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王国伟
学校能否办好、发展好,校长的作用非常关键,因此,校长的选任也就受到上上下下的严重关注。那么,校长该如何选拔呢?笔者认为,要想当校长必须要“过三关”,即教师推举关、领导审批关和学生认可关。
第一关,教师推举关。
一直以来,不少学校的校长都是“空降兵”。校长不了解学校的实际状况,容易“跟着感觉走”,或者干脆就“我说了算”,与教师群体缺少深度的沟通与了解,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是在摸情况探路子,影响教师对校长的认可,也使得学校的发展进程不够顺畅、贯通,等到终于搞清楚事情,把好脉,有了“感觉”的时候,很可能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校长状态和学校发展的关键段。反过来,教师对校长不了解,缺少必要的沟通,就会对校长的想法和措施怀有戒备心理,不利于理顺上下关系,管理与教学发生错位,滋生更多的问题与矛盾,影响学校的和谐稳定。学校内部不稳定,学校的正常教学和持续发展也就平添了更多的困难和障碍。
教师推举校长可以把“土生土长”、知根知底、有情感基础的优秀教师推到学校管理的前台,这样的教师当校长对学校满怀深情,责任感会更加强烈,面对一个个熟悉的一直并肩作战的“同志”,没有理由不认认真真地尽职尽责地当好校长。当然,教师推举校长也不能是随心所欲,还是要有杠杠的,比如需要中级以上职称,需要有五至八年以上的一线教学经历,要有科研课题,等等,这些杠杠不能有官僚化味道,必须切实符合学校发展的客观要求。教师首先把校长人选推举出来。然后上报主管部门等候主管部门的审查和批准,但是,教师推举关的分量一定要大于审批关,是最具权威的一关。
第二关,上级审批关。
校长推举出来肯定要经上级主管部门的审查和批准,但是这一关不能是“拍板”,只能是在尊重教师推举的基础上进行把关,检验合格即可批复上任,检验不合格则由教师重新推举,直到获得最佳人选。没有特殊原因,上级主管部门尽量不“钦定”,避免以权谋私。从这个意义上说,上级主管部门只是“管”而不是“点”,“点”的权力在学校全体教师的手中。教师手中有了权力,可能也会搞一些暗箱操作,几率与上级主管部门“点”相比要小得多,即使出现暗箱操作,上级部门的审批关可以更进一步地行使监督、否决的职能,使不正之风无处渗透,保证选拔出有素质有能力的教师当校长。
上级主管部门的监督、检验的路子很多,除了查看硬性条件之外,还可以深入学校了解民意,深入师生洞悉细节,深入群众听取反响,一个教师有没有条件和能力当校长、当好校长,只要通过这些核心和周边的调研,一定会一目了然,不会被某些小团体、小帮派所蒙蔽,所左右。为了更直观地审查准校长的能力,上级主管部门还可以搞一些竞聘活动、个人展示等,以达到服民心称民意。事实上已经有不少地方开始实施类似的校长选拔形式与活动,但是总的看来还不纯粹,还有水分,还是不同程度地反映出上级主管部门恋“权”,舍不得放权,有民主的外衣,骨子里还是官僚化做法。不管如何,也反映出一种趋势,一种不可逆转的潮流,总体上是在向积极的方向发展。
第三关,学生认可关。
谁当校长学生也可以表态?好像不可思议。其实,让谁当校长有必要也应该让学生知道,更要得到学生的认可。学生是受教育者,需要优质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需要优质的教师资源,而这些都需要由有素质有能力的校长给予,因此,校长不能只对教师负责,还应当对学生负责,这样看来,学生显然有权力有必要对校长的任免发表自己的看法,作为上级主管部门任用校长的重要依据。学生其实比教师更关注校长由谁来当,只是这种权力长期被忽略,或者说是被剥夺了,现在,要让学生也关心、参与到校长的选拔当中来,凭借学生对教师的敏感和熟悉,他们一定能够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上级主管部门经过审查、检验合格的校长人选正式批复前,可以在学校进行公示,征询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如果绝大多数学生反映良好,就可以顺利度过最后一道关口,正式任命学校的校长。教师推举、上级审批和学生认可组成一个完整的链条,较为客观、公正地反映校长的真实情况,这样的措施应当是选拔任用校长的好方法。
(作者单位:河南省驻马店市第七中学)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