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综合实践活动的“三种境界”

时间:2024-05-07

刘海莉 王克菲

[编者按]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从2001年开始实施实验,至今已走过八个年头。在这八年里,教育界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了丰富多彩且富有创造性的探索,这门课程已成为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最有效的途径之一。然而,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执行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如有的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指导工作不到位;部分学校没有及时建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相关保障制度;许多一线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把握欠准确……为此,我们选取了“综合实践活动”特色教育品牌学校——南京市南湖第三小学的成功经验,并邀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科研专家作总体性的指导和分析,以期能推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更好更深入的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是中小学的必修课,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设立的新课程。作为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研究基地与南京市优秀教科研基地学校的南湖三小,如今已形成了“综合实践活动”特色教育品牌,课程实施与研究经历了“三种境界”。

第一种境界:走近综合实践活动——笛中闻新柳,春色未曾看。

我们研究的主题是学习与行动。综合实践活动提倡“做中学”,我们一边学习,一边研究,在行动中研究。通过“课例研究”来探索综合实践活动的一般实施过程:确立课题、制订方案、体验活动、阶段交流、总结交流。

1、确立课题。确立课题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第一步,它必须真正出自学生的兴趣和需求。通常,可以先设定一个共同的主题,在这个主题下由学生根据各自的爱好设定自己的课题。例如:自然、社会、思想品德、信息技术教育等领域设定的共同课题为“鸟类探秘”,在对主题进行讲解后,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在这一主题下自主定题,出现了鸵鸟与蜂鸟、鸟为何会飞、鸟类的繁衍、鹦鹉八哥为什么会说话、濒临灭绝的鸟、鸟与人类的关系、鸟在各行业中的能手等课题。也可以一开始就由学生自主设计课题,即只要能反映每个学生的兴趣和需求,选什么课题完全是学生的自由。学生设定的课题有:白色污染的危害、谈谈南京的地产小吃、为什么下岗等,从中我们感受到孩子们的思维是五彩的,他们的探索意识也是与生俱来的,只要我们给予自由的空间,让他们带着这种好奇心、探索心去发现,必能形成巨大的学习动力,在获得新知的同时,养成在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的习惯。

2、制订课题方案。在求知欲、好奇心驱使下的研究性学习,应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学生可以预测问题的解决出路,预想调查的途径和方法,这就需要在研究之前制订研究方案。如以下方案:

学生在制订方案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且体会了协作的优势,对于培养相互间的合作精神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3、调查搜集资料。在课题调查阶段,以问题为纲,即问题贯穿调查的全过程。它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前提,更是学生理解吸收知识的前提。正如教育家施瓦布指出的:如果要学生学习科学的方法,那么有什么学习比积极地投入到探究的过程中去更好呢?学生自己确立的课题,融入了他们自身的情感。如在调查课题鸟类的繁衍时,学生从鸟是怎样繁衍的这一问题出发,逐一调查了鸟的求偶方式-鸟产卵-鸟卵-鸟卵孵化-哺育雏鸟,这样一系列的问题始终维持着学生对问题的情感态度,这是研究性学习持续、有效开展下去的保证。

4、归纳处理资料。研究性学习是开放的、非标准答案的,通过学生的调查、研究、搜集、分析,可以得出自己的结论。这一结论并不是直接承袭前人,也不一定要求完全科学化,只要学生能有逻辑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就应予以肯定。当然,这一环节是学生自我表现的舞台,结论的展现方式也有很多种:办小报、辩论会、搞展览、写调查报告……通过展示成果,学生产生一种成就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同时要引导学生善于总结得失,反思整个活动过程,积累学习策略,并引发新的思考,以促进学生学习经验的熟练化和知识的结构化。

第二种境界:走进综合实践活动——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在实施新课程中,我们既是行动者,又是反思者,反思研究中的得与失,总结具有我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模式:一是生活实践式,二是活动整合式,三是学科延伸式。

1、生活实践式。多姿多彩的生活世界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新课程开辟“综合实践活动”领域,打破了学生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的界限,为密切学生与生活、学生与社会的联系架起了一座桥梁。比如,《一杯牛奶的故事》是自主开发的课程,其资源来自学生的生活世界。围绕“一杯牛奶的故事”这一活动主题,学生分成“奶牛产奶”、“牛奶加工”、“牛奶销售”、“送奶工人”、“喝奶情况调查”、“牛奶知识小组”6个研究小组进行研究,他们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亲身经历、体验和感受生活。《一杯牛奶的故事》虽是生活中的“小”题材,但探究的空间很大,涉及自然、文化、科技等,它就像一滴水,折射出生活的多姿多彩。就像一扇门,打开了学生认识社会的通道。

2、活动整合式。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调查”、“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教师更多的是提供帮助、指导,甚至协作研究,与学生一同发展。我们把学校的传统活动及特色活动加以整合,构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如少先队开展的特色活动——“体验教育”,引导学生从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和大自然等各个方面开展实践活动,从中获得一种感受,明白一个道理,养成一种品质,学会一种本领。学生的参与面广,积极性高,每个孩子都能获得相应的成功体验。

