品种,其中中麦175和中麦895等4个主栽品种累计推广5000多万亩。特别是中麦175,技术人员评价是“看不出、打得出”,农民则直接说“好种、好管、好吃”。

“靠党的惠农政策,这些年我的老家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民的收入也越来越高,我很高兴。”何中虎说,“作为十九大代表,我很自豪,这是党给我的最大荣耀,同时也是责任。现在我一直在思考着怎么在科技创新、品种推广上再做点事,给咱们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点推力。”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