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以读促思读悟结合

时间:2024-05-07

施娟芬

教材中以人物对话形式为主的课文占了很大一部分,这类课文大都情节生动有趣,内容浅显易懂,人物的个性鲜明,非常适合用于指导学生朗读。

在阅读教学中,朗读是手段,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涵的同时,发展语言、发展思维。所以我们在教学人物对话时,要引导学生在读中思考,通过读悟结合,明白对话背后的内涵,这样就达到了更高的朗读境界,那就是“悟其意”。如:

《争论的故事》教学片段:

师:他们的争论到此有没有停止呢?从文中哪个词能看出来?

(揭示并理解:争论不休)

师:下面我们就分两大组来争几次,再现一下当时哥俩争论不休的情景。开始前,我先请你们做个选择题:哥俩在争论的过程中:(1)声音越来越大;(2)声音越来越小;(3)声音先是越来越大,后来越来越小。

生:选3。因为哥俩一开始会争得很激烈,所以声音越来越大,但是争到后来就会筋疲力尽,所以声音又会越来越小。

师:好。那我们就来争四次,前两次声音越来越大,后两次声音越来越小。

(学生模拟争论不休的情景,十分投入)

师:请问哥哥和弟弟,你们这样争论不休,仅仅是消耗了体力吗?请大家想一想再说。

生:还消耗了时间。

生:还贻误了射大雁的时机。

生:还伤了兄弟之间的感情。

语言学家徐世荣先生曾就朗读与讲解做过精辟的分析:“讲解是分析,朗读是综合;讲解是钻进文中,朗读是跃出纸外;讲解是推平、摆开,朗读是融贯、显现: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赋给作品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读更能使人感受。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讲,朗读比讲解更重要。”针对对话类课文的自身特点,我们如果把它定位在朗读训练,而且是有层次有思维的朗读训练上,就不会陷入情节分析、内容梳理的泥淖,就能潇洒地抛开繁琐的讲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说出这样读的理由,这是一种无痕的教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