3、学科延伸式。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领域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二者有其相对独立性,又存在紧密的联系。具体说来,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领域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联系:第一。学科领域的知识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延伸、综合、重组和提升;第二,综合实践活动中所发现的问题、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可以在各学科教学中拓展和加深;第三,在某些情况下,综合实践活动也可和某些学科教学打通进行。如学习四年级数学“统计”一课,学生以“了解我们自己”为研究课题,自主选择统计策略,自我进行统计活动。孩子们亲身经历了统计的全过程。从收集数据到整理数据、绘制图表,最后到分析数据。在活动中孩子们学到了鲜活的数学知识,又在活动中解决了问题,体验了生活,发展了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再如语文教师结合《海底世界》的教学,开展了“海洋鱼家族”和“淡水鱼家族”的研究;英语教师开展了“做一个世界人”的专题活动;数学教师开展了“人民币的研究”;班主任结合思品课,组织学生开展“走近老人”的专题活动,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达成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

第三种境界:走出综合实践活动——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要让综合实践活动研究再上新台阶。必须跳出课程

本身,考虑课程整合。因此,从2005年开始,我们研究的主题是课程整合。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每一个活动都需要对活动主题进行设计,每一次的主题设计都需要对活动要素和领域进行思考。而主题确定是主题设计线索,包括以学生实践发展为核心,围绕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三条逻辑线索进行。为促进各班有针对性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在低、中、高年段目标的基础上,教师与同学们通过论证,明确学期班级研究主题。

一是整合指定领域。综合实践活动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大指定领域,这四个领域既是学习的内容,又是实践或活动的方式。“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是我校“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该课题以信息技术环境下综合实践活动模式和活动主题设计的研究为主,利用信息技术,构建以“探索·体验”为主的综合实践活动模式。

二是整合指定领域与非指定领域。指定的四大领域,非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全部,除指定领域以外,综合实践活动还包括大量非指定领域,如班队会、学校传统活动、特色活动等。因此,学校在活动领域上作了更大范围的拓展:在江心洲建立了“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组织学生去参加农家劳动,吃农家饭。另外,在活动的普及上做文章:2005年,我们启动了“智慧工程”,大胆地将国际象棋引进课堂(综合实践活动课),确定了在综合实践教育引领下开展国际象棋活动的思路。创设师生喜欢国际象棋、愿意研究国际象棋的氛围,我校成为“全国棋类教学研究实验基地”学校。

三是整合指定领域与学科领域。我们校本教研的主题是“本色与特色的和谐发展”。简单地说,“本色”指学科特点,“特色”指综合实践。我校先后承办了南京市“本色与特色和谐发展”课堂教学研讨会,研究数学、语文、综合学科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如吴娟老师根据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的口语交际“请你当导游”,设计了一堂基于语文学科的综合实践活动课。

本次口语交际要求学生介绍家乡的名胜古迹、与众不同的民风民俗、奇异的动植物等。执教者在上该课前一个月就让学生以此为课题,进行研究性学习。课上便引导学生讨论:要想向别人介绍南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介绍呢?学生们谈了他们眼中的南京特色,归纳出南京的“特产”、“风景名胜”、“民间传说”几个课题。接着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研究课题,最终确定课题小组。分组确定后,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研究内容和现有的研究条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展开研究活动。

如“特产组”的同学们买了桂花鸭、雨花茶来品尝,去观察雨花石,还跑到云锦研究所去参观。“民间传说组”的同学经过研究,把目标锁定在网络、图书馆和社区的老年人,听他们说莫愁女、大脚马娘娘的故事……

现实生活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源头活水。学生学习语文的出发点和归宿,乃至语文学习的各个环节都离不开社会生活。因而,把语文综合性学习引入学生的语文学习之中,真正地使语文教学活了起来。用综合实践给语文学习添味,把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等同起来,让语文学习的每一个环节都跟生活紧密联系。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

2004年、2005年南京市教育局、教研室分别在我校召开现场会、研讨会,肯定了我校作为“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研究基地”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的引领作用。南京电视台“教育视窗”栏目以“探课改之路,悟课改之真谛”对我校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进行了专题介绍。我们坚持走“科研兴校,特色强校”之路,引领教师“走上从事教学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用科研引导学校各项工作,为学校的发展闯出了一片新天地。在探索中我们认识到:

“课程改革”,是形成学校办学特色的良好契机。“综合实践活动”成为本次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它既应了世界教育改革的整体趋势,又体现了我国教育改革的现实需要。我们欣喜地看到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对于形成我校办学特色的影响:先后有香港、越南、韩国教育代表团来学校参观、交流。它打开了一扇窗,让我们三小人眼界更开阔,理念更新。

“研究共同体”,是提升教师科研水平的有力保障。综合实践活动既是亮点,又是难点,它难就难在内容的不确定性,活动方式的多样性,较长时间的周期性,以及活动过程对教师专业化水平的苛求性等。我们提倡教师合作学习、参与式学习、研究性学习,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教师与学生共同研究,形成学习共同体、研究共同体、成长共同体。

“整合教育资源”,是塑造学校整体形象的有效方式。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需要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需要社区、家庭的配合,需要专家的引领等。学校要协调各方面的关系,争取人力与物力的支持,通过整合教育资源,凝聚多方智慧,打造学校特色。如严海晨同学的父亲说:“现在体会到该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能真正锻炼孩子的动手、实践能力,将使孩子终生受益无穷。”